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白最潇洒豪放的短诗(短暂而潇洒出尘的翰林学士生涯)

李白最潇洒豪放的短诗(短暂而潇洒出尘的翰林学士生涯)受到皇帝宠信,能够作为文学侍从常伴御驾左右,是多少文人士子梦寐以求的美差!但对于志向远大、自比宰辅良臣的李白来说,却觉得自己只是皇帝的侍从服务人员,没有得到施展才能和建功立业的机会。自此以后,玄宗皇帝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也兼娱乐。偶尔玄宗皇帝也会让李白起草一些诏书,其中就包括《答蕃书》之类。初来乍到的李白受到玄宗皇帝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其中也有人因此对李白产生嫉恨之心。李白很快来到长安,正是“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的美好时节,长安城一片富贵繁华。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皇帝下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皇帝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借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皇帝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具体职务就是陪侍皇帝左右,随时给皇上写诗文娱乐。李白草书·《上阳台帖》

唐天宝元年(742年)的一个秋日,夕阳西沉,余晖耀眼。

42岁的李白迫不及待回到南陵家中,由于太过兴奋,满面泛起一片红光。一回到家中,李白就招呼自己的儿女们烹鸡备酒,素爱饮酒的他今天更是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酒酣耳热之际,儿女们在周围嬉笑玩闹,醉意朦胧的李白纵情高歌,继而起身舞剑,剑光闪闪恰与落日争辉。

李白最潇洒豪放的短诗(短暂而潇洒出尘的翰林学士生涯)(1)

李白

开怀畅饮是必须的,因为李白觉得自己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了。原来,经好友吴筠推荐,玄宗皇帝已下诏让李白进京。这实在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素以不世之才自居,自比于姜尚、诸葛亮的李白狂喜不已。李白仓促与家人告别后,满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负与豪情,欣然奔赴京城长安。

李白很快来到长安,正是“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的美好时节,长安城一片富贵繁华。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皇帝下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皇帝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借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皇帝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具体职务就是陪侍皇帝左右,随时给皇上写诗文娱乐。

李白最潇洒豪放的短诗(短暂而潇洒出尘的翰林学士生涯)(2)

李白草书·《上阳台帖》

自此以后,玄宗皇帝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也兼娱乐。偶尔玄宗皇帝也会让李白起草一些诏书,其中就包括《答蕃书》之类。初来乍到的李白受到玄宗皇帝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其中也有人因此对李白产生嫉恨之心。

受到皇帝宠信,能够作为文学侍从常伴御驾左右,是多少文人士子梦寐以求的美差!但对于志向远大、自比宰辅良臣的李白来说,却觉得自己只是皇帝的侍从服务人员,没有得到施展才能和建功立业的机会。

李白素来嗜酒如命,加上自我感觉没有受到皇帝重用,在供奉翰林不久,积习难改,几乎每天都要与爱喝酒的哥们朋友豪饮于饭店酒肆,不醉不归。有一天,喜好音乐的玄宗皇帝亲自谱写了一首曲子,希望以此曲填写乐府新词,急忙派人传唤李白,哪曾想李白早已醉倒在酒店中了。直到李白被人架到玄宗皇帝面前时,仍然是醉眼朦胧、神志不清,皇帝命人用冷水淋洒李白脸上,李白稍微清醒一些,随即皇帝马上要求李白开始填词。李白带着三分醉意,居然顷刻之间写就十余篇,令玄宗皇帝非常赞赏。

李白最潇洒豪放的短诗(短暂而潇洒出尘的翰林学士生涯)(3)

李白故里—四川江油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唐天宝二年(743年)的初春,微风拂柳,春意盎然。玄宗皇帝在宫中踏青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传神之笔紧扣罗绮、宝髻、翡翠、鸳鸯、玉楼、金殿、宫花、绿树、宫莺、檐燕等一系列意象,写尽了大唐盛世的种种豪华绮艳和妙曼风神,玄宗皇帝当然是十分满意,当即赐李白宫锦袍。暮春之际,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皇帝与爱妃杨玉环一同观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以牡丹花比拟杨贵妃的绝世美艳和恩宠无边,在迷离恍惚间把人与花交相辉映的神韵刻画得细致入微。

这种供奉翰林御用文人的生活,让志气恢宏的李白日益厌倦,他更加日日纵酒以麻醉自己,与贺知章等人结成“酒中人仙”之游,纵情于饮宴游乐,甚至到了玄宗皇帝召唤也没有时间朝见皇帝的地步。有一次,玄宗皇帝命李白起草诏书,李白像平常一样也正在豪饮沉醉中,醉中起草诏书,放浪形骸,竟然伸腿让位极人臣的大将军高力士帮他脱靴子,宫里其他人因此嫉恨不已,就伺机在玄宗皇帝面前进谗诽谤李白,李白本来就行为不检,一番添油加醋的谗谤,更加让皇帝觉得李白恶劣不堪,不宜再让其参与朝廷机密事宜,从此开始疏远李白。

李白最潇洒豪放的短诗(短暂而潇洒出尘的翰林学士生涯)(4)

终于挨到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面对玄宗皇帝的日渐疏远厌恶,李白无所作为,对只能奉诏写应景文章的御用文人生活厌倦至极,他在长安再也呆不下去了。李白在这一年的年初,终于愤然离开京城长安,重新踏上浪迹江湖、终日沉饮的漫游之路。

到了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已经来到东都洛阳。在洛阳,李白遇见了正在遭遇挫折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这一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此时此刻,李白虽然仕途失意,却因才气豪情早已名扬天下,而杜甫恰是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人生是要讲缘份的,“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与李白气味相投、相见恨晚,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以后几次相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成为一段佳话。

李白最潇洒豪放的短诗(短暂而潇洒出尘的翰林学士生涯)(5)

四川江油·太白碑林

离开长安以后,李白的漫游之路是辗转流离而备尝辛苦的。李白的一生都交织着建功立业的豪迈和求仙访道的悠游,他的痛苦徘徊在处庙堂之高和避江湖之远之间。李白是豪情万丈的,也是孤独痛苦的,他的豪情浸透在无数瑰丽的诗篇中,他的痛苦也同样隐藏在流传千古的珠玑文字中……

唐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一病不起。他在病榻上把自己的诗文手稿交给了族叔李阳冰,请他编辑作序。随之,一代诗仙李白赋《临终歌》而溘然长逝,终年62岁。

李白一生豪放不羁,嗜酒如命,风采出尘。李白的一生,辅弼贤臣与浪漫诗仙不可共存,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如果他的一生仕途顺遂,恐怕就难有那么多流传千古、瑰丽超群的诗篇。酒入李白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