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1360位夫人名字大全(开国少将携妻荣归故里)
开国少将1360位夫人名字大全(开国少将携妻荣归故里)图|抗日战争两人一个是军团团长,一个是军区卫生员,也算志趣相投,门当户对,而且范景阳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也先后嫁给了八路军的指挥员,可以说范景阳的家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家庭。由于他战功赫赫,总能打得敌人出其不意,上级任命他为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34团营长,开始走上正面战场,对日寇发动正面反抗。第二年,他的出色表现让他晋升为34团的团长,他所带领的34团也成了整个军区中,对敌人打击最强的军队。彼时易耀彩21岁,如此出色的领军人物,却是孤身一人,上级起了给他说媒的心思,等到战事不那么紧张了,给他介绍了一个卫生员,名叫范景阳。
1990年,开国少将易耀彩逝世,临终前嘱咐妻子范景阳将骨灰葬在江西老家。
6年后,一位名叫张凤娥的女人去世,范景阳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将张凤娥和丈夫易耀彩合葬在了一起。张凤娥和易耀彩是什么关系?范景阳为什么要让他们两人合葬呢?
图|易耀彩和范景阳
模范夫妻惹人欣羡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八路军中担任作战科长的易耀彩多次立下战功,引起上级注意。
由于他战功赫赫,总能打得敌人出其不意,上级任命他为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34团营长,开始走上正面战场,对日寇发动正面反抗。
第二年,他的出色表现让他晋升为34团的团长,他所带领的34团也成了整个军区中,对敌人打击最强的军队。
彼时易耀彩21岁,如此出色的领军人物,却是孤身一人,上级起了给他说媒的心思,等到战事不那么紧张了,给他介绍了一个卫生员,名叫范景阳。
两人一个是军团团长,一个是军区卫生员,也算志趣相投,门当户对,而且范景阳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也先后嫁给了八路军的指挥员,可以说范景阳的家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家庭。
图|抗日战争
两个姐夫后来一个成了开国上将,一个成了开国中将,而易耀彩后来也成了开国少将,三姐妹嫁了三个将军,这件事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战争年代,物资匮乏,二人只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虽然朴素,但也不失温情。
易耀彩和范景阳二人,虽然是在组织的撮合下走到一起,但婚后生活还算幸福,渐渐地在相处过程中,两人也培养出了感情。
易耀彩从战场回来后,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一盏灯,而是热腾腾的饭菜,有人会问他过得怎么样,会关心他的身体。
易耀彩也对这个妻子倾注了无限的柔情,二人还成了营地里一对令人羡慕的模范夫妻,令人欣羡。
一个是杀伐果断的革命将领,一个是救死扶伤的卫生员,一个在前方浴血奋战,一个在后方救人性命,这对组合可以说是绝配了。
图|战场
夫妻二人也越发有默契,虽然这场婚姻是组织安排的,但易耀彩觉得,自己遇到了真爱。
除了夫妻感情日渐浓厚,易耀彩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在1940年,他参与了百团大战,所带领的士兵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的气势震慑住了敌人,彼时他才23岁。
年少有为的易耀彩在4年后,又晋升成了参谋长。自参军以来,易耀彩多次立下战功,国家对他很是重视,建国后,还让他去了苏联的海军学院深造。
1955年,易耀彩被授予“开国少将”的军衔,还获得了多枚荣誉勋章,如今战事平定,功成名就,按理说也该荣归故里,回到自己的家乡看一看,祭拜一下祖先。
因此易耀彩带着妻子范景阳踏上了回乡之路,只是没想到,这一回,却使易耀彩愧疚万分,余生都活在内疚之中,他在家乡究竟遇到了什么让他的心境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呢?
图|百团大战
苦守老宅蹉跎一生易耀彩的家乡在江西泰和,1957年,易耀彩带妻子回到家乡,自易耀彩参军离家,到如今归来,已有22年的光景了,村子里的人和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
听闻开国少将衣锦还乡,远远的就有人在村口张望了,同行的人里还有一名女子,眼中闪着期盼的光芒。
也许是近乡情怯,越是靠近自小成长的那间老屋,易耀彩越是放慢了脚步,曾经的村长如今年纪也大了,他拍着易耀彩的肩膀,说道:“凤娃子等了你很久,这些年过得很不容易。”
易耀彩不敢置信地越过人群,见到了那个他以为早已丧生的女子——张凤娥,一声“凤娥姐”叫出了两人的眼泪,喊出了这么多年不见的想念与辛酸。
张凤娥大他两岁,是他的原配夫人。在他离家参军时,父母被国民党残忍杀害,本以为张凤娥也难逃一劫,没想到她却活了下来。
故人重逢,总有说不完的话。张凤娥带着他们回到了易家老宅,自公公婆婆遇害后,张凤娥就一直住在原来的老屋。
图|村庄
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着易耀彩归来,生怕一旦搬走易耀彩就再也找不到家了,这么多年来,二人完全没有对方的音讯。
张凤娥的苦苦守候让村子里的人也看不下去,她不止一次听到别人带来易耀彩的死讯,有的说他死在战场上了,有的说他再也不会回来了,可张凤娥不信,固执地守在老宅。
她一个人住在这里,既没有父母侍奉,又膝下无子,日子过得十分凄冷寂寞。
有人劝她趁早找一户好人家改嫁,张凤娥执着相信易耀彩没有死,他终有一天会回来,因此不管别人怎么劝,她也不改嫁、不搬家。
所幸如今易耀彩真的回来了,还成了开国少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张凤娥打心眼里替他高兴。
相比之下,易耀彩的处境却是有些尴尬,当年他没有想到张凤娥生还的可能,一直以来以为她已经遇害,而身边的范景阳是他深爱的妻子。
如今,一个是原配夫人,一个是知心爱人,这可如何是好?
