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全福立交桥在哪(初四就开张的全福立交桥)

全福立交桥在哪(初四就开张的全福立交桥)“年前最后一个活是搬玻璃,这个挣钱多”,说起年前最后一趟活,大周笑了起来,“我们4个人,搬玻璃,从1楼搬到23楼,一个人能有600元钱,但是也有风险,害怕把人家的玻璃给碰着”。 而今天从早上6点开始到全福立交桥下面,现在已经到了中午了,大周还没有等到活,这意味着他可能今天一天都没有收入,“一般过了中午这个时间,就很难找到活了,都是早上或者上午”,大周把手使劲塞进袖子,上身靠在自行车的车把上,看着来往的路人。 “初五就来了,有活就能多挣点”,大周挠了挠头微笑着说,中午12点,大周和老王骑跨在路边的自行车上闲聊。大周今年44岁,济阳人,“一脸”的憨厚朴实,两鬓的白发已经慢慢地没过了头顶,上身穿了一件深黄色的皮衣,已经破了七、八处,下身的黑色牛仔裤已经被磨地发亮,脚下的运动鞋,白边已经发黄。 “多来的这两天,能多挣好几百块钱,年后着急干活的也有不少,初五当天一来就去搬家具了,一天230元,还管了

全福立交桥在哪(初四就开张的全福立交桥)(1)

济南市历城区全福立交桥下,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民工聚集,自发形成了马路劳务市场,这里从正月初四左右就已经开始有人来等活。大周是济阳人,今年初四就已经来到这里。“早来几天就能多挣点钱,在家里也没事。”大周笑着说,他的儿子20多岁,他最大的梦想是想为孩子买套房子。“付房子的首付,好早一点找媳妇”。

“家里没有地了,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出来挣点钱”。老王今年53岁,泰安人,初六早上从泰安出发,中午到济南后,没来得及吃饭,就来这里“上岗”。老王是大周的好朋友,两人唯一的爱好就是晚上工作完后喝点酒。“不敢抽烟,怎么也得喝点酒,要不活的真没意思了”。

而老杨已经60岁了,儿子去年突发脑溢血,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确定没有生命危险后,他去年十月份出来后一直到现在,离家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却没有回过一趟家。晚上去附近的一家酒店刷盘子,白天没事的时候会来这里找些零活。文/图见习记者 宗兆洋

全福立交桥在哪(初四就开张的全福立交桥)(2)

全福立交桥在哪(初四就开张的全福立交桥)(3)

“不能不干,为儿子挣首付”

“初五就来了,有活就能多挣点”,大周挠了挠头微笑着说,中午12点,大周和老王骑跨在路边的自行车上闲聊。大周今年44岁,济阳人,“一脸”的憨厚朴实,两鬓的白发已经慢慢地没过了头顶,上身穿了一件深黄色的皮衣,已经破了七、八处,下身的黑色牛仔裤已经被磨地发亮,脚下的运动鞋,白边已经发黄。

“多来的这两天,能多挣好几百块钱,年后着急干活的也有不少,初五当天一来就去搬家具了,一天230元,还管了一顿中午饭”,他的家离着比较近,大周在正月初五的时候就来到了这里等待工作。

大周年前因为家里面有事,只工作到了“大年二十四”,这让他很“愧疚”,“多想在家多待几天,可是年前少干了好几天,年后得早一点来,得‘补’回来呀”。

而今天从早上6点开始到全福立交桥下面,现在已经到了中午了,大周还没有等到活,这意味着他可能今天一天都没有收入,“一般过了中午这个时间,就很难找到活了,都是早上或者上午”,大周把手使劲塞进袖子,上身靠在自行车的车把上,看着来往的路人。

“年前最后一个活是搬玻璃,这个挣钱多”,说起年前最后一趟活,大周笑了起来,“我们4个人,搬玻璃,从1楼搬到23楼,一个人能有600元钱,但是也有风险,害怕把人家的玻璃给碰着”。

大周的媳妇在济南的一家纺织厂工作,两个人一个月见一次面,儿子现在也在济南工作,现在大周最大的梦想是为儿子在老家买套房子。“不能不干,家在农村,没房子,得为儿子挣个首付,有房子才能找媳妇啊”。

全福立交桥在哪(初四就开张的全福立交桥)(4)

“不能闲着,多挣一点是一点”

