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利百倍老子道德经(老子在道德经说)

民利百倍老子道德经(老子在道德经说)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职责是周王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正是借助工作之便饱览群书,才积累了丰厚的学识。此时期的周王朝实际上只剩下一个空壳,实权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诸侯手中,他们各自为政,擅作主张,无视周王朝的王法和礼法。乍一看,老子这段话跟主流社会所遵循的价值观念在唱反调,实则不然,若结合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他说这句话的特殊含义。在《道德经》第19章,老子说了这样一段话: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大概意思是说:如果抛弃聪明智巧,老百姓就能得到百倍的好处;如果抛弃假仁假义,老百姓就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如果抛弃巧诈与财利,天下就没有盗贼。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都是少数人给自己谋利的工具,用它们来治理社会远远不够,因此,要想人们心安理得,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那些假惺惺的仁义道德,才

文·段宏刚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用毕生学识和智慧创作的《道德经》一书,虽然只有5162字,但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巨著。

《道德经》以凝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广博的内容,让不同的人受益匪浅,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道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乃至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都能从这部书里汲取到自己所需的养分为己所用。

修正后的《道德经》共有81章,分为上下篇,前半部分是《道经》,后半部分为《德经》,每一章的每一句话都是名言。

民利百倍老子道德经(老子在道德经说)(1)

在《道德经》第19章,老子说了这样一段话: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大概意思是说:如果抛弃聪明智巧,老百姓就能得到百倍的好处;如果抛弃假仁假义,老百姓就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如果抛弃巧诈与财利,天下就没有盗贼。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都是少数人给自己谋利的工具,用它们来治理社会远远不够,因此,要想人们心安理得,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那些假惺惺的仁义道德,才能杜绝忧患。

可以说,老子的这段话是真理,放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过时。

民利百倍老子道德经(老子在道德经说)(2)

乍一看,老子这段话跟主流社会所遵循的价值观念在唱反调,实则不然,若结合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他说这句话的特殊含义。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职责是周王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正是借助工作之便饱览群书,才积累了丰厚的学识。此时期的周王朝实际上只剩下一个空壳,实权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诸侯手中,他们各自为政,擅作主张,无视周王朝的王法和礼法。

为了抢占地盘、掠夺财富,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而长久的争霸,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到处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礼崩乐坏、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是春秋末年的真实写照。老百姓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注定就像蝼蚁,随时都可能覆灭。

民利百倍老子道德经(老子在道德经说)(3)

老子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非常厌恶这种病态的社会,痛恨那些打着仁义道德的旗号,做着假仁假义的事情,却把自己标榜成圣人的人。

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老子得出了“绝圣弃智”的结论。在老子眼里,人有智慧本来是好事,但当一个人把智慧用过了头,做任何事都处心积虑,就是虚伪和奸诈的表现。

依靠聪明才智把自己伪装起来的圣人,实际上是最坏的恶人。他们的聪明才智极有可能被少数人所利用,成为鱼肉老百姓,扰乱社会正常运转的工具。圣人不是偶像,用圣人的言行标准来约束整个社会,实际上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民利百倍老子道德经(老子在道德经说)(4)

老子本身对“仁义道德”非常推崇,认为这是一个人做人立身的根本。他所说的“绝仁弃义”,是指抛弃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却什么也不做的假仁假义,这些假仁假义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欺世盗名,如果被一些人加以利用,对社会的危害性就非常大。

“绝巧弃利”就是说,人性经不起诱惑,在利益面前,人心会被污染,直至变坏,这些“坏人”却不认为自己坏了,反而认为自己的手段高明,这实际上是一种小聪明而非大智慧。

老子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他看清了人性,对人性有着入木三分的认知。

民利百倍老子道德经(老子在道德经说)(5)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和无为而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顺其自然。

在《道德经》第60章里,老子有一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就像烹饪菜肴,对火候和各种调料的把控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少任何一种味道。

可以看出,老子所说的这句话是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形象化解读,也符合道家思想顺其自然的核心理念。一些统治者看似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其观点未必就是对的,是适合老百姓的。

民利百倍老子道德经(老子在道德经说)(6)

治理国家也要做到顺其自然,统治者不要过度干涉老百姓的生活,不要用圣人那一套所谓的圣智、仁义、巧利来折腾老百姓,以满足少数人的贪婪和虚荣,要给老百姓充分的自由和尊严,让利于民、还利于民,老百姓自然会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也是皆大欢喜的理想局面。

所以,老子最后一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才是重中之重,它是稳固社稷、造福百姓的基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