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一段话让你认清世界(孙悟空和我们一样)
孙悟空的一段话让你认清世界(孙悟空和我们一样)可能不少朋友都还记得,在孙悟空刚被唐僧从五指山下放出来的时候,这个"毛猴子"还完全是一副不服管教的样子。他还记得自己当年做齐天大圣时的辉煌,还记得自己畅游于山水间的自在,还记得自己随心所欲的畅快……然而很快,紧箍咒就长在了他的头上。这不就是慢慢长大的我们吗?我们明明恨不得键盘一搁,来一句"我不干了",然后离开那个小小的格子间。可是总有一个"紧箍咒",把我们"禁锢"在那里。孙悟空虽是个"神",但他却充满了人性。正如吴承恩所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孙悟空其实和我们很多人一样,一样需要面对眼前的生活,一样需要选择苟且还是去远方。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吴承恩的《西游记》,虽然至今仍然是爆红的佳作,但当初他想写的,不过是那个时代的故事;他想表达的,不过是当时他和同类人的追求。这些年来,出现了很多与《西游记》有关的影视作品,孙悟空这一形
鲁迅先生曾把他所生存的时代比作是"铁屋子",他说"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虽然先生曾指责钱玄同等人:"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但《呐喊》最终还是出版了。
这就像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孙悟空,它活在一个依旧充斥着压迫,常处于动荡之中的世界,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想着,西行吧,或许,就有机会了呢?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大作。我们清楚它以唐代唐僧取经一事为蓝本,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唐朝,但我们却往往忽略,这部巨作成书于明代。
吴承恩生活在明朝中后期。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女真侵扰,宦官干政,农民暴动,儒学强化……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黑暗"。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了出来。
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吴承恩的《西游记》,虽然至今仍然是爆红的佳作,但当初他想写的,不过是那个时代的故事;他想表达的,不过是当时他和同类人的追求。
这些年来,出现了很多与《西游记》有关的影视作品,孙悟空这一形象被许多人演绎。六小龄童的"老版"孙悟空,是无数人童年的偶像;周星驰的"至尊宝",是无数少女梦中驾着七彩祥云来娶自己的意中人;动画片《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是无数孩子同年的玩伴;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中的大圣,则是新一代年轻人眼里的"男神"……时至今日,"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一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如果我们让这位齐天大圣回到他出生的朝代,我们便能明白,为什么吴承恩要让这么一位盖世英雄拥有那样的一生,为什么说我们和孙悟空其实一样。
人们熟知蒲松龄写出《聊斋志异》,多多少少是因为自己仕途不顺。而比较这种不幸,吴承恩也是"不遑多让"的。我们看到孙悟空明明极具天赋,却很快就被如来压进五指山,这多少和吴承恩的前半生是相像的。
孙悟空虽是个"神",但他却充满了人性。正如吴承恩所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孙悟空其实和我们很多人一样,一样需要面对眼前的生活,一样需要选择苟且还是去远方。
可能不少朋友都还记得,在孙悟空刚被唐僧从五指山下放出来的时候,这个"毛猴子"还完全是一副不服管教的样子。他还记得自己当年做齐天大圣时的辉煌,还记得自己畅游于山水间的自在,还记得自己随心所欲的畅快……然而很快,紧箍咒就长在了他的头上。这不就是慢慢长大的我们吗?我们明明恨不得键盘一搁,来一句"我不干了",然后离开那个小小的格子间。可是总有一个"紧箍咒",把我们"禁锢"在那里。
也许有朋友觉得,他可是孙大圣诶,怎么会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样。可是,这位孙大圣,就是一位普通人写出来的。吴承恩做过的最大的官,不过是知县。他的后半生,一直都是贫穷与艰辛交织。而即便如此,吴承恩也是心怀希望的。他还把这份希望的力量传递给了孙悟空。
我们羡慕的不是那只猴子,而是孙悟空身上的品质和他的作为。可仔细想想,那些孙大圣做出的"壮举",我们真的做不到吗?吴承恩创造这个角色,不正是想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吗?
孙悟空拥有悉心教导他的唐三藏,拥有与他患难与共的猪八戒和沙僧。而我们身边也有同伴,也有长辈,也有知音。孙悟空有腾云驾雾、七十二变的本领,我们也敲得了代码,"搬得了砖头"。其实大家都不普通,只不过是因为大家都各有本领,所以看起来都变得普通罢了。就像孙悟空在诸位菩萨面前,他不也是显得普普通通吗?
而要说孙悟空最让人艳羡的,大概是他始终都有为自由和未来而奋斗的热情。在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时候,孙悟空总是走在最前面。他的那份大无畏的勇气、那份解决难题的冲劲,让很多人难忘。但回看我们自己,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那一声"啊!又是一天!"确实带着我们对一天的艰辛的埋怨,但还有我们对自己一天的劳作的肯定。
孙悟空曾是如来门前的刺头,最终却历经艰辛再到西天。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一面不满生活的种种,一面又要向前。孙悟空终究通过努力得到如来的肯定,那我们呢?我们能做到的,就只是羡慕孙大圣吗?
吴承恩曾写"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可历经不顺的他还是能怀着一腔热血写出《西游记》。正如北岛所说"只要心在跳动,就有血的潮汐"。孙悟空是孙悟空,他是《西游记》里的一位主角。而你我,倒是可以像他一样,在自己的人生大戏中,活成自己的"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