图|战场
张凤娥是在易耀彩11岁的时候来到他们家的,那个年代有不少穷苦人家养不起孩子,于是就会把女儿送到别人家里去,等到长大了,就嫁给那户人家做媳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童养媳”。
虽然这种习惯如今是被人摒弃的,但在当时那种人人自身难保的时代,这种做法也实属正常,也正是如此,一些女孩子才得以生存下来。
易耀彩一直喊她“凤娥姐”,两个人年岁相仿,因此也很合得来,易耀彩喜欢黏着凤娥姐,时间一长,两人的感情也越加深厚。
只是张凤娥对易耀彩很好,对易家就更尽心尽力,甚至到了一种低声下气的地步,易家从来没有把她当成下人过,易耀彩和父母都把她当成自己家里的一份子。
也许是常年处于动荡的环境里,张凤娥对他们的善意有些无所适从,只能尽心尽力为这个家多做一些事。
只是他们俩才过了一年的和平生活,战火就蔓延到了这个与世无争的小村子,1929年,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破裂,国内局势越发紧张,易耀彩参与了当地的农民暴动。
图|童养媳
为了儿子的安全,易家父母把孩子送上了井冈山,那里有孩子的舅舅,可以照顾易耀彩,在井冈山时,两人还时有联系,直到长征开始,二人才彻底失去了对方的音信。
临走前,张凤娥对他说不要担心,家中有她照料,她会等易耀彩回来,就是这一句承诺,让易耀彩放心离去,也让张凤娥在家中苦苦守候了22年。
如今可算是把丈夫盼回来了,可他的身边有了别的女人,看着范景阳满脸幸福的样子,张凤娥的内心也感到一阵刺痛。
易耀彩也心知他亏欠凤娥姐太多,如今看到她还活着,他内心当然是十分高兴的,可范景阳与他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伙伴,也是进相携退相守的知心爱人。
但张凤娥对他的意义不仅是原配妻子,更是他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个亲人,让他抛弃这两个女人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
范景阳也十分体谅他们,感念于张凤娥对易耀彩的不离不弃,每个月她都会给张凤娥打过去一笔生活费,足以保障凤娥姐的生活所需。
不管怎么说,军区还是太过危险,易耀彩职务在身,也不能一直停留在家乡,只能用这样的方法聊以慰藉。
图|军区
造化弄人令人唏嘘细数易耀彩这辉煌的一生,早在年少时就初现端倪,他的父母虽然都是江西泰和普通的农民,但都加入了当地的赤卫队。
1917年,他们为刚出生的孩子取名为“耀彩”,希望他能大放异彩,从小易耀彩就在一个革命气息浓厚的家庭长大,在父母的影响下,易耀彩从小就对红军有着崇拜与向往。
在12岁时,易耀彩因为参加暴动被父母送上井冈山,从此过上了南征北战的生活,也正是这一年,易耀彩正式参军入伍,完成了他的理想。
参军后,易耀彩也积极表现自己,有什么任务,他一定是第一个冲上去做的。
如此积极的他也引起了上级的重视,组织很欣赏这个年轻人,于是在易耀彩参军一年后,他就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更是被任命为江西军区独立团的排长。
井冈山上的军人不能时常回家,有人会帮这些将士们带信回家,张凤娥大字不识几个,见到稍信的人,只期盼他能给易耀彩带个口信。
说的无非是一些不要担心,家里有她之类的话,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易耀彩,听到这一句话心中都会安定不少,他打从心眼里爱护这个女子。
图|战场
后来也有得空的时候,易耀彩回到家,看到张凤娥果然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对凤娥姐心里又是感激又是愧疚,张凤娥也不说别的,只求他能平平安安的就好。
只可惜乱世中岁月静好的日子总是不能长久,1934年,红军针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处于被动的中央红军被迫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漫漫长征。
也是这一年,易耀彩离开了家乡,张凤娥依然让他放心,家中有她,她会等易耀彩回来,只是,谁也不知道,这一去,二人从此生死不知,杳无音讯。
易耀彩离家后没多久,国民党与还乡团的人就来到了村子里,开始大肆搜捕杀害共产党的家人。
那时张凤娥正在田地里收割稻谷,茂盛的庄稼掩去了她的身影,因此她躲过一劫,可当她回到家中时,看见的却是一地狼藉与满地的鲜血。
易家二老遇害后尸体被抛入江水中,张凤娥在村民的帮助下把尸体捞了上来,为他们举办了葬礼。
