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东汉时期,外戚专权最厉害的要数梁冀,他是汉顺帝梁皇后的哥哥,时任大将军。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东汉时期名臣。今天,担任开篇重任的人物,是东汉时期的名臣——“陈蕃”。原文如下: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年间,作者刘义庆,南朝宋宗室,古代著名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传世名著,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对这本书都推崇备至。

鲁迅称《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冯友兰把《世说新语》当作“中国人的风流宝鉴”;而大翻译家傅雷对此书更是爱不释手,他在写给傅聪的信里说:“《世说新语》大可一读。”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1)

《世说新语》记载了许多从东汉后期到魏晋年间一些特立独行的人物。那么,从今天开始,我就来跟大家讲一讲《世说新语》里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今天,担任开篇重任的人物,是东汉时期的名臣——“陈蕃”。

原文如下: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一、时代背景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东汉时期名臣。

东汉时期,外戚专权最厉害的要数梁冀,他是汉顺帝梁皇后的哥哥,时任大将军。

顺帝死后,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即位,由梁太后掌控朝政。可是,没想到冲帝三岁就死了,这时候,已经掌握朝中大权的梁冀便拥立8岁的刘缵继承皇位,即汉质帝。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2)

刘缵继承皇位以后,梁冀把持朝政,专横跋扈,盛气凌人,根本没把小皇帝放在眼里。

不过,虽然皇帝刘缵只有8岁,但他年少聪慧,看梁冀十分不顺眼。有一次在朝会上当着群臣的面叫梁冀“跋扈将军”,惹得梁冀大怒。

当时梁冀就想,这刘缵年纪虽小,却聪慧早熟,照这样下去,将会成为心腹之患,于是,便起了杀心。

公元146年闰六月,梁冀让安插在皇帝身边的亲信把刘缵毒死了。这位聪明的小皇帝在位仅一年,去世时才9岁。

紧接着,梁冀迎刘志于南宫当上了皇帝,即汉桓帝。此时的梁氏一门,前后已经共有七人封侯,两个大将军;三人做皇后,六个人做贵人(妃子),还有三个驸马爷。其余的卿、将、尹、校等官职更是数不胜数,真真印证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3)

也正是因为梁冀专断朝政,骄奢横暴,坏事干尽,就连皇上刘志都敢怒不敢言。使得最后刘志也忍无可忍,与宦官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密谋,发动皇宫里的卫兵一千多人,乘着梁冀没有防备的时候,包围了他的大将军府,逼得梁冀和他的妻子双双自杀,并杀了他们一家老小。

外戚梁冀专权的局面结束了,宦官单超、具瑗、唐衡、左倌、徐璜等五人因为立了大功,同时封侯,号称“五侯”。从此,外戚的权力渐渐转移到了宦官的手中。

可是,这些宦官当权以后,为非作歹,比外戚更坏。

他们仗着皇帝的宠幸,把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都换上了他们的亲属。国库里的钱随意挥霍,朝廷的钱粮税收也都落入了他们的腰包。

而桓帝自己的生活也相当奢侈糜烂。他在位21年里,其后宫宫女多达五六千人。曾先后册立梁皇后、邓皇后、窦皇后三位皇后。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4)

桓帝和宦官们为了享乐,他们任意搜刮民脂民膏,卖官鬻爵,一时间使得整个国家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三空局面。

于是,一些以太学生为代表的士人、包括外戚在内的世家豪族都一起配合行动,开始了反宦官的斗争活动。

其中,世家豪族出身的河南尹李膺、太尉陈蕃,跟太学生领袖郭泰、贾彪等结成了好朋友。他们互相标榜,相互称誉,逐渐形成了一个反宦官的党派。

当时,在太学里流行着“天下楷模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的歌谣。

而陈蕃,就是在这样一个天子昏庸、宦官横行、贪官污吏遍布全国、民不聊生的时代里忠君忠国,洁身自好。

公元167年,汉桓帝刘志驾崩,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汉灵帝刘宏即位,陈蕃有功。窦太后窦妙下诏表彰已经七十多岁的陈蕃:

“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今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5)

陈蕃德行第一,不仅仅是窦太后有此称誉,在当时,也赢得了世人的称颂。

这也是为什么刘义庆把陈蕃定为《世说新语》里开篇“德行第一”的首位人物的原因。

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文中第一句:“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这是刘义庆对陈蕃最高的评价。

可是,为什么刘义庆要这样评价他呢?

自桓帝刘志诛了大将军梁冀以后,独宠宦官单超等五人,致使宦官当权,民不聊生。

这时候,又有许多地方发生了地震,灾祸频频。一位白马县令李云为人素来刚直不阿,忧国忧民。眼见着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处,朝廷也已经腐败到了天怒人怒的地步。于是,李云上书给皇帝:

臣闻皇后天下母,德配坤灵,得其人则五氏来备,不得其人则地动摇宫。比年灾异,可谓多矣,皇天之戒,可谓至矣。高祖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岁,君期一周,当有黄精代见,姓陈、项、虞、田、许氏,不可令此人居太尉、太傅典兵之官。举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宜应其实。梁冀虽持权专擅,糯流天下,今以罪行诛,犹召家臣榏 杀之耳。而猥封谋臣万户以上,高祖闻之,得无见非?西钡列将,得无解体?孔子曰:“帝者,谛也。”今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尺一拜用不经御省。是帝欲不谛乎?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6)

李云上疏说,孔子说皇帝是深思洞察之人,可现在官位错乱,奸佞小人靠谄媚做了官,公开以货财行贿,政治风气日益变坏,竟然连颁布诏书也不用皇帝过目。

所以反问了皇上一句:“这是皇帝您不想做深思洞察的人了吗?”

