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说书第一个传承人是谁啊(说书艺人的祖师爷)
陕西说书第一个传承人是谁啊(说书艺人的祖师爷)但不同于纯粹的谋生,柳敬亭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还有高人的指点,对说书技艺不断创新,形成了突破前人束缚的新颖说书风格,并且他还在说书过程中有意的结交各界的名流,推销自己,也扩大了说书的影响力。柳敬亭之所以“犯事”,与其少年时的性格有关,但在经历的逃亡生涯,使得他不得不放下心气,谋求生路。古代说书之流的工作,说到底也是讨饭手艺,不登大雅之堂,也不能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柳敬亭走上说书之路,也是为了谋生才选择的。柳敬亭是南通州余西场人,生于明万历15年,相貌应该不算英俊,因为据记载,他“面多麻”,有个“柳麻子”的外号。柳敬亭的父亲还有祖上,都是商人,在余西镇上经营买卖。他有一个叔父经营着余西至泰州的买卖,柳敬亭被他的父亲派去帮助叔父,去了泰州增长见识,谁成想在泰州“犯了事”,不得已隐姓埋名,浪迹在了江南市井之中,靠着说书度日谋生。万历37年,柳敬亭在一棵柳树下歇息,无意感慨自己还在追捕之中,心中
说书艺人的祖师爷:80岁还在街头献艺,最后在饥寒中无闻而终文|明炫翊
想必大家听过“说书”这种艺术,搁到以前古代的时候,是非常有名的表演形式。
早在唐宋的时候,“说书”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发展至南宋,所说的内容也越发的丰富多彩,出现了小说、史经、传说、宗教故事、历史故事等内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小说发展较为昌盛的时期,涌现出来了许多的优秀作品,也造就了许多的出类拔萃的说书人,其中就有这么一位被后世的说书艺人们称之为祖师爷的评话表演艺术家最为有名。
此人便是柳敬亭,原名曹永昌。
柳敬亭是南通州余西场人,生于明万历15年,相貌应该不算英俊,因为据记载,他“面多麻”,有个“柳麻子”的外号。
柳敬亭的父亲还有祖上,都是商人,在余西镇上经营买卖。他有一个叔父经营着余西至泰州的买卖,柳敬亭被他的父亲派去帮助叔父,去了泰州增长见识,谁成想在泰州“犯了事”,不得已隐姓埋名,浪迹在了江南市井之中,靠着说书度日谋生。
万历37年,柳敬亭在一棵柳树下歇息,无意感慨自己还在追捕之中,心中有些怅然,便决意改为柳氏,取字为名,这也就是后来有名的说书艺人柳敬亭之名的由来。
柳敬亭之所以“犯事”,与其少年时的性格有关,但在经历的逃亡生涯,使得他不得不放下心气,谋求生路。古代说书之流的工作,说到底也是讨饭手艺,不登大雅之堂,也不能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柳敬亭走上说书之路,也是为了谋生才选择的。
但不同于纯粹的谋生,柳敬亭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还有高人的指点,对说书技艺不断创新,形成了突破前人束缚的新颖说书风格,并且他还在说书过程中有意的结交各界的名流,推销自己,也扩大了说书的影响力。
崇祯13年,柳敬亭来到了明末名将左良玉的军中为其说书,并帮助办理军务,清军入关后,柳敬亭还帮左良玉出使了南京,和权臣马士英、阮大铖交流,疏通左良玉与南明的关系,得到了“柳将军”的称号。熟悉左良玉的人应该知道,对明朝、尤其是南明来说,左良玉的过大过功,因此左良玉死后,柳敬亭被南明这边通缉上,又开始了流亡生涯,被迫在扬州、南京、常熟等地重操旧业,有说了十几年的书。
清顺治13年,时69岁的柳敬亭进入了松江提督马逢知手下当军中幕僚,不过并没有被重用。康熙元年去往京城,在众多王府中演出,此时柳敬亭已经八旬高龄,时年无多,于是在康熙4年南返,回到了泰州。如此一位说书艺人的祖师爷,晚年过得并不好,为了糊口,80岁还在街头献艺,更让人感慨的是,这一位经历人生大起大落,亡国、流亡生涯的、深受观众喜欢的评话大师,据说最后是在饥寒清凉中无闻而终。
虽然柳敬亭的人生,并没有什么改变历史的大举动、大作为,但是他在说书上的成就,以及对后世说书艺术的影响、收获的称赞都是非常多的。柳敬亭说书对原文有着很充分的发挥,从艺术上出发,有增有删,语言上以形象化的说法描述人物故事,更值得称赞是讲他自己的经历见闻,以及爱憎融入到说书之中,为后世的评话艺人带来了许多的可借鉴之处……
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