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日本战败付出了什么惨痛的代价(日本人一句话总结战败原因)

日本战败付出了什么惨痛的代价(日本人一句话总结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一方面是地处茫茫大海,四周皆水,另一方面诸藩割据,明治之前,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军队。有国必有兵,无兵国不存。陆海军到底为何不和?其分化对立到了何种绝境?今天,飞春读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军”的系列文章中,就来说说这个梗。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中国投降时,曾总结战败原因,其中一条是“陆海军的对立竞争”。

裕仁天皇战后在《独白录》中也说,“陆海军不一致”、“军人跋扈、不顾大局”是日本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战时首相兼陆相东条英机,更是直言,日本战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陆海军不能一致行动。

日本战败付出了什么惨痛的代价(日本人一句话总结战败原因)(1)

可见,陆海军的对立不和,已是置身其中的日本人,深感病痛的绝症。

陆海军到底为何不和?其分化对立到了何种绝境?

今天,飞春读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军”的系列文章中,就来说说这个梗。

1、基因之蛹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有国必有兵,无兵国不存。

日本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一方面是地处茫茫大海,四周皆水,另一方面诸藩割据,明治之前,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军队。

明治天皇建立了自己的“皇军”后,令它维护自己的政权,确保国家安全。这就是军队的基本职责。

对内保皇权,对外保安全,古今中外,大抵皆如此。

鉴于日本地理特点,对内戡乱就由陆军主责,对外防御,毫无疑问,是海军先行。这就是岛国日本,与其他国家的不尽相同之处。

日本战败付出了什么惨痛的代价(日本人一句话总结战败原因)(2)

明治政府建立时,保天皇“大政奉还”的武装力量,主要来自长洲、萨摩、土佐、肥前四强藩。他们把自己的武士军队拼凑起来组成倒幕主力,为明治天皇重回实权、改写日本近代历史,出了汗马功劳。

之后,各藩兵权统归天皇,明治建军,国家拥有了自己的军队,而控制军队的势力,自然主要来自四强藩。

后四藩此消彼长,内部消融,渐渐变成长洲、萨摩两藩“控股”。

这两大藩,就是影响日军70年的陆海军之滥觞。

萨摩藩地处日本九州岛的最西南,毗邻太平洋,世代从事航海业,受西方坚船利炮和文化文明的洗礼,人开化得早,视野开阔,重技术,善学习。

有了萨英战争等惨败教训后,他们主张海军的发展,时刻警惕来自西方国家的海上威胁。

长州藩,地处萨摩之北的本州岛,北望朝鲜,垂涎欲滴,在内部战争中因倒幕有功,拥兵自重,之后渐渐控制了陆军,以国内问题为关注点,极力推崇皇权主义,善政治,主北进,是他们的特点。

萨长两藩控制下的两军,就这样烙上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基因,一烙70年,成为两军不断分歧、不可调和的基因之蛹。

日本战败付出了什么惨痛的代价(日本人一句话总结战败原因)(3)

1871年明治建军,翌年年分设海军司、陆军司,之后又发展出海军部、陆军部,海军省、陆军省,一直到二战结束两军被美国铲除,日本陆海军始终齐头并进,不分雌雄。

要命的是,他们都拥有直达天皇的话语权。

不鸟政府、强势对立,又没有统一的领导,这样的温床,野蛮了发展,撺掇了野心,使日本迅速进入世界军事强国之林。

但缺点也很明显:两者不能诚心协作,除了天皇,无人能管,也无人敢管。

实际上,天皇很少就具体事情进行“裁决”,这就使两军控制政府、左右国策成为可能,最终发展成军国主义,也就在所难免。

了解日本近代史的,会发现日军动不动就“暴走”,一言不合就“事变”,刺杀、叛乱、以下克上,颠覆内阁……屡见不鲜,周而复始,这都能从其历史文化基因中找到影子。

日本战败付出了什么惨痛的代价(日本人一句话总结战败原因)(4)

2、荒唐之事

由于军种性质不同,世界各国海陆军发展中都多少会有竞争,但像日本这样强烈对立,堪为对手的,却极为少见。

尤其二战中,伴随军国主义的强势操盘,两者相互拆台、相互制约,其内耗内斗之烈之奇,简直到了荒唐可笑、匪夷所思的地步。

来看几个奇葩的例子:

海军打仗靠航母,陆军靠坦克,这是天经地义吧,可在日本,这个规则被创新了,人家陆军要建航母,海军要造坦克。

这是为何呢?

