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王为什么从诺曼王朝算起(统治英国近百年的诺曼王朝)
英国国王为什么从诺曼王朝算起(统治英国近百年的诺曼王朝)身为威廉一世的长子,罗贝尔·柯索斯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在威廉百年之后成为新的英王。但自从威廉获得了英王王位后,法王便有些坐立不安,生怕英国会对法国造成致命威胁,更何况英王还世袭诺曼底地区,可以随时将这里当作进攻法国本土的桥头堡。因此,法王便不断挑唆威廉一世和罗贝尔·柯索斯之间的关系。诺曼底公爵罗贝尔·柯索斯到了公元1135年,诺曼王朝君主亨利一世死后,诺曼王朝治下的英国便处于混乱之中。亨利一世的外甥斯蒂芬抓住有利时机,公然夺取了王位。不久之后,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和孙子亨利二世提出要继承英王王位,一场决定诺曼王朝生死的对决即将展开。金雀花王室所使用的徽样当提到这一话题时,就不得不提英国诺曼王朝的开创者威廉一世。威廉本为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一名公爵,在公元1066年时通过征服战争获得了对英格兰王国的统治权。因此,他也被后世称之为征服者威廉。威廉一世在加冕成为英国国王后,随即就对身边的开国功臣和王室
今天的法国诺曼底海岸
公元1066年,如今法国诺曼底地区的封建领主威廉率军横渡了英吉利海峡,深入英格兰王国腹地并击败了当时的英王哈罗德二世。黑斯廷斯战役过后,哈罗德二世以及旧王党势力已经没有反扑的机会,威廉这才得以顺利进入伦敦,并加冕成为英国国王。
开创了诺曼王朝统治的征服者威廉
基于欧洲传统的封建制度,继位英王之位的威廉一世在统治英格兰王国的同时,还兼领着法国诺曼底地区的土地,这让法王颇为恼火。但是碍于时势,法王也只能默认这一客观现实,并不得不承认诺曼底地区由英王世袭罔替。
到了公元1135年,诺曼王朝君主亨利一世死后,诺曼王朝治下的英国便处于混乱之中。亨利一世的外甥斯蒂芬抓住有利时机,公然夺取了王位。不久之后,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和孙子亨利二世提出要继承英王王位,一场决定诺曼王朝生死的对决即将展开。
金雀花王室所使用的徽样
诺曼王朝末期,王位之争的时代背景
当提到这一话题时,就不得不提英国诺曼王朝的开创者威廉一世。威廉本为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一名公爵,在公元1066年时通过征服战争获得了对英格兰王国的统治权。因此,他也被后世称之为征服者威廉。威廉一世在加冕成为英国国王后,随即就对身边的开国功臣和王室宗亲进行了分封,其长子罗贝尔·柯索斯便得到了诺曼底公爵的敕封。
诺曼底公爵罗贝尔·柯索斯
身为威廉一世的长子,罗贝尔·柯索斯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在威廉百年之后成为新的英王。但自从威廉获得了英王王位后,法王便有些坐立不安,生怕英国会对法国造成致命威胁,更何况英王还世袭诺曼底地区,可以随时将这里当作进攻法国本土的桥头堡。因此,法王便不断挑唆威廉一世和罗贝尔·柯索斯之间的关系。
不仅如此,当威廉一世入主伦敦后,因其本身为法国人,所以在治理朝政时也多依赖法国人,因而冷落了英国贵族。而且在诺曼王朝建立起来后,英国贵族的利益也随之得到了削弱,这就引起了英格兰王国境内的本土贵族的不满。因此,贵族们也开始离间二人之间的关系,这便为后来罗贝尔·柯索斯在诺曼底地区起兵造反埋下了伏笔。对此,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孙科斌硕士在《略伦诺曼征服对英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一文中曾经提到:
"为了强化中央王权,威廉一世还加强对地方郡区的改造和利用,重用郡守,取消前朝多数伯爵领。新封的十几个伯爵有爵号无伯爵封地,不得干预地方政务。郡长职权得到扩充,可以全面管理政务,很快全部由诺曼男爵担任。郡长职务不得世袭,随时可被国王撤换。为保证国税征收和监督地方,还委派各类专员巡查各地。"
罗贝尔·柯索斯掀起叛乱
罗贝尔·柯索斯认为,自己身为长子,不应当只得到一个小小的诺曼底公爵的爵位。因此,他与父亲常常陷入争执之中,但通常都无果而终。常年的压抑和怨恨心理逐渐扭曲了罗贝尔·柯索斯的心态,再加上法王和贵族们的挑衅,这让罗贝尔·柯索斯更难忍受自己当前所处的境遇。
公元1077年,罗贝尔·柯索斯掀起了第一场叛乱,原因是他受到了手足兄弟的陷害。好在威廉一世及时干预,这才没有让这场叛乱升级为大规模战争。作为息事宁人的条件,威廉答应要严惩那些污蔑他的王室亲贵们。但是威廉的食言让罗贝尔·柯索斯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他很快又发动了叛乱。
罗贝尔·柯索斯领有的诺曼底地区
公元1079年,罗贝尔·柯索斯和威廉一世展开了一场最终决战。当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时,罗贝尔·柯索斯不小心击伤了自己的父亲,威廉也因此落马坠地。虽然双方立刻停战并结束了战争状态,但威廉还是在不久之后因伤去世。
