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白虎通义·三纲六纪》云:“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姐,后生为娣。”此“同出”即同嫁一丈夫,此乃古代媵妾制的婚俗。在姊妹同嫁一夫风俗消失以后,它们转而又成为妯娌之间之称谓。《礼记·丧服传注》:“娣姒者,兄弟妻相名也。”妯娌之间的称谓从“娣姒”变成“先后”,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她们的称呼依从于所嫁男人的长幼之别,而非她们本人的长幼之别,这体现了以夫系亲属为中心的称谓传统和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观念,是封建社会宗法制的产物。“先后”一词在《史记》中的出现,说明该词已广泛流行于王都长安所在地之关中,至今仍在西安等关中地区广泛使用。陕西多数方言以至于汉语的许多方言都把妯娌叫做先后,“先后(妯娌)”的“先”,《广韵》去声霰韵苏甸切。即古与“线(xiàn )”同音,也有音变如“象”的。(胡劲涛、孙立新、史鹏飞《都市方言辞典(陕西卷)》第349页,太白文艺出版社200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1)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2)

天水方言“先后(xiè hú)”考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3)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4)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5)

天水方言“先后(xiè hú)”考

文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亲属称谓语是最具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特点。汉语亲属称谓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非常具有特色的成分之一。本文通过对自己的家乡天水方言亲属称谓语“先后”的调查研究,并通过对其称谓词的文化特征的简单分析研究,诠释“先后”这个亲属称谓作为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的外化符号,以及其间蕴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方言词汇最能反映地域文化特色,方言词汇中又莫过于亲属称谓词了。亲属称谓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反映着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一般来说,亲属称谓、人名、地名等,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特点,即从过去到现在其名称及语音形式变化不是太大,否则会影响正常的社会交际。对亲属称谓的调查研究,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区的传统习俗,也可以研究词汇的历史变化。著名方言学家孙立新先生说:“亲属称谓语最能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但是受普通话冲击最厉害的还是这类词语。”此言甚确。

天水是历史上多民族共同生活、交融之地,由于受地域和不同的历史背景的影响,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共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方言体系。古韵淳朴风趣的天水方言,有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的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约定俗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风情神韵。天水文化底蕴深淳,天水方言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语,尤其是稳定性较强的称谓语词语,比如“太爷(曾祖父)”、“太太(曾祖母)”、“爷(祖父)”、“婆(祖母)”、“大(父亲)”、“娘(母亲)”、“阿公”、“阿家”、“阿伯子”、“小叔子”、“先后(妯娌)”、“后人(儿子)”等。但是最为古老的还是要数源于汉代的“先后”一词,故该文选取具有天水地域文化色彩浓郁的亲属称谓语“先后”,从历时角度做进一步阐释。