正是历久弥不合的缘故。

日本战败付出了什么惨痛的代价(日本人一句话总结战败原因)(5)

二战日本造舰

两军在需要对方陪护时,都遇到肠梗阻。比如陆军亟需运送补给,海军磨磨唧唧说没有得空的船;海军登陆某地后需要陆军驻守时,也得不到陆军的支持。

鉴于此,陆军就开始暗自打造自己的船厂,建造属于自己的运输船,甚至有自己的“船舶兵种”。

近代奠定日帝军事强国地位的,都是海军出了大力,比如甲午、日露战争,海军越来越跋扈,陆军越看越不顺眼,干脆升级自己的船厂,干起了造航空母舰的逆天计划。

1934年,陆军造出自己的第一艘运输舰,“神州号”,后改造成可配舰载机的小航母;

1942年,可用于载机作战的准航母“秋津丸”竣工;

之后按同样标准打造“熊野丸”“山汐号”,还装配了先进的声纳和雷达技术,用以防空、反潜和护航。

这样的装备,隶属陆军,怎一个强悍了得。

日本战败付出了什么惨痛的代价(日本人一句话总结战败原因)(6)

秋津丸

陆军造航母,听着都奇葩。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对外称之为“丙型特殊运输船”,对内则以“陆军空母”爱称。

得知陆军暗自造航母,海军也不示弱,太平洋岛屿攻下来后求你们来帮忙防御,你们一副死相说坦克有限,好,现在你偷造航母,那我就造坦克!

在这样报复性研发中,“特二式内火艇两栖坦克”“短十二厘米自走炮”“九三式装甲自动车”等一批海军特有的坦克出笼了。

航母、坦克之斗,是小斗,大斗是造飞机。

因为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双方为了掌握主动,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航空体系,从研发到生产,陆海军壁垒分明,拒绝分享,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的零式战斗机,是海军推出的,之后陆军立即引进德国技术进行超越,推出了三式、五式战斗机。

两者数量上也你追我赶,不相上下,1943年陆军生产10314架,海军生产9852架。

所以以后在影视剧里见了日本战斗机,你要知道并不一定都是海军的。

日本战败付出了什么惨痛的代价(日本人一句话总结战败原因)(7)

二战日本航母

3、癌变之果

日本陆海军的对抗,70多年愈演愈烈,废政亡国,堪为癌变。

不置身其中,无法感知其烂到骨子里的程度。

日本同盟新闻社的记者加藤益雄说,两军竞争的一个特色是,生产的东西和用途都一样,但名字一定是不同的,形式上也要多少有点差别。

即便是一个零部件,海陆军也要让供应商做出一些特别的改变。比如一个螺丝钉,陆军用的如果是往左拧的,海军订制的就可能是往右拧的。

再如,飞机研发用的一款水冷活塞发动机,本身做实验一个就够了,但陆海军会分别从德国购买,连他们的盟友都不知日本为何如此大手。

巨大的浪费是两军恶性竞争的结果。

日本战败付出了什么惨痛的代价(日本人一句话总结战败原因)(8)

日本经济学家、曾任战时军需大臣的藤原银次郎说:

“陆军和海军,为了竞争而小题大做,但他们没有取得什么实际的成效,他们拥有规模宏大的工厂和相当精良的机器,但是,每当陆军建一个大的工厂,海军也会建一个,他们只顾着盲目攀比,却很少考虑到实际效率。”

如此恶性竞争,导致宝贵的航空铝材只有55%的被用来制造飞机,45%的都被当做了废料处理。

日本军部的浪费和低效,让战后美国人大为不解,战后一名雷达专家了解其中原因后,感叹道:

“(日本)陆军和海军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一直处于完全隔离状态。日本本身缺乏从事雷达研究的科学家,然而他们竟然还坚持在两军中进行各自为政的秘密研究,企图用不到一半的人来完成任务,这种事倍功半的方式,真是愚蠢到了极点。”

日本战败付出了什么惨痛的代价(日本人一句话总结战败原因)(9)

在一切能合作的领域拒绝合作,在所有可以通用的资源上拒绝通用,在任何值得共享的信息上拒绝共享,这就是二战陆海军的奇葩存在,愚蠢、荒唐而惊人。

“海军和陆军进行战争,再用剩余的精力与美国作战。”这句用以总结日本的战败教训的话,出自战后日本人之口,饱含多少辛辣、讽刺,一针见血,却又无可奈何。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军队,还想领衔亚洲、争霸世界,上帝都会发笑。

其实,陆海军的对立缠斗并非一个“愚蠢”能解释的,从现实利益来解释,更具说服力。

日本国小资源有限,两军都要发展,都要从国库里伸手要军费,自然要削尖脑袋往上冲,把对方踩到脚底下,自己才能捞个盆满钵满。


愚蠢有愚蠢的原因,愚蠢也有愚蠢的无奈,历史上有很多奇葩的事,后人看来都愚不可及,难以理解。但扒开历史基因来看,它就是铁一般的存在并合理着。

换作今人穿越古时体制内,或许你也在忙于那种愚不可及的行为,并为自己深谙其道而沾沾自喜。

因为,那就是现实。

===============

参考文献:段佳欣《1936——1945年日本陆海军对立问题研究》;

焦堃《明治的阴谋:萨摩、长州两藩为何盛产维新志士》

朱晓刚《军国日本的战争机器(5)陆海军内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