威廉一世濒死之际,将王位传给了第三个儿子威廉二世。威廉二世继位后不久就展开了大规模对外征服战争,将苏格兰也划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因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突然爆发的缘故,准备参与东征活动的罗贝尔·柯索斯将诺曼底地区抵押给了威廉二世,并换得了一部分的军费。因此,后世通常认为威廉二世在位期间也确立了对诺曼底地区的统治。但实际上,罗贝尔·柯索斯在东征结束后不久就赎回了自己的封国。
承继父亲基业,继续与罗贝尔·柯索斯斗争的威廉二世
公元1100年,威廉二世突然暴死,对于他的死因后世展开了无尽的遐想,但如今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威廉二世死后,威廉一世的小儿子亨利一世承继了英王王位,这让罗贝尔·柯索斯更是难以接受。公元1106年,亨利一世主动出击,率领英军主力横渡英吉利海峡攻入诺曼底腹地,进而在决战中击败了罗贝尔·柯索斯。从此,亨利一世王位最大的威胁被根除,他终于有了更多精力可以投入到治理国家当中去了。
诺曼王朝时期的古堡
不难发现,自从威廉一世获得英王王位之后,诺曼王朝的宗室成员就一直在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着无休止的内战。在笔者看来,如果要追究责任,那么威廉一世将难辞其咎。首先,威廉一世没有处理好英国贵族和法国贵族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因为自己是法国人,就忽视了被征服的英国贵族的利益。因此,才会使两大贵族集团不能够同心同德。
其次,威廉一世也没有有效且合理的处理自己子嗣之间的关系。在罗贝尔·柯索斯遭到误解时,威廉一世并没有对制造误会的始作俑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惩戒,这无疑再次激化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在此之前,二人就常常爆发激烈的冲突,威廉一世不可能不知道长子对自己心有不满。因此,造成诺曼王朝内部发生动荡的主要因素,应当归咎于威廉一世的身上。
诺曼王朝王室徽样
斯蒂芬抢占英王王位,引发王室内战上文所提及的亨利二世,其实也是英王亨利一世的子嗣,是其女马蒂尔达的儿子。马蒂尔达起初嫁给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但因亨利五世在公元1125年突然驾崩,所以她又嫁给了法国的安如伯爵戈德弗鲁瓦五世。
金雀花王朝国王亨利一世
因此,亨利二世不仅有继承英王的权力,还同时拥有继承诺曼底和安茹两大封国的资格。亨利二世成年后不久,就成为了新的安茹伯爵。很快,玛蒂尔达也将诺曼底赠给了他。自此,亨利二世成为法国境内领土面积最大的封建领主。拥有雄厚的实力基础后,亨利二世向斯蒂芬提出了对王位的要求。
需要额外提到的是,正是因为他在法国境内的势力过于庞大,这也造成了他与法王路易七世之间的对立。所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路易七世绝对不可能能够容忍英国王室成员在法国境内有着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所以,二者之间常常爆发矛盾冲突,无形中牵制了亨利二世夺取英王王位的计划。
其实早在玛蒂尔达嫁给安茹伯爵之前,亨利一世就有心想要将她立为自己的继承人。正是为了强化玛蒂尔达在英国的影响力,才会让她嫁给法国的安茹伯爵。自从诺曼王朝建立以来,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所以这种跨国的政治联姻在当时也是符合时代逻辑的。
如今的法国安茹地区
公元1135年时,亨利一世因过度食用鳗鱼而突然暴死。此时的玛蒂尔达尚且还处于安茹地区,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与此同时,亨利一世的外甥斯蒂芬突然发难,从法国的布鲁瓦地区直奔英国伦敦,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加冕仪式。然而在此之前,斯蒂芬一直对外宣称要支持玛蒂尔达继承王位。此时的他出尔反尔,不仅引起了玛蒂尔达的愤怒,还给后来亨利二世出兵英格兰提供了绝佳的借口。对此,《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一书中曾经提到:
" With a number of other magnates he was pledged to support Henry's daughter Matilda (q.v.) as successor to the throne. Nevertheless many English nobles were reluctant to accept a woman ruler and Henry's Norman subjects resented Matilda's marriage into an Angevin family. Consequently after Henry I died in December 1135 the leading lords and bishops welcomed Stephen when he crossed the English Channel to claim the crown."
