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有多热(今年夏天到底有多热)
北极有多热(今年夏天到底有多热)残酷的南极羊也终于能够体会到,人类到底让地球遭受了多少灾难。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给北极和南极造成的影响大相径庭:北极的海冰在融化,南极的气温在降低。不久前羊刚刷完BBC的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羊不禁感叹这才叫做上帝的杰作。1500多人,走访了40多个国家,耗时4年制作完成。
今年夏天到底有多热,北极可以为你见证!
今年7月,北极圈的温度飙升32.5摄氏度。
就真的离谱啊!
这让羊不得不思考这个谈论了很多年的课题—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给北极和南极造成的影响大相径庭:北极的海冰在融化,南极的气温在降低。
不久前羊刚刷完BBC的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羊不禁感叹这才叫做上帝的杰作。
1500多人,走访了40多个国家,耗时4年制作完成。
羊也终于能够体会到,人类到底让地球遭受了多少灾难。
残酷的南极
南极洲,全球环境最恶劣的地方。
200年前,它被人类首次发现,这里98%的陆地,常年被冰雪覆盖。
生命在南极洲很难存活。这里白茫茫一片,仿佛永远都寂静无声。但生命有自己的奇迹。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动物能生存下来——韦德尔氏海豹。
南极冰面上的温度为零下40℃,但冰面下的水域很暖和,只有零下2℃。
这样它们就可以长时间潜水,躲避寒冷,同时捕捉猎物。
此刻,这只韦德尔氏小海豹正在经历一生中最大的温差变化:从母亲温暖的子宫,瞬间掉进冰天雪地的极寒之中。
由于北极冰川的消融,北极的海冰面越来越薄,冰封的时间越来越晚,此时的冰面,甚至没有什么遮挡物。
这让海豹无法隐藏自己的行踪。以往,它可以在冰脊上建一个巢穴。
现在,母子俩“相依为命”。
为了不让孩子溺死,母海豹只能陪小海豹一起被困冰上,忍受刀割般的南极风雪。
3天过去了。母海豹撑到了极限,她该怎么办?是继续用身体护住幼崽,还是丢弃幼崽独自下水取暖?
母海豹深深望向自己的孩子,做了选择——独自求生。这是属于残酷自然的选择。
数天过后,阳光普照冰面,幼崽早已被冻死在雪地中,也有一些幸运儿熬了过来。
在母海豹的指引下,它们开始第一次潜水。海豹幼崽依旧很依恋妈妈,下水就直接钻到了妈妈的怀里。这次,母海豹紧紧抱住了对方。
南极洲的暴风雨愈加频繁和猛烈。灰头信天翁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
灰头信天翁家庭采取了和海豹相似的策略。父母轮流外出觅食,留守一方帮雏鸟挡风保暖。
此时的雏鸟,缩在鸟巢中,独自面对暴风雨的洗礼,等待着出海觅食的父母归来。
狂风呼啸,惊涛拍岸,速度甚至达到了每小时110公里,大量雏鸟被吹出了巢穴。
雏鸟们在那里只能存活几个小时。侥幸没死,它们还要面对更大的难题——爸妈不认识自己。
就算如此悲惨,它也算是幸运儿了,因为隔壁家的雏鸟已经在大风中丧命了。
最终,求生本能让跌落在外的雏鸟回了家,却不知道能不能躲过下一次暴风雨的袭击。
过去15年,因为愈发强烈的暴风,信天翁已经处于灭绝边缘。
悬崖上的海象
地球另一极的太平洋海象。
通常,它们栖息在冰面上,那里距离它们捕食的地方最近。
但因为气候变暖,冰块加速消融,太平洋海象发现,夏季的海洋上已经没有冰面供它们休息。
10万头海象挤在一起,密密麻麻。许多海象因为相互踩踏被压死。
生存空间的逼仄,迫使重达3吨的海象靠肉鳍,拖着沉重的躯体,攀登80米的悬崖。
至少上面有足够的空间休息。
但当饥饿时,它们必须要回到海上,然而,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差,根本看不清楚前方悬崖的路。惊慌失措的海象下悬崖时,慌不择路。
绝望之下,数以百计的海象从其本不该爬到的高度跌落。
这段场面触目惊心。
夏季过后,超过两百只海象的尸体留在了海滩的碎岩石上。
十年前就有研究称,在白令海峡俄罗斯一侧生活的海象,有3000头到4000头因为生存环境变化而死亡,死亡数量是往年的2到3倍。
相较于生育困难的前两位,娃数众多的企鹅队伍,好像占据了先天优势,可这并不意味着生活中没有危险。
为了觅食,巴布亚企鹅必须从驻地走80公里的路到海边,然后再一头扎进水里捕鱼。
这种求生方式本来就很艰苦了,因为海里还有虎视眈眈——豹形海豹。
更可怕的是,浮冰对于捕食者来说,是绝佳的偷袭地点。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大量冰川融化崩解,海面上布满了浮冰。浮冰之上,企鹅们的游动很艰难。
豹形海豹只需一张嘴,就能轻易咬住冰面上挣扎的企鹅。
为了饱腹,为了活下去,精疲力竭的企鹅只能更努力的的游泳到对面的冰雪陆地才能活下去。
即便小企鹅求生失败的段落看起来有些揪心,但它与虎鲸共同阐释的是大自然食物链的运转方式。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这个最简单的链条,演绎了物竞天择的简单规则,也维系着地球亿万年来平衡的生态。
然而,近年来的种种灾难表明,有物种僭越了。
他们企图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戴着上帝的面具,操控一切。
这个物种,就是人类。