【先后】[ɕiɛ55xu13] xiè hú心霰开四去山,匣厚开一上流。已婚同门妇女。兄弟之妻相互的称谓,即现在普通话的“妯娌”。天水方言中称呼妯娌被称为“先后”。“先”读“xiè(谢)”,去声,是音转,西和也读此音[ɕie31]。(参看黄立志《西和方言词语汇释》第95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后”读“hú(狐)”,系古音。如:先后俩(妯娌两个)/先后们(妯娌们)/亲堂先后/先后几个不和气,搅得分了家。/老先后还剩两个了。若称两人为“先后两个”,三人以上则称“先后几个”。山歌:割柴要割长柴哩,要缠先后两块哩。“先”读去声古已有之。《广韵·霰韵》去声苏佃切。天水音与陕北音同。王克明先生指出:“先后(xiè hou),陕北管妯娌—就是嫂子与弟媳的关系—叫‘先后’,音若‘谢猴’。自注:先,《广韵》苏荐切,上古音拟音[siən],中古音拟音[sien],近代音拟音[siɛn]。湘语音[ɕiè],赣语音[ɕiɛn]。陕北‘先’的读音,近湘赣。”(王克明《听见古代—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第7页,中华书局2007年1月北京第1版)神木有“先后”一词,云:“先后ɕiɛ53xəu21:妯娌。”(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第380页,中华书局2002年11月第1版)王力先生《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39页)引顾炎武之说:“后”字古音“户”,正好可以印证。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已经开始把妯娌叫“先后”,直至今日,可谓久矣。《史记·孝武本纪》:“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司马贞《史记索隐》:“即今妯娌也。孟康以兄弟妻相谓也。韦昭云:‘先谓姒,后谓娣也。’”裴骃《史记集解》引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宛若字。”唐·颜师古云:“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之为先后,吴楚俗呼之为妯娌。”《汉书·郊祀志第五上》:“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唐颜师古注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先音苏见反,后音胡构反,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音轴里。”《前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后汉书·礼仪志上》注引蔡邕《独断》曰:“凡与先后有瓜葛者。”我们从颜师古等人的注释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至少在汉朝到唐朝的这一段时期,“先后”就为关陇方言词。最早解释“先后”具有妯娌意义的辞书,是东汉刘熙的《释名》。汉·刘熙《释名•释亲属》:“长妇谓少妇曰娣。娣,弟也,己后来也。或曰先后,以来先后言之也。”意即按其来家的先后次序称先后的。他的这个解释很好地说明了“先后”的妯娌意义的语言源头。郝引《释名》云:“少妇谓长妇为姒,言其先来,己所当法似也。长妇谓少妇曰娣。娣,弟也,已后来者也。或曰先后以来,先后弟之也。”方言取其先后义,把“妯娌”称“先后(xiè hú)”。汉《尔雅·释亲》:“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晋·郭璞《尔雅注》:“今相呼先后,或云妯娌。”三国魏·张揖《广雅·释亲》:“妯娌、娣姒,先后也。”清·王念孙《广雅疏证·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故妇从其夫而亦有先后之称也。先后,亦长幼也。”又云:“或言娣姒,或言弟长,或言先后,或言长妇稚妇,其义一也。”唐·李延寿《南史·后妃列传·文元袁皇后》:“今日无罪就死,先后若有灵当知之。”唐·韩愈《南山》诗:“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明·宋濂《楼母墓志铭》:“处先后唯以柔胜。”《广韵·霰韵》去声苏佃切:“先,先后也,犹娣姒。”《广韵》收录了“先”的这种用法和读音,可是中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表》和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均未收此音。《辞源》未注明“先后”之“先”读去声。天水方言保留了这一古音古义。明·李实《蜀语》:“嫂与弟妇曰先后。”清代钱绎《方言笺疏》云:“《广雅》:妯娌、娣姒,先后也。”清·章炳麟《新方言·释亲戚》:“山西太原以南,兄弟妇称先后。”清·吴德旋《初月楼闻见录》卷六:“魏美从容谓其妻曰:‘吾本寒儒,得联姻贵室,所望知礼义,孝事姑嫜、和先后,足矣。’”清无名氏《兰州风土记》:“又呼妯娌为先后,呼妻为婆娘。”(《陇俗纪略》,见《古今笔记精华录》)清雍正诏修《山西通志》卷四十六《方言》:“兄弟妻曰先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同官县志》卷四《风俗·方言》:“妯娌曰先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7年)《华阴县志》卷二《风俗·方言》:“妯娌曰先(去声)后。妯娌一作筑里(方言)。‘筑妯,匹也。关西兄弟妇相呼为筑里。’”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陕西米脂县志》:“先后,兄弟之妻俗呼曰先后。”清宣统元年《甘肃新通志》卷十一《舆地志·风俗·方言》:“先后,先读去声,即妯娌之谓。扬雄《方言》:‘关西人兄弟妻相称称为妯娌,今则通称为先后。’”民国十二年《徽县新志》卷三《食货志》第八节《礼俗·方言》:“兄弟之妻相称先后(先读去声,妯娌之讹)。”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葭县志》卷二“风俗志·方言”:“娣姒相呼曰妯娌,又曰先(去声)后子。”民国二十四年《重修镇原县志》卷五:“先后:兄弟妻相呼之辞也。按:《尔雅》:‘女子谓兄之妻曰嫂,弟之妻为妇,长妇为穉妇,为娣妇;娣妇为长妇,为姒妇。’《汉书·郊祀志》注:‘兄弟妻相谓先后,古谓之娣姒。’《广雅》:‘兄弟之妻相呼曰妯娌。’杨奂孙《烈妇歌》:‘屈已接妯娌,尽心奉舅姑。’郭璞曰:‘关东兄弟妻相呼曰筑里,即妯娌也。’陇东皆呼‘先后’,有姊妹为妯娌者,仍以‘先后’呼之,此风盖始于陕西。《史记·封禅书》:‘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民国二十八年《天水县志》卷之三《民族志·风俗·方言附》:“邂后(逅),‘先后’之转音,即妯娌之意。”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于右任《我的青年时期》:“及归,先母病已剧,泣谓伯母曰:‘此子今委嫂矣,我与嫂今生先后,来世当为弟妹妻子以还报耳。’(按先后即妯娌,字见史记。读若线候,今乡人土话犹然。)”(《辛亥革命在陕西》,上海大学同学会总会一九四○年一月刊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范紫东《关西方言钩沉》卷一:“(先后)妇人称妯娌曰先(去声)后(音户)。按:先后者,同辈而入门有先有后也,《史记·封禅书》‘见神與先后宛若。’则汉以前已有先后之称,是为古雅之名词。”魏航《陇南民俗一瞥·方言及俗例》:“妯娌,称先后。”(刊载于《西北论衡》第10卷第4期,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四月十三日出版)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旅人《甘语举例》(九):“‘先后’是妯娌的意思。这称呼很是特别,不知是怎样来的。”(载于《兰州杂志》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第10、11期合刊)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捷轩,你是大将,需要以身作则,把两位先后送到老营来,舍得么?”以上例证很好地说明“先后”这个词从古到今比较普遍使用的情况以及它的意义来源。按:妯(zhóu),音州。《广韵·屋韵》入声直六切。娌(lǐ),音里。《广韵·止韵》上声良士切。妯娌,兄弟之妻的合称。《北史·催休传》:“欲令姊妹为妯娌。”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并说明,古代对弟兄们妻子之间关系的称谓,有“先后”“娣姒”“妯娌”三个名称。从其出现的时间来看,“娣姒”最早,《仪礼·丧服传》《左传·成公十一年》《尔雅·释亲》里已有了该词,前二书是先秦古籍,《尔雅》成书亦不晚于西汉初年。其后是“先后”,在司马迁《史记》里出现记载,该书创作于汉武帝时期,但是该词的出现肯定早于《史记》。最后是“妯娌”一词,该词见于西汉末年的扬雄《方言》卷十二,字作“筑娌”,其音义与“妯娌”相同。同一种事物有不同之称呼,此系语言学上的“同物异名”现象。这是由于方言的差异造成的。据相关资料考证,“娣姒”是先秦至汉初流行于齐鲁地区的一个称谓词,而“妯娌”一词则是两汉之际通行于南方,渐及传入中原,其后一度进入陕西关中地区,以至甘肃敦煌,晚近则成为全国南北通语,故《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普通话词语。