(译文:他与其他几位封建领主一起宣誓支持亨利一世的女儿马蒂尔达继承王位。然而,许多英国贵族不愿意接受女性统治者,亨利一世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的臣民们也对马蒂尔达嫁入安茹家族感到不满。因此当斯蒂芬在亨利一世去世后横渡英吉利海峡夺取王位时,英国的领主和主教都欢迎他的到来。)
抢占英格兰王位的斯蒂芬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斯蒂芬之所以能够抢在马蒂尔达前继承王位,和英法两国的贵族集团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当时英国法律并没有明确限定王位不得由女性继承,但大多数封建领主都很难接受这一现实,即便马蒂尔达与亨利一世是父女关系。当然,这主要还是英国贵族心里的想法。
法国贵族之所以会排斥马蒂尔达,主要还是因为她与安茹家族之间的政治联姻。亨利一世此举的意图非常明显,不仅可以扩大马蒂尔达在英国的影响力,其后代还可以在将来获得安茹地区的继承权,这甚至可以帮助英王扩展领土面积,进而蚕食法王控制的领土。但是法国的贵族集团们对此却并不感冒,认为马蒂尔达与安茹伯爵的婚姻很有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利益,毕竟这些贵族大多都来自于诺曼底地区。
嫁给安茹伯爵的马蒂尔达
亨利二世继位英王,开创了金雀花王朝公元1139年9月,玛蒂尔达攻入了英格兰王国境内。虽然斯蒂芬在英国深入民心,但法军的作战能力却是凌驾于英军之上的。很快,斯蒂芬便被安茹的法军所生擒。就当玛蒂尔达准备进入伦敦加冕为王时,变故发生了。
伦敦的英国人本无心与玛蒂尔达对抗,毕竟她是老国王的亲生骨肉,拥有合法的继承权。但她在进入伦敦时太过傲慢,这就引起了伦敦市民的反感,加冕仪式不得不暂缓。此时双方陷入了僵持的局面之中,玛蒂尔达无法加冕,而斯蒂芬又不能够驱逐法军。因此,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该协议规定,保留斯蒂芬如今英格兰国王的地位和头衔,玛蒂尔达不再对英国进行军事干预。但在斯蒂芬死后,英王王位必须由亨利二世继承。
金雀花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二世
公元1150年斯蒂芬去世,亨利二世持先前玛蒂尔达与他的约定抵达英格兰,顺理成章成为了王国国王。因安茹家族使用的徽样为金雀花,所以他也被后世认定为是金雀花王朝的开创者,也称安茹王朝。对此,《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一书中曾经提到:
"Some historians apply the name house of Anjou or Angevin dynasty to Henry II and his 13 successors; other historians label only Henry II and his sons Richard I and John as the Angevin kings and for want of a better name label their successors notably Edward I Edward II and Edward III as Plantagenets. "
(译文:有些历史学家把安茹王朝的名字称为安茹王朝,指亨利二世和他的13位继承人;其他历史学家只把亨利二世和他的儿子理查德一世和约翰称为安茹王朝的国王,而如果没有更好的名字,则把他们的继承人,特别是爱德华一世、爱德华二世和爱德华三世,称为金雀花。)
金雀花王朝的后继之主爱德华一世
亨利二世的继位,意味着自公元1066年起对英格兰王国实行统治的诺曼王朝走到了气运的尽头,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全新的王朝。全新的王朝自然有全新的气象,亨利二世借助改朝换代这一难得的机会,尽全力将英格兰推向繁荣和巅峰。
为了尽可能避免新王朝走上诺曼王朝的老路,自亨利二世开始的英王都致力于强化中央集权。当然,这也并不是亨利二世最为突出的贡献。在他统治时期内,英格兰对爱尔兰发动了几次军事征服,迫使爱尔兰臣属于英格兰,进一步扩大了版图面积。
需要提到的是,虽然亨利二世身为英国国王,但通常他都位于法国境内理政,也没有对英格兰的事务特别上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格兰才是亨利二世的一个封国而已,但即便如此,英格兰也确实在金雀花王朝的统治下一步一步走向了繁荣。
金雀花王朝末代皇帝理查二世
结语
不难发现,自从威廉一世建立起诺曼王朝之后,诺曼王朝历代君主都身陷内斗之中,不断因王位的归属问题展开一场又一场的混战。虽然历代英王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但客观事实已经发生,应当及时补救才是。相反,王位的继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也与欧洲复杂的继承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这一时期的英王势弱也是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身为安茹伯爵和诺曼底公爵的亨利二世继位后,英格兰王国的领土面积便随之扩大了,法国安茹、诺曼底和阿基坦三处同时被划分至英王的统治之下。不仅使英格兰王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成倍的提升,甚至可以随时插手欧洲大陆上的事务。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英王和法王之间的矛盾才会加剧。这也为后来的英法百年战争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金雀花王朝对于英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领地的增加,给后来几代英王奠定了称霸欧洲的重要基础。同时,随后的几代英王都颇为重视继承问题,减少了内斗的发生,间接使英国的国力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古语说得好,"成也萧何败萧何",正是因为领地的增加,才让英王无法避免与法王的矛盾冲突,最终才会演化成英法百年战争。
参考文献:
1.《略伦诺曼征服对英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孙科斌著
2.《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鸿儒说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