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春联100首(乡土散文手写春联)
老家的春联100首(乡土散文手写春联)简评:手写春联的时代,已成过往。但那是岁月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充满浓郁的乡音乡情, 让人久久不忘。审阅:高杰过往的年头,再小的村庄也能轻易地找到几位“书法达人”,有老师,有农民。年根岁尾,他们要比其它村民忙一些,来请帮写春联的亲戚、朋友踏平了门槛。手不离笔的老师轻松挥毫,常年握锄的农民先浪费一些旧报纸,把手练熟了,才敢铺开大红纸。他们的回报常常仅是一根烟,他们累并快乐着。凡俗的农人似乎更青睐个性化对联,“房前……屋后……”的格式不时闪亮登场,押不押韵另论,把周遭的景物写进去就开心。朴素的农人善感恩,歌颂共产党、赞美新农村的对联比比皆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正读初中,放寒假时,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特别的寒假作业:去抄写农户门上的春联。生养我的村庄是个200多户的大屯,我抄下了130多副不同的对联,列班中第一,很自豪很骄傲了一阵子。此消彼长的过程在不经意间完成,一年又一年,印刷品春联蚕食了手写春
怀念手写春联鸡行米行、碎条米花、粽叶芝杆、炮竹香烛……
腊月的乡圩一圩比一圩热闹,或许春联摊档是最拥挤的吧!杀猪不如放炮,放炮不如贴春联。喧嚣的炮仗过后,大红春联还保持着春节热辣的喜庆氛围。
笔墨纸砚、点横竖撇。一人一桌、一招一式。刚往砚台倒墨汁或刚开始研墨,旁边即围满了人。研墨在大伙眼中也是极具观赏性的动作。摊旁挂上若干副对联当样品,其余一般现订现写。要春联的人帮着移纸压纸,神态虔诚。正门、后门、“一楼”的禽畜栏左右两个门、中堂、几个卧室,多则一家六、七副,少则四、五副,逐一拿到空地置放晾干墨迹,尔后自行卷成筒包好,交钱离去。
买春联的人太多,人们自觉地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大家不急不躁,有的跟旁人聊天,“早玉米是节前种还是节后种?”“打算杀年猪吗?”等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直至他人叫嚷“到你了,到你了”。有的认真观看书者运笔,或频频点头或小声评议,这字应那样摆布,那字该这样收尾。摊主不羞不怒,与言者坦率交流。那时,春联摊档经常出现“一字之师”。一些群众从这摊走到那摊,又从那摊走到这摊,货比三家,反复揣度。经营杂货、饮食、理发店的店主则拿已拟好的内容让摊主书写,合心合意。书写春联的同道中人,既有加入了自治区、市书法家协会的行家里手,随时随地,信手拈来;也有社会上的普通书法爱好者,大庭广众之下,初始手腕微抖,渐渐进入佳境。楷草隶篆,各有所长。他们往往趁歇笔休息的间隙,到别的春联摊前转转,观摩学习,取长补短。毋庸置疑,那年那月的那批春联摊主,他们摆摊既为创收,也是展示,从中享受书写的愉悦。那年那月,我曾流连于一个又一个的春联摊档,获益匪浅,个人的毛笔书法愈发像模像样。
过往的年头,再小的村庄也能轻易地找到几位“书法达人”,有老师,有农民。年根岁尾,他们要比其它村民忙一些,来请帮写春联的亲戚、朋友踏平了门槛。手不离笔的老师轻松挥毫,常年握锄的农民先浪费一些旧报纸,把手练熟了,才敢铺开大红纸。他们的回报常常仅是一根烟,他们累并快乐着。凡俗的农人似乎更青睐个性化对联,“房前……屋后……”的格式不时闪亮登场,押不押韵另论,把周遭的景物写进去就开心。朴素的农人善感恩,歌颂共产党、赞美新农村的对联比比皆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正读初中,放寒假时,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特别的寒假作业:去抄写农户门上的春联。生养我的村庄是个200多户的大屯,我抄下了130多副不同的对联,列班中第一,很自豪很骄傲了一阵子。
此消彼长的过程在不经意间完成,一年又一年,印刷品春联蚕食了手写春联的市场,街上手写春联的摊点寥若晨星。印刷品春联装帧更加精美,文字内容却单一雷同。春联的销量大幅减少,人们一般只购买一副房屋大门的对联,其它的房门没有了这待遇。
手写对联式微,个中滋味各有解读。时代乎?人心乎?不必太多纠缠,你我能做的看来只有怀念了,深深的怀念。
审阅:高杰
简评:手写春联的时代,已成过往。但那是岁月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充满浓郁的乡音乡情, 让人久久不忘。
终审:严景新
作者:潘仕栋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