万里之外的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两岁的小红毛猩猩不能再“饭来张口”了,他要跟着妈妈学习爬树,自己寻找食物。
树与树之间的空隙有时很大,小短腿跨不过去,妈妈就用身体为它搭桥梁。
红毛猩猩母子爬到了距离地面五十米高的树顶,吃到了甜味多汁的芒果。
动物永远是动物,人有时候却不一定是人。更多时候,人类充当了野生动物的直接杀手。
因为棕榈油,超市里随处可见的方便面等膨化食品都是由它作为原材料加工制成。而棕榈种植园都是由热带雨林直接开发而来。
砍伐 火烧,人们以这种方式清理地面以种植棕榈树。
一部分红毛猩猩在森林大火中丧生;而火灾造成雨林的大量消失,会让红毛猩猩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
最后的动物天堂
2019年11月23日,马来西亚的最后一头雌性苏门答腊犀死亡;此前,当地最后一头雄性苏门犀已于2019年5月死亡。
背后,是为了得到犀牛角,人类对北方白犀牛的大肆盗猎。
在部分地区传统医学中认为,犀角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则就犀牛做过如下说明:“入药惟犀生者为佳”,它们可以被用来清热凉血、壮阳。”
这些传统,被不幸地“传承”到了20世纪,在越南,犀牛角更是成为了一味治疗癌症的秘方。
苏门犀,便迎来全球化时代“最后的疯狂”。
位于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的葛林芝塞布拉国家公园(Kerinci Seblat National Park)曾是苏门答腊犀最大的希望。
1990年,这里有500头苏门答腊犀,到了2004年,官方宣布,葛林芝塞布拉国家公园的苏门答腊犀灭绝。
在这两头北部白犀牛生活的不远处,有一处犀牛墓园,埋葬着近些年因人类偷猎而丧生的犀牛。
没有了自然繁殖的希望,拯救北白犀只能依靠辅助生殖,也就是“试管婴儿”。
原生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因此,深受栖息地丧失影响的物种绝非苏门犀一个。
最近数十年,地球物种消失的速度是数百年前的100到1000倍。报告指出,人类活动直接构成了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
60%是什么概念?
如果地球人口减少60%,那相当于把美洲、非洲、欧洲、中国和大洋洲的人都清空。
有科学家计算,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悲剧的是,动物灭绝的大趋势很难得到逆转。
曾经把它们推向悬崖的人类,如今正试图将它们拽回来。拯救濒危动物,换句话说,是我们必须为自己制造的灭绝危机负责。
上帝的拯救与自救
大象,见证了人类身上太多的贪婪与狂妄。
非洲刚果雨林的中心,传来两声枪响。纪录片摄制组紧急撤退,甚至不惜冒险在夜间穿越丛林,因为他们听到的,是偷猎者的枪声,为了象牙,这帮亡命之徒会不惜一切。
第二天,当地武装反偷猎小组进行搜查,带回了或许是偷猎者来不及带走的象牙,以及一头大象遇害的消息。
丛林深处的枪声,文明背后的不堪,就这样被《七个世界,一个星球》赤裸裸地记录了下来。
在非洲,大象有了一种新行为——靠后腿直立起来采摘树上的水果。
动物们面临的困境,也是人类需要回答的生态考题。
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一个热带雨林的伐木工地,一只红毛猩猩在光秃秃的树干上迈向巨大的挖掘机,朝着机器怪兽挥舞长臂。
这段视频,就像是工业革命后的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关系的隐喻。
值得欣慰的是,保护,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但地球生态的恢复仍需更大的决心。
非洲象、穿山甲、犀牛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成为国际禁止捕猎、贸易的保护动物。但地球生态的恢复仍需更大的决心。
过去五亿年,地球曾遭遇五次大灭绝,很多科学家预言人类正将地球推向第六次大灭绝。
这次与以往五次大灭绝不一样的是:曾经的火山爆发、海平面的变化、小行星的撞击,都是自然原因。
这一次,人类才是罪魁祸首。
地球不需要拯救,该拯救的是人类自己,证明自己是值得存在的物种。而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就像摄影师摄影师罗尔夫说的那样:“这地方真的很特别。希望我们能留住这个地方并保护好它们。”
93岁的大卫爱登堡他自己回答道:
BCC现在是全球性的,我们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人类有能力拯救世界,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把它弄得一团糟。各国现在正走到一起,认识到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吃的每一口食物和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依赖于它。
在数年过后,希望我们的子孙能够知道,在七个世界,有这样一群多样生物:企鹅、海象,北极熊等在海滩上玩耍,几只海鸥时不时掠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