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内擫笔法与外拓笔法(也说内擫与外拓)

内擫笔法与外拓笔法(也说内擫与外拓)当然,在唐代的书法中,已经开始有了对书法筋、骨、肉、血的有意识追求,但此期尚属探索阶段,还没有特别成功的理论总结,然而,到了宋代,对“骨峻”、“筋健”、“肉腴”、“血活”的追求,不仅有了明晰的理论述说,而且还出现了米芾《紫金研帖》这样的书法力作。秦汉以前的书法,自然也讲流爽之美。传秦时蒙恬论用笔,曾说:“若能用笔,当自流美。”但这种“流美”,却又“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藉笔力轻健”(秦·李斯论书语)。所以说,中国早期书法的“流美”一词,是为以中锋运笔,令点画线条有“玉箸”之态而设置的。嗣后,虽然书法的笔法开始走向“夫书势法扰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遣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之态(汉萧何论 书语),但此期书法笔法所重视的,仍然是书法外在的视觉美感,还没有达到令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骨峻”、“筋健”、“肉腴”、“血活”之美的审美高度。米芾的《紫金研帖》,确实是令毫平铺纸上,并产生“万

内擫与外拓,是我们在书法的研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组概念。其正确含义,书史上一直有着不同的解释,廓清这组概念,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古人书论,弄懂古人用笔方法,把古人的笔法梳理分类,加以研习,具有重要意义。

善学者,应该把一切所学为我所用,古人未必然,而今人未必不然。我们探求古人,一方面,是恢复古人的真实面貌,而另一方面,更需要弄清事情的本质,最终的结论,为我们现在的学习使用服务。因而,我们在还原内擫与外拓的本来时,更加着眼于其用途,即便赋予其新的含义,只要有利于我们对传统书法的研习,便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内擫”与“外拓”的提出,首见于元代袁裒的《书学纂要总论书家》:“右军用笔内擫而收敛,故森严而有法度;大令用笔外拓而开廓,故散朗而多姿”。虽然这是对于大王与小王在风格及审美范畴上的对比评价,但我们应该注意这里的“用笔”二字。袁裒认识到这种在风格上的差异,来源于用笔的不同,如果说“森严而有法度”与“散朗而多姿”是针对结体而言,“收敛”和“开廓”很明显是指线条本身的差异。

内擫笔法与外拓笔法(也说内擫与外拓)(1)

内擫笔法与外拓笔法(也说内擫与外拓)(2)

内擫笔法与外拓笔法(也说内擫与外拓)(3)

内擫笔法与外拓笔法(也说内擫与外拓)(4)

释文: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米芾的《紫金研帖》,确实是令毫平铺纸上,并产生“万毫齐力”的效果,且使书法具有“骨峻”、“筋健”、“肉腴”、“血活”美感的书法力作。这种“平铺纸上、万毫齐力”的笔法,犹如中国人吃饭时的“筷子”的用法——就是那么两根细棍,在指头的作用下,可以“夹”、可以“啄”、可以“叨”、可以“挑”,还可以“叉”,总之,它是灵妙多变,为方便人们实用服务的。照之于书法,那“万毫齐力平铺纸上”的笔法,在书法家以气运腕的作用下,同样可以“啄”,如《紫金研帖》中“苏”字的草头两点、“之”字上点的写法;可以“叨”,如帖中的众多横画的起笔;甚至还可以“夹”,这是一种“衄”法,如帖中“其”字的下两点;可以“叉”,如帖中“物”字收笔的两撇。总之,米芾的《紫金研帖》,是为了使书法血浓骨老、筋藏肉盈并且能够姿奇态逸而灵活用笔的产物。宋代以后的书法大家,如元之鲜于枢、明之吴宽、徐渭、黄道周、倪元璐,清之王铎、傅山,都是在深刻研习米芾书法后而卓然成为大家的。

从此帖中,我们可以看到,米芾所谓的“刷”字,实际上是他令笔毫平铺纸上,以便运笔时能产生“万毫齐力”的效果。所以,可以说米芾的这“刷”法,是适应行书发展到宋代,走向“尚意”之路以后技法上的新变化。

米芾《紫金研帖》,淡牙色纸本,行书。纵29厘米,横40厘米。钤有“稽察司印”(半印)、“安岐之印”、“乾隆鉴赏”、”宣统鉴赏”等鉴藏印。见录于故宫博物院藏《宋四家墨宝》册,《三希堂法帖》有摹刻,《式古堂书画汇考》、《墨缘汇观》等有著录,是最为著名的米芾传世书法佳品之一。

秦汉以前的书法,自然也讲流爽之美。传秦时蒙恬论用笔,曾说:“若能用笔,当自流美。”但这种“流美”,却又“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藉笔力轻健”(秦·李斯论书语)。所以说,中国早期书法的“流美”一词,是为以中锋运笔,令点画线条有“玉箸”之态而设置的。嗣后,虽然书法的笔法开始走向“夫书势法扰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遣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之态(汉萧何论 书语),但此期书法笔法所重视的,仍然是书法外在的视觉美感,还没有达到令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骨峻”、“筋健”、“肉腴”、“血活”之美的审美高度。

当然,在唐代的书法中,已经开始有了对书法筋、骨、肉、血的有意识追求,但此期尚属探索阶段,还没有特别成功的理论总结,然而,到了宋代,对“骨峻”、“筋健”、“肉腴”、“血活”的追求,不仅有了明晰的理论述说,而且还出现了米芾《紫金研帖》这样的书法力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