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听诸葛亮劝坚持伐吴(东征的结果为何如此凄惨)
刘备为什么不听诸葛亮劝坚持伐吴(东征的结果为何如此凄惨)由此不难看出,若刘备当时懂得适可而止的话,那么,双方都有转圜的余地。可是,那时的他偏偏要先灭吴,后灭魏,导致孙吴同仇敌忾,推出了陆逊这位奇才。之后,刘备听说是陆逊想出偷袭荆州这招,心中更是怒火难当。但那时的他,却像曾经的关羽一样轻视了陆逊。老将黄忠意外中箭,年近花甲战死沙场,至此,五虎大将已失三人。虽然战局不利,可是,孙权当时却以求和之态将范强和张达押回蜀营。他当时对刘备说:“吕蒙、马忠是你痛恨之人,如今这些人都已经亡故,只有范强、张达二人在我身边。于是,我特意将他们囚禁遣返,任你处置。”俗话说,化悲愤为力量,即:将心中悲愤的情绪化作正义的力量,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彼时的刘备,显然将这种精神层面的策动,利用到了极致。在“异姓兄弟”关羽被吕蒙和陆逊逼杀后,刘备内心复仇的火焰便燃烧了起来。于是,在痛哭流涕后,他发誓要夺回荆州为好兄弟报仇。公元221年,刚刚登基三个月的刘备,命蜀汉猛将张飞
公元208年,曹操举兵南下,赤壁之战就此爆发。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次战役,刘备和孙权得以占据荆州的一部分。都知道,荆州本是刘表统治的地盘,若是刘备早在刘表去世之际,以堂叔的身份辅佐刘表长子刘琦,并封其为荆州牧,或许就不会产生“借”荆州这桩悬案了。再比如,若是刘备能够信守孙刘联盟之间的君子协定,将荆州的一部分让给孙权,双方继续保持友好的关系,或许就不会有关羽被斩临沮的悲剧了。
这样一来,东、西两路的北伐计划便可顺利完成,届时,刘备再与孙权整合力量,共议匡扶汉室,或许,刘备最初的理想就能达成。但可惜的是,一切都已时过境迁,再不复转圜的余地。
那么,刘备究竟为何要执意伐吴,东征的结果为何如此凄惨呢?
俗话说,化悲愤为力量,即:将心中悲愤的情绪化作正义的力量,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彼时的刘备,显然将这种精神层面的策动,利用到了极致。在“异姓兄弟”关羽被吕蒙和陆逊逼杀后,刘备内心复仇的火焰便燃烧了起来。于是,在痛哭流涕后,他发誓要夺回荆州为好兄弟报仇。
公元221年,刚刚登基三个月的刘备,命蜀汉猛将张飞率领万余部众到江中与自己会合。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飞还没出发,便被手下的张达和范强砍了脑袋。接连失去两位好兄弟的刘备彻底怒了,他当即对东吴腹地发起了迅猛的攻势。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备仅凭一时意气,便擅自发动了进攻,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在战争初期,刘备尚能凭借人多势众,将孙恒困于彝陵,大败朱然,可是之后的发展却呈现出了节节败退之势。
老将黄忠意外中箭,年近花甲战死沙场,至此,五虎大将已失三人。虽然战局不利,可是,孙权当时却以求和之态将范强和张达押回蜀营。他当时对刘备说:“吕蒙、马忠是你痛恨之人,如今这些人都已经亡故,只有范强、张达二人在我身边。于是,我特意将他们囚禁遣返,任你处置。”
由此不难看出,若刘备当时懂得适可而止的话,那么,双方都有转圜的余地。可是,那时的他偏偏要先灭吴,后灭魏,导致孙吴同仇敌忾,推出了陆逊这位奇才。之后,刘备听说是陆逊想出偷袭荆州这招,心中更是怒火难当。但那时的他,却像曾经的关羽一样轻视了陆逊。
于是,诡计多端的陆逊就像当年对付关羽一样,先求和,后派遣刺客,再放火烧了蜀营。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刘备固然懂得识才、用才、育才,但是,他在临阵决敌方面,却始终不够聪明。当年,夺得荆州是靠诸葛亮的策略,后来,成功入蜀是因有庞统的规划。可以说,刘备在战场上始终都认为自己颇懂兵法,以老兵自居。
然而,正是这种自以为是,导致其后来输给了“黄口孺子”陆逊。其实,这一点从诸葛亮后来的叹息可窥见端倪。当诸葛亮听到刘备移营的决定后,止不住地叹息“汉朝气数休矣”。可以说,正是那次的重大失误,毁掉了刘备的毕生经营。当然,若从刘备的价值观角度解读,那次的执意东征亦有着不同的意义。
众所周知,刘备在面临东征的巨大失败时,心中并无一丝悔意。这足以见得,其东征并非意气用事,而是意志坚定的结果。或许,在当时的刘备看来,即使人才用尽,不幸败北,若能在教化方面立下模范,这种失败也是光荣的。毕竟,以刘备一贯的处事态度来看,这种权衡是比较正常的。
那么,“黄口孺子”陆逊因何打败了蜀主刘备呢?
作为一个当时仅有三十九岁的主帅,陆逊显然表现出了超乎其年龄的稳重。
据悉,在彝陵之战爆发时,双方相持近半年之久。而彼时的刘备为快速求胜,不惜用尽手段。于是,他命手下将士对吴将口出秽言,妄图以此逼迫陆逊出兵。
当时,吴国军将中有身份贵重的皇亲国戚,有德高望重的老将,亦有妄图一展拳脚的新人。他们面对蜀国的挑衅一度按耐不住,纷纷要求陆逊出兵。可是,陆逊却不为所动,毫不受敌方侮辱和同仁激情影响,从而,展现出了其非同寻常的忍耐力。
当时,陆逊手下仅有五万兵力,而刘备的蜀军却有二十万兵力,悬殊的兵力差距,亦对双方将领造成了心理挑战。此外,在陆逊按兵不动时,底下的将领都觉得丢脸,开始自作主张。起初,陆逊以“刘备不可轻言视之”来拖延,最后,逼到无可奈何,竟拿出了孙权的尚方宝剑压制。
然而,陆逊一忍再忍,终于等来了机会。
因为,敌方不出兵,刘备便擅自做出了沿江扎营这一兵家大忌。于是,对岸的陆逊,果断抓住机会,一把火烧了蜀军的营帐。可以说,陆逊如此年纪能有这番计谋实属难得。
再则,孙权及时启用陆逊也为吴国争夺了生存的最后机会。他在发现陆逊这枚奇才时,没有猜忌,亦没有犹豫,而是果断重用,并给予了全部支持和信任。
所以,由今视之,陆逊的这种忍辱负重和大局观依旧可圈可点。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