在全福立交桥下“等活”的工人,大多数是济阳人,济南周边的泰安、聊城等地也有很多人来这里。老王就是泰安人,今年53岁,靠着多年在这里“等活”,积累了一些“老关系”。

刚有一位熟人给老王打电话需要找安装灯具的工人,他赶紧帮着找人,联系车辆。“刚招走了一伙人,是去安装灯具的,咱不会装,就不会过去‘混’,我就帮他找人”老王说。

“有的在这里的人,帮你介绍人的时候,都会扣下一部分钱,咱不会。我干不了的,直接帮他介绍别人,一分钱都不拿”。老王扯了扯手上厚厚的皮手套,因为常年的体力劳动,手上的皮被“磨”掉一层,他的手一到冬天就很难受。

今年他是正月初六来的,来了没有回出租屋,直接来到了全福立交桥。“早饭特意多吃了点,想让自己中午不饿,不能耽误活”,老王笑着说,“过年的时候,家里剩下不少好吃的,有炸鱼、炸藕合......这次带来不少,能吃一段时间,晚上还能喝点酒。”抽烟花钱伤身体,喝酒是老王唯一的爱好,但他绝不喝多,每次只喝一小杯。

老王最喜欢的工作是搬水泥。“搬水泥虽然脏一点,但是价格清楚,一袋水泥搬一层楼两块钱,搬多少袋就有多少钱,查着钱搬,也有力气呀”他边翻看着手机里的联系表边说。老王用的手机是“老人机”,为了方便,他会把经常联系的“老板”手机号背下来,“老家的土地被占了挖石头,没法种庄稼,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出来挣点是点,别给孩子家人添麻烦。”

全福立交桥在哪(初四就开张的全福立交桥)(5)

“不想回家,也不敢回家”

老杨是去年刚来全福立交桥下“等活”的,他今年60岁,按照老家的风俗应该“操办”一下,在初六这天要办宴席才行,但他今年过年都没有回家。“儿子今年32岁,但是去年6月份的时候突然脑溢血,被送到医院,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才抢救回来的”老杨站在人群外面,自己靠在路边的墙上,耷拉着头,手里拿着灭掉的半截烟,看了许久。

“不想回家,也不敢回家,看到孩子躺在床上,心里难受,不如在外面多挣钱”。他是齐河人,从济南到齐河不到一小时车程,但他从十月份从老家出来后,就一直没有回过家。

全福立交桥在哪(初四就开张的全福立交桥)(6)

“想儿子,想孙子,真想他们”。

“晚上去餐馆刷盘子,白天会出来找点零活,因为‘显老’,也没有找到几个活,初四干了个搬家具的,挣了200元”,老杨尴尬地笑了笑说。即使“等”到的活很少,他也一直在这里守着,“来这里‘等活’,家里不知道,现在孩子没法干活,基本下半辈子可能就得养着,我想着多挣点”。

老杨在还乡店租的房子,一个月房租150元钱,屋里只有一个木板床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早上花两块,中午吃面条,晚上餐厅管饭,一天花不到5元钱,能省点是点”他边点着手里的半截烟边说。“准备过完十五再回家,那时候,村里人少,亲戚也都走完了”。

“第一胖”瘦身记

莱芜19岁小伙王浩楠因为体重高达668斤被誉为“中国第一胖”,在经历了手术治疗及锻炼恢复后,如今体重已减至384斤。

全福立交桥在哪(初四就开张的全福立交桥)(7)

据了解,王浩楠从小学开始,就是班里最高最胖的,后来到山东体院学习摔跤和柔道。2016年离开山东体院时,体重依然维持在400多斤。2017年、2018年这两年,他的体重快速增长,一度到了668斤。肥胖给王浩楠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常常走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晚上睡觉根本无法躺下,只能坐着睡……

2018年5月29日,王浩楠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检查,同年7月11日,王浩楠接受齐鲁医院袖状胃切除手术,胃部被切掉4/5。手术后,王浩楠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饮食、锻炼恢复,体重也逐步减下来。2019年2月12日再次到齐鲁医院复查时,体重为384斤,半年来体重足足减掉284斤。

如今,王浩楠的生活已基本正常,除了积极配合医院治疗外,还参加了一俱乐部的瘦身训练营,他的最大愿望就是今年内体重能减到200斤,真正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