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恽代英是她人生和革命信仰的引路人,更为重要的是,两个人之间的生死情缘,充满了曲折和传奇。沈葆英这一别,即是10年。此刻,沈葆英虽不知道丈夫在狱中“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的遗言。然而自从两个人在1927年结婚之时,她就知道丈夫的心愿和此生所将从事的伟业。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1)

青年时期的恽代英

1931年恽代英牺牲时,他唯一的儿子恽希仲才值幼年。

他的母亲沈葆英,得知丈夫噩耗悲痛万分。

沈葆英也面临被国民政府搜捕的危险,她只能将孩子寄养在四弟恽子强家。

这一别,即是10年。

此刻,沈葆英虽不知道丈夫在狱中“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的遗言。

然而自从两个人在1927年结婚之时,她就知道丈夫的心愿和此生所将从事的伟业。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2)

沈葆英

恽代英是她人生和革命信仰的引路人,更为重要的是,两个人之间的生死情缘,充满了曲折和传奇。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恽代英,自幼就接受了母亲陈葆云的启蒙。

外祖父亦为仕宦之家,于是颇有旧学根底的恽母,对儿子的教育异常上心。

幼年之时,在母亲的熏陶下,恽代英即能吟诵唐宋诗词。

等到进了私塾,由于在家积累的诗词章赋功底,作起文来得心应手。

恽代英写的文章,常常被私塾先生整句、整段标注出来,并称之为“奇男子”。

稍稍年长,恽代英即对书籍爱不舍手,常常读的忘了吃饭睡觉。以至于小小年岁,便有“书痴”一称谓。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3)

武昌中华大学

18岁那年,恽代英考入了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预科班,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之中,儿时旧学的根基上,正在萌生新学新思潮的根苗。

恰在此时,父母与他说了一门亲事。

女孩是武昌城内沈家的二小姐沈宝秀,不但聪明漂亮,而且自小琴棋书画无不涉猎。

加之恽沈两家算是交往渊源,恽代英的母亲陈葆云,对这桩亲事极为满意。

她希望儿子能尽快完婚,自己有生之年也能看到家中的第三代子孙。

可惜,接受了新思潮的恽代英,对这桩包办的姻缘充满了抵触。

他试图用新的观念说服母亲,但是无果;恽代英只好又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躲避此事,又换来母亲终日以泪洗面。

不得已,恽代英最终答应了这门亲事。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4)

恽代英

然而恽母不久离世,最终未能看到儿子完婚。

料理完母亲的后事以及守孝两年后,家中正式把恽代英的婚事提上了日程。

毕竟在旧式的观念里,儿女们完婚,也是对过世长辈最好的尽孝方式。

20岁那年,恽代英同沈宝秀结婚。也是在这一年,恽代英从预科班转入本科,他报的是哲学专业。

只是在新婚之夜,恽代英的状态和情绪并不好。

对眼前蓦然出现的人,他并不了解,从此却要在一起生活,恽代英多少有些许尴尬。

为了缓解气氛,他与新娘子谈论起了她的名字。新

娘子墨纸铺开,写了“沈宝秀”三字,看起来充满娟秀的灵气,恽代英看后思忖片刻,便向新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把中间的“宝”改为“葆”,不知意下如何?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5)

恽代英画像

或许恽代英这么做,有思念母亲之意,不过新娘很快就同意了。

只有读书人的新婚之夜,才有一份别样的情调,从此妻子更名为沈葆秀。

虽不能改变包办婚姻的事实,但却能创造属于两个人的爱情。

婚后恽代英继续学业,每每回家,他都会向妻子谈及一些新的思想。

沈葆秀有学业的根基,她对于新学并不抵触,渐渐地,两人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家道殷实、学业顺畅,对恽代英而言可以说是美满的生活了。

但他的心底已经有了更远大的志向,可是殷实之家的温暖和美满就能束缚住的。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6)

恽代英与互助社成员

1917年10月,恽代英在武昌成立了互助社,这个以青年人为主体的团体,以群策群力和自助助人为宗旨。这是恽代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成立起了社会组织。

及至多年后,毛主席在保安接受斯诺采访时,还回忆起了此事。

互助社的性质,和他当年创办的新民学会类似。

其中互助社的很多成员,之后都加入了共产党,年轻人为国家寻求变革的新路,可谓是水流千遭归大海。

而在丈夫的逐步影响下,妻子沈葆秀也开始积极地支持丈夫求学和追寻真理。

两个人共同约定,丈夫毕业后,就从家里走出去,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然而,随着意外的出现,沈葆秀未能和恽代英携手前进。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7)