《白虎通义·三纲六纪》云:“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姐,后生为娣。”此“同出”即同嫁一丈夫,此乃古代媵妾制的婚俗。在姊妹同嫁一夫风俗消失以后,它们转而又成为妯娌之间之称谓。《礼记·丧服传注》:“娣姒者,兄弟妻相名也。”妯娌之间的称谓从“娣姒”变成“先后”,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她们的称呼依从于所嫁男人的长幼之别,而非她们本人的长幼之别,这体现了以夫系亲属为中心的称谓传统和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观念,是封建社会宗法制的产物。“先后”一词在《史记》中的出现,说明该词已广泛流行于王都长安所在地之关中,至今仍在西安等关中地区广泛使用。陕西多数方言以至于汉语的许多方言都把妯娌叫做先后,“先后(妯娌)”的“先”,《广韵》去声霰韵苏甸切。即古与“线(xiàn )”同音,也有音变如“象”的。(胡劲涛、孙立新、史鹏飞《都市方言辞典(陕西卷)》第349页,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宝鸡城区、陇县、旬邑、咸阳、三原、户县、韩城有“先后”一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岐山和凤翔话里没有“先后”一词,也无将妯娌背称说成“先后”,这也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先后”词源距今多达两千多年,但只要用来作为夫弟媳妇的背称,偶尔用来作为夫嫂的面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同一般。该词语古雅、形象、寓意丰富、有地方特色,既能表情达意又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至今仍在天水地区被广泛使用,起到了一定的文化传承作用。这一词语使用地域较广,据不完全统计,亦流行于甘肃陇东南地区,包括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清水,陇南市礼县、西和、两当、徽县、成县、文县、康县、武都、宕昌,平凉市崆峒区、静宁、庄浪、华亭、灵台(叫先后母)、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华池、宁县、镇原、合水、正宁、环县,定西市安定区、通渭、临洮、渭源、陇西,(漳县叫“相花伍”)、白银市靖远、会宁(会宁南乡有很大一部分是百年以前从天水地区迁徙而来的)以及宁夏同心(先后们:妯娌。先音“线”,张安生《同心方言研究》第151页,中华书局2006年1月北京第1版)、固原、隆德、泾源、海原,西宁、山西万荣(参见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新华方言词典》第99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青海方言,晋语中也说先后即妯娌(洪洞谚语:先后(读hu)里和,弟兄和。普通话读ou,晋方言读u,是古音的遗迹)在四川方言中,先后是兄弟的妻子互称,广元、南充、遂宁、梓潼、宜宾、乐山均有先后一词(邓英树,张一舟《四川方言词汇研究》第303—30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河南灵宝等一些地方也在使用,当然读音不尽相同,大多数地方读为“xiàn hòu”,《天水方言》第三章《词汇·人品称谓》云:“先后[ɕiɛ55xou21]妯娌。”(《王廷贤、马建东、雒江生《天水方言》第179页,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只有天水西南路人读为“xiè hú”,这是一个例外。说明天水地区最少有两读。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孙立新先生说:“先读谢是音变,后读户是古音。妯娌义的先后在关陇一带音变很复杂。”《汉书》唐颜师古注:“先,苏见反;后,音胡构反。”在天水方音中,“先(xiè)”读去声,“后(hú)”读平声。值得指出的是,在天水地区,百姓只知道用“先后”一词,并不懂“妯娌”一语。

文慧简介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6)

文慧,本名赵文慧,笔名秦风、秦源。男,1974年生于天水市秦州区秦岭镇虎皮沟。现定居烟台。系甘肃省秦文化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水华夏赵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有《魅力秦源》等。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7)

11月15日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8)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9)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10)

天水方言翻译(天水方言先后xiè)(1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