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背后的故事介绍(讲一讲粮票的故事)
粮票背后的故事介绍(讲一讲粮票的故事)即便是十分想囤积,也囤积不了多少,因为你没有粮票,那么为什么没人倒卖粮票呢?原因非常简单,倒卖粮票等同于投机倒把,极大可能被抓起来,很厉害是吗?这就是我党的执政初衷,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发展到今天变成定向精准扶贫。为什么不能囤积粮食呢?这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很可笑是吗?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没人认为它可笑,要知道“包产到户”之前,人们连思想都几乎一致,更何况家里的粮食。深度解释“粮票”——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主要目的就是达到粮食定量配置、按需配置,本身不应具有货币一样的流通属性,说白了“粮票的诞生就是为了控制粮食的囤积和倒卖,它只是一个凭证,用它和钱一起才能买到粮食”。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粮票”的故事,小编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没少下功夫,如果内容还可以的话,请朋友们不吝点个赞。
有人说这套值150万,你信吗?
首先,给出定义。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深度解释
“粮票”——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主要目的就是达到粮食定量配置、按需配置,本身不应具有货币一样的流通属性,说白了“粮票的诞生就是为了控制粮食的囤积和倒卖,它只是一个凭证,用它和钱一起才能买到粮食”。
为什么不能囤积粮食呢?这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很可笑是吗?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没人认为它可笑,要知道“包产到户”之前,人们连思想都几乎一致,更何况家里的粮食。
即便是十分想囤积,也囤积不了多少,因为你没有粮票,那么为什么没人倒卖粮票呢?原因非常简单,倒卖粮票等同于投机倒把,极大可能被抓起来,很厉害是吗?这就是我党的执政初衷,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发展到今天变成定向精准扶贫。
使用时间
1953年,国家开始研究粮食的统购、统销,经过2年多的酝酿,1955年8月25日粮票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是否完成了既定的历史使命
可以说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除了定量供给有些许误差,在解决粮食统购、统销这件问题上,控制得很好,直至80年代才出现了大量囤积的问题。
主要问题
小编查阅了1988年的一篇学术论文,名字是《剩余粮票解决办法探讨》,在这里感谢一下作者陈庭信,他来自于32年前的安徽省淮北市城市抽样调查队。
文章中写到,有关数据显示,按粮票与实际用度相比较,87年全国2亿非农户口年剩余粮食120亿斤,每斤粮票国家补贴0.17元,这就意味着,国家一年要多支出20.4亿元。
这就是粮票存在的主要问题,供应不准,略高于准确用度,以至于居民手中有了大量剩余的粮票,各地收粮票的“黄牛党”相继出现,低价收票,去国营粮库买低价粮,然后高价售出,将国家的定向补贴据为己有。
收藏价值
其实,自粮价“倒挂”的那一刻起,所有的粮票就在功能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票库、民间、粮库、企事业单位留存了大量的粮票,有很多直至90年代还没有集中销毁,其中很多还是没有拆封的新票,因此可以说普通的粮票没有多大的收藏价值。
值多少钱?
小编制作了一个全国通用粮票价格表,供各位参考。
表中价格不准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其实普通的粮票真的不怎么值钱,只有“早期”和后来“没怎么公开发行”的年份才值钱,小编下乡收币的时候,很多爷爷、奶奶拿一些旧粮票来卖,我都是赔钱收,就当为爱好投资了。
关于粮票的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啦,大家看了之后是不是感觉比之前懂一些了,但对于收藏来说,“钻进去”之后才能体会到版本会有多少,用浩如烟海来形容都不为过,其中也有不少稀缺的、值钱的,和集邮一个道理,有钱没钱都能参与,也是件很有乐趣的事,赶快试着玩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