新民学会成员

1918年的2月,沈葆秀即将生育。

此前,恽代英希望将妻子送到医院接生。可惜,家里的长辈依旧持有顽固的旧观念,认为女人临盆是不能见外人的。

恽代英几次要求,可惜家里就是不同意。

可惜,沈葆秀最终却因难产而死。

在旧中国,由于医疗的不发达加之民众的观念守旧,孕妇难产致死的事件极为常见。

妻子的死让恽代英心如死灰,他发誓此生不再婚娶。

为了纪念妻子,他给儿子取名为秀生。他还专门给自己刻了一枚“葆秀忠仆”的图章,借以明志。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8)

那年夏天,恽代英从中华大学毕业,任教于中华大学中学部。

从此,恽代英将全部的心思投入到了造福社会中来。

日常,他总是以一袭青布长衫示人,从未添置过任何华丽衣物。除了心中的理想,想必还有对亡妻的追思。

此时,他的家庭背景以及所从事的教职工作,每月收入并不低,可他每个月个人的花费只有几块钱,其余全部的钱物,都被他投入到新创办的利群书社了。

恽代英曾经这样写道,“对于衣服,吾不喜华丽,每着丽服,心如有所不安……吾对于衣服之理想,以整洁为上,若华丽则勿取。吾意将终不服绮罗。为衣,但取轻暖,适于卫生而已。”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9)

华中师范大学内的恽代英雕像

但是对于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他却从不吝啬。

恽代英的内心很清楚,只有用新的思想观念影响更多的青年一代,社会的改造才能真正实现和完成。

随后,毛主席等人也在长沙成立了文化书社,恽代英得知此事,还专门给书社购买了一大批进步书籍。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着手翻译外文的进步书籍和刊物。

多年以后,毛主席表示早年有三本书对自己影响很大,其中一本就是恽代英翻译考茨基的《阶级斗争》。

在毛主席看来,恽代英不但极其重感情,而且身上充满了一股豪气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10)

恽代英和他的翻译著作

不过,他的这种极重感情,在家人看来是极为“叛逆”的行为。

妻子沈葆秀不幸离世,儿子其后也早夭,家里都希望恽代英能尽快续弦,毕竟为恽家传宗接代才是大事。

可无论亲友们如何劝说,恽代英都不为所动。这一时期,他全部的心思都扑在了革命事业上。

1920年11月,受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章伯钧之邀,恽代英出任该校的教务主任。

他前往安徽赴任,船到码头,自己挑着行李来到学校,以致校工把他当成脚夫拒之门外。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11)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这期间,他与沈家还保持着联系。

妻子沈葆秀的四妹沈葆英,在恽代英的关心下,不久就考入了湖北女子师范学校。

身在外地的恽代英,异常关注她的思想进步。

1923年,恽代英又到上海大学任教,此时的他,也开始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的主编。

每个月,他都会按期把杂志邮寄给四妹,同时常常写信鼓励她。正是在恽代英的帮助下,大学期间的沈葆英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12)

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

多年的帮助和教导,尤其还看到了一个男人对亡妻感情的忠贞不二,渐渐成长起来的四妹,对姐夫恽代英的感情,发生了别样的变化。

随着国共合作的开启,在广州工作的恽代英有一次收到了四妹写的一封信。

其中流露出的情愫,充满了年轻人对另一个人炙热的爱恋。

这份炙热,终于融化了恽代英内心深处将近10年的坚冰。

1927年春天,恽代英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政治总教官,他回到了家乡,见到了分别几年的四妹。

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已经让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妻子的坟前,恽代英表露了心迹。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13)

武汉中央机关旧址

1927年1月16日,恽代英和沈葆英在武昌结婚,别样的情缘和共同的人生信念,让两个人对这份感情异常珍惜。

哪怕随后的大革命陷入了低潮,两个人的心反倒更紧紧贴在一起了。

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儿子恽希仲出生。

在彼时的白色恐怖下,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处境的艰难可想而知。

1930年,恽代英和妻子沈葆英都在上海。恽代英担任上海沪东区委书记,妻子则在闸北的一家缫丝工厂担任党支部书记。

中央已经准备发动上海的工人举行暴动,形势异常严峻,他们一家的生活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上。

就连幼小的孩子,也被饿得枯瘦如柴。然而,更危险的情况还在后面。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14)