易耀彩的父母对她就像亲女儿一样,此时公公婆婆遇害,丈夫远征生死不知,这个柔弱的农村女子也才不到20。
图|村民
年纪轻轻就遭遇这种变故,她的内心也是十分惶恐无助,村子里的人都说参军的人九死一生,与其遥遥无期地等易耀彩回来,还不如趁自己年轻,趁早另寻个好姻缘。
可张凤娥完全不听别人的相劝,一直在这里等着,她坚信易耀彩会回来的,与此同时,易耀彩正在进行艰苦的长征,翻雪山、过草地,缺衣少食,环境恶劣,路上还有不少沼泽。
1935年5月25日,红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了大渡河,但仅有的几只小船根本不能让所有的红军在短时间内渡河。
国民党又紧追不舍,上级当机立断,夺取泸定桥!但泸定桥上的桥板全被拆除,只留下几条空荡荡的锁链。
已经没有时间慢慢铺桥板了,22位战士身先士卒,带着木板一个个挪了过去,易耀彩也在其中。
期间敌人还试图火攻逼退红军,幸好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我军仅仅用了两个小时就夺下了泸定桥,创造了奇迹,狠狠打击了国民党。
此后易耀彩在军中更是大放异彩,从科长一路晋升到委员,最后被授予“开国少将”的军衔,只是最后衣锦还乡,见到故人,三人心中都是无限感慨。
这些年来,易耀彩一直以为自己再也没有亲人存活于世,多次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直到遇到范景阳他的人生才再次有了温暖。
图|国民党
没想到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张凤娥一个人在家里苦苦守候,这些年来,战乱、饥荒、屠杀……
她一个弱女子在这般艰苦的世道求生,只为了守住他们共同的家,他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弥补她,虽然范景阳每月会给张凤娥物质保障,但易耀彩的心中还是有无限愧疚。
1990年,73岁的易耀彩寿终正寝,在临终前他特意嘱咐范景阳,他死后要进行火化,骨灰分成两半,一半葬在青岛,那是他一直以来工作的地方,另一半要送回江西落叶归根。
范景阳答应了他,在易耀彩死后,范景阳的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张凤娥也长期处于病痛之中,1996年,这个为了易耀彩蹉跎了一生的农村妇女也病逝了。
范景阳深知丈夫一直对原配怀有愧疚之情,张凤娥为丈夫苦等22年也令人钦佩,于是她决定将易耀彩和张凤娥合葬在一起。
生不能同衾,死后亦能同穴,也许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吧,张凤娥对易耀彩的情深义重,在死后终于得到了成全。
而范景阳的深明大义,也令人佩服,这个明事理的女人不会像普通人那样争风吃醋,而且完全理解他们的处境,并且在死后给了他们一个圆满的结局,若是易耀彩泉下有知,也会感激她吧。
图|易耀彩(右)
易耀彩与张凤娥,可以说是造化弄人,如果当初他能够多打探一下消息,是否就不会错过张凤娥那么多年?
但若是那样,他就遇不到此生的真爱范景阳,这对易耀彩是好的结局吗?都说戏如人生,其实真实的人生,所发生的令人叹惋的事迹也不少啊。
不管后人如何叹息,斯人已逝,易耀彩征战一生,无愧于祖国,无愧于共产党,但此生唯一辜负的就是那个在乡下苦守的童养媳。
一生命苦的张凤娥,也没有学过什么文化,小小年纪就颠沛流离,被送到别人家里做童养媳,她的内心也是动荡不安的。
幸好易家待她不错,在这里她短暂地享受到了幸福的滋味,只可惜安宁的生活过了没多久就被打破,这都是当时时局所造成的遗憾,在那个年代,有遗憾地又岂止易耀彩、张凤娥两人。
张凤娥的结局虽然令人遗憾,但也算是平安度过了下半生,衣食无忧,在一页页的史书背后又有多少像张凤娥一样的女人,死在了战乱之中?
又有多少童养媳,根本得不到夫家的尊重与爱护?而如今,再也不会发生这种因为战火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事情了。
图|童养媳
总结这也是共产党与红军们奋斗的结局,他们牺牲了小我,在战场上生死一线,才换来了如今后人的和平安康、国泰民安。
如今我们不用在炮弹中担惊受怕,我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亲人会死于非命,我们也不会与亲人失散颠沛流离。
我们可以逢年过节与亲人欢聚一堂,我们可以与自己的爱人,一生一世一双人永不分离,像张凤娥这样的悲剧,我们再也不会遇到了。
因此我们更应该感念这些将领,在享受如今的和平生活时,不应该忘记那些革命先烈,不仅是开国将士,还有无数倒在黎明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