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京边境的小镇更像一座小城(南京这座城23)

南京边境的小镇更像一座小城(南京这座城23)话不多说,作为南京人,我对梧桐树留下深刻的记忆是在中学生时代。那个年代,南京城还是老模样。每到暑假,我最开心的就是去外婆家。外婆的房子在马路边,门前就种了一棵梧桐树。对我来说,每天最惬意的时刻,就是躺在外婆为我放在梧桐树荫下的凉椅上,拿着一本流行的武侠小说,一看就是一天。正因为如此,与南京市民结下缘分的法国梧桐也被我们珍惜。虽然每年三月开始的毛毛雨(从三月到五月,法国梧桐有芽衣絮和果毛絮四下飘飞)会让人皮肤过敏,引发鼻炎,但一说到法国梧桐,南京人依然觉得它绝对南京的一张名片,并且为了保护它还在2011年发起了(此处删去几十字,涉及平台规则,但我保留最后一句话),对于此人,我对他的评价就一个字“呸!”再起一段,南京何时种植法国梧桐的?187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在南京石鼓路种下了第一棵法国梧桐。确实,南京石鼓路有座老教堂,你搜索一下网络地图,教堂全名:天主教南京总教区石鼓路主教座堂天主堂。好长的

2022年2月19日,这几天忽然发现,道路旁的绿地上种植的红梅纷纷绽放了,点缀枝头一簇一簇的,春天来了。春天,对于南京来说,最早报信的肯定首推梅花山上的梅花,然后便是仨月鸡鸣寺的樱花了。今天这篇很抱歉,不写梅花,当然也不可能是樱花(我前面都已经写过)。这次我要说的是梧桐,法国梧桐。

南京边境的小镇更像一座小城(南京这座城23)(1)

关于南京的城市名片很多,只要你提及夫子庙、中山陵、总统府……都会让人联想起南京,法国梧桐也是其中之一。其实真正梧桐树的老家是中国,咱们汉朝就已经被种植于皇宫大内之中。“凤栖梧桐”的典故更是人尽皆知。梧桐还是古人做琴的材料,鼎鼎大名的焦尾琴便是梧桐木制作的。因为梧桐树干光滑,叶子大而优美,作为观赏性植物反而是在近代从中国引种到了欧美。

南京边境的小镇更像一座小城(南京这座城23)(2)

梧桐(又称油桐)

那么法国梧桐是我们中国的梧桐吗?答案是:NO!法国梧桐其实是长得像梧桐树的悬铃木,以前分布在欧洲东南部、印度和美洲,常作为行道树。这种悬铃木因为果实分为一球,二球,三球三种。据说孙中山先生很喜欢三球的这种悬铃木,他觉得这种三球的悬铃木作为行道树在果实上暗合了他倡导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南京边境的小镇更像一座小城(南京这座城23)(3)

再起一段,南京何时种植法国梧桐的?187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在南京石鼓路种下了第一棵法国梧桐。确实,南京石鼓路有座老教堂,你搜索一下网络地图,教堂全名:天主教南京总教区石鼓路主教座堂天主堂。好长的名字,不过他还有个更正式的名字:圣母无染原罪始胎堂。这座教堂来历可是悠久,他的前身可上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来华传教的利玛窦(不知道此人的可自行百度),当时的利玛窦在南京石鼓路一带西罗寺湾买下宅子作为个人传教的场所。这个西罗寺湾的地名到了今天被叫成了螺蛳转弯,不晓得的人还以为这里的路肯定是七拐八拐滴,象螺蛳转弯一样的绕人。

南京边境的小镇更像一座小城(南京这座城23)(4)

哈哈,有点扯远了。南京到处是故事,写文章的不小心就写成事故,离题万里了。1872年三球悬铃木就到南京安家了,作为行道树大规模的种植却是在民国时期。江湖传说:宋美龄在美国留学时便很喜欢这种很像梧桐树的悬铃木行道树,于是与她结为夫妻的蒋介石就在当时的首都南京下令广泛种植这种法国梧桐,甚至还在官邸“美龄宫”将法国梧桐栽种成了项链的形状,随着一年四季不断变换着颜色,美轮美奂。江湖事江湖了,传说就是传说,梧桐项链的真正功臣是浙江宁波人赵志游,当初美龄宫就是请他设计的,其实美龄宫设计初衷是水滴的形状,加上环绕房子的道路就看起来成项链了。

南京边境的小镇更像一座小城(南京这座城23)(5)

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在南京种植是在1928年,其实主要是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安放在中山陵的奉安大典。当时的市长刘记文引种了2万棵,沿着中山路一直栽种到中山陵。自此以后,南京的其它道路开始也栽种起法国梧桐来。前面咱们说过孙中山先生很喜欢法国梧桐,在民国时期的植树节3月12日,蒋介石都会和宋美龄种下一棵梧桐树作为纪念。南京解放后从1953年开始更加大规模地引种法国梧桐,从此南京百分之八十的道路两旁都有了它的身影。在南京的老城区马路,粗壮的法国梧桐象卫士一般,高大的树干向上伸展出的枝丫形成了道路的穹顶。每到夏天,绿树成荫,让骑行在道路上的人们感觉在炎炎夏日,有法国梧桐的地方温度都降了几分。这也让很多的外地人来南京印象特别深刻,法国梧桐为南京的绿化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

南京边境的小镇更像一座小城(南京这座城23)(6)

正因为如此,与南京市民结下缘分的法国梧桐也被我们珍惜。虽然每年三月开始的毛毛雨(从三月到五月,法国梧桐有芽衣絮和果毛絮四下飘飞)会让人皮肤过敏,引发鼻炎,但一说到法国梧桐,南京人依然觉得它绝对南京的一张名片,并且为了保护它还在2011年发起了(此处删去几十字,涉及平台规则,但我保留最后一句话),对于此人,我对他的评价就一个字“呸!”

南京边境的小镇更像一座小城(南京这座城23)(7)

话不多说,作为南京人,我对梧桐树留下深刻的记忆是在中学生时代。那个年代,南京城还是老模样。每到暑假,我最开心的就是去外婆家。外婆的房子在马路边,门前就种了一棵梧桐树。对我来说,每天最惬意的时刻,就是躺在外婆为我放在梧桐树荫下的凉椅上,拿着一本流行的武侠小说,一看就是一天。

写到这里结尾了,“只因一棵树,想起一座城。树是梧桐树,城是南京城”。

如果你喜欢南京,喜欢我的文字给你带来的快乐。请帮忙推荐一下(让更多人看见),点个赞(让我知道你喜欢这篇文字),关注更好(可随时见到新的更新)。要求太多,见谅!谢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