上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旧址

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带着传单,到杨树浦韬明路附近的老怡和纱厂门前联系工作,突然遇到了巡捕房人的查街,巡捕发现他是短衣打扮,但是却戴眼镜,于是就起了疑心。

接着又从他身上搜出了共产党的传单,旋即把他当成嫌犯押送到了巡捕房。

很快,恽代英就从英租界被引渡到了龙华国民政府警备司令部看守所。

由于他在巡捕房被用刑面部浮肿,再加上没了眼镜,国民政府方面有关人员并没有把他认出来。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15)

上海英租界

由于没有证据,恽代英随后被判了5年徒刑。

彼时,通过周恩来和陈赓等人的运作,恽代英有可能会被提前开释。

因为担心恽代英的身份暴露,所以自1930年5月被捕后,妻子沈葆英一直未能去探望丈夫。

直到各个关节打通后,到1931年初,周恩来才通知沈葆英可以去探视了。

夫妻俩半年未见,尤其是沈葆英看到丈夫瘦弱的面庞,她的心里不觉在淌血。

不过因为恽代英的身份没有暴露,她的情绪无论如何也要克制。

恽代英还告诉妻子,刑期满了还是能团聚的。然而这次见面,却是夫妻二人的永别。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16)

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的恽代英

仅仅一个月后,因为顾顺章的叛变,他将此前被捕的恽代英的真实身份供了出来。

事情急转直下,因为大革命时期恽代英曾在国民政府以及黄埔工作的经历,蒋还曾想劝降他。

恽代英当着前来劝降的王震南说道,“我是共产党员,必须革国民政府反动派的命。这就是我现在的庄严任务!”

1931年4月29日,时年36岁的恽代英在上海就义。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17)

周恩来题写的恽代英《狱中诗》

悲痛的沈葆英决定继续战斗,然而随着一二八事变的爆发,她所在的上海闸北地区成为日本侵略者的主要进攻目标。

战乱之下,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由于国民政府特务的频频跟踪,白色恐怖下此前的联系都已中断,她迟迟未能与组织取得联系。

一直到抗战爆发,沈葆英从报纸上得知,八路军在武汉成立了办事处,为此她辗转回到了武汉。

很快,她通过《新华日报》与周恩来取得了联系。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结束,沈葆英提出要恢复组织生活。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18)

恽希仲与母亲沈葆英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沈葆英被安排到儿童保育院工作。此

时全面抗战已经爆发,日军正在大举入侵中国。随着武汉的失守,沈葆英又随着八路军办事处撤往了重庆。

1941年秋天,沈葆英辗转去往延安。这期间,她最为思念的恐怕就是儿子恽希仲了。

沈葆英此时不知道的是,皖南事变后,儿子就随同叔叔恽子强奔赴苏北参加新四军了。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19)

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1943年8月,恽希仲随同叔叔,历经千辛万苦,冲破国民政府设置的重重封锁,赶到了延安。

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四目相对,孩子并不认识自己的母亲。

毕竟,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还只是个幼童。沈葆英望着已经长大的儿子,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这天,周恩来专门派警卫员,把母子俩接到了杨家岭。

周恩来、朱德以及叶剑英等人,都见到了烈士唯一的后代。

当年在上海,周恩来见恽希仲的时候,他还在襁褓里。如今孩子长大,在场的每个人都感慨万千。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20)

恽希仲

恽代英牺牲后,为了孩子的安全,他的叔叔恽子强这些年都没有把他父亲的事迹告诉他。

孩子渐渐懂事后,他也只是告诉侄子,你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而献身了。

那天晚上,周恩来把恽希仲留在身边,告诉了他父亲恽代英英勇无畏的革命事迹。

第一次知道了父亲的情况,恽希仲暗下决心,此后一定要做像父亲那样的人。

3年之后,恽希仲在晋察冀工业专科学校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与父亲恽代英不同,恽希仲在其后的人生中,选择是工科报国之路。此后一生,恽希仲长期奋战在我国的航天科技领域。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21)

恽代英纪念馆

多年以来,恽希仲一直是党重点保护的47位著名英烈子弟之一,不过他从未向任何人提及过此事。

在他看来,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国家多做贡献,才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当年被捕在狱中之时,恽代英曾作诗一首: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恽代英的家庭(恽代英与沈家两姐妹生死情缘)(22)

龙华烈士陵园

生死千秋之事,彼时已经置之度外,因为他始终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确的。为国为民而死,是死而无憾的。

几十年后,不光他的孩子继承了自己的革命遗志,他所期盼的中国,也已是赤旗的世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