这一句反问,毫无疑问触了皇帝的逆鳞。皇帝看到奏疏以后十分震怒,下令抓捕李云押解到黄门北寺狱,并让中常侍管霸和御史廷尉共同拷问。

当时,有弘农五官掾杜众,听闻李云因进谏而获罪伤心不已,于是上书愿意同李云同日死去,使皇帝更加生气,把他也一起打入了大牢。

时任大鸿胪的陈蕃也想救李云,便上疏给皇上说:

“李云所言,虽不识禁忌,干上逆旨,其意归于忠国而已。昔高祖忍周昌不讳之谏,成帝赦朱云腰领之诛。今日杀云,臣恐剖心之讥即议于世矣。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7)

陈蕃以高祖忍受周昌不避讳的进谏,和成帝赦免朱云冒死责问的事迹,请求皇上免予李云的冒犯之罪。

可是,昏庸的皇帝刘志不仅没有听取他的请求,还直接罢免了陈蕃的官职。最后,李云和杜众也都死在了狱中。

其实,我国历史上,除了唐朝时期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世称“小李杜”,还有李白和杜甫的合称“大李杜”之外。

东汉时,李固、杜乔因共同反对权臣梁异而被杀,被合称为“李杜”。

后来,李膺、杜密又因党锢之祸而入狱,时人同情合称“李杜”。

另外就是这次的李云和杜众。因李云忠谏获罪,杜众上书愿与李云同死,二人的友谊义气被当世并称为“李杜”。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8)

这样一来,汉唐两世一共就有了五对“李杜”名人了。

当然,陈蕃除了这次为救李云不顾个人安危上疏以外,后来陈蕃被朝廷重新启用,还有很多次不畏天子之怒,敢于直谏。

这不,身居尚书的陈蕃又因为直言不讳,上疏辩驳,得罪了汉桓帝身边的那些宠臣,被放为豫章太守,治南昌县(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区)。

也正是陈蕃这种敢于冒犯天子,直言不讳,不避生死的态度,令所有人佩服于他。

有一次,人们谈论陈蕃和李膺的成就和德行时,一时决定不了谁先谁后。蔡邕说:“陈仲举敢于冒犯天子,李元礼严于整饬下属。冒犯天子难,整饬下属容易。”

陈蕃的名次因而排在了三君(窦武、刘淑、陈蕃)之后,而李膺则排在八俊(东汉的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宇八人)之前。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9)

也正因为陈蕃一直以来的言论和行为,被大家公认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典范。

所以才有了后来刘义庆给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评价。

三、有澄清天下之志

文中第二句: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刘义庆说陈蕃:“有澄清天下之志”其实也是有一个典故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在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住在一处,可是,他对自己居住的环境不是很讲究,简直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

有一天,陈蕃父亲同郡的好朋友薛勤来他家里玩,顺便去看陈蕃,见他的院里杂草丛生、秽物满地,便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却豪气冲天地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听了以后,很是惊奇,十分赞赏他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清世之志。

不过,大家发现陈蕃说的是:“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那么,它又是如何演变成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千古名句呢?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10)

清朝文学家刘蓉的散文《习惯说》中记述了他年轻时的一件事: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原来,这句话是刘蓉的父亲说的,后来便又慢慢地由这一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演变成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但是,大多数人只记得十五岁的陈蕃说过这句话,而对于刘蓉的《习惯说》却很少有人知道,可见陈蕃的名气有多大。

四、徐孺下陈蕃之榻

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蕃由尚书贬为豫章太守后,一到郡上,便打听起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蕃说:“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时,俯首而立,他尊敬礼待贤士 忙得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11)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陈蕃是十分尊敬贤士的。

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有一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说的就是他与徐孺子的故事。

徐孺子是豫章南昌的一位名士,名叫徐穉(音zhì,古同“稚”),字孺子。

这徐孺子恭俭义让,有“南州高士”之誉,朝廷屡次想要起用他为官,他都予以推辞。因为,当时的他已经认为:“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朝廷已经腐败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还不如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陈蕃对于徐孺子也早就慕名已久,非常敬重,所以一到豫章,连官衙都没进,就率领僚属直奔徐孺子家中,“欲先看之”而后快。

陈蕃原想聘请他到府衙任功曹,可徐孺子仍是坚辞不就。又出于对陈蕃的敬重,徐孺子答应以后经常造访太守府。陈蕃也出于对徐孺子的敬重,专门为徐孺子做了一个活动的床榻,平时挂在墙上。只有徐孺子来访的时候,便把床榻放下来,两个人惺惺相惜,秉烛夜谈。当徐孺子走了以后,陈蕃又把榻悬于梁上。

于是,“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故事便流传开来。人们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后来,又把留客歇宿也叫做“下榻”。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人物形象(世说新语里的人物故事)(12)

陈蕃的一生,始终都处在宫廷斗争的动荡之中。他不避生死、犯颜直谏,最后却因与大将军窦武密谋诛除宦官失败而身首异处,给后人留下了“大丈夫当扫除天下”而事未尽的悲壮。

著名历史学家蔡东藩说:“窦武之死,其失在玩;陈蕃之死,其失在愚……”

诛除宦官的失败,皆因窦武的犹豫不决,致使事件泄密。而陈蕃却在事变之后,身边只有八十多人,又怎么能诛锄阉党?所以蔡东藩说陈蕃:“诛阉不足,送死有余,何其愚也?”

也有人说陈蕃:“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百度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

《世说新语校笺》作者:杨勇

《世说新语校笺》作者:徐震堮

《世说新语笺疏》作者:余嘉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