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西山人多还是东山人多(苏州无锡一群人这样)
苏州太湖西山人多还是东山人多(苏州无锡一群人这样)江野苏州正社社长 18日,苏州正社文化研究院一行14人与无锡倪云林艺术研究会举办了一场倪瓒故里雅集活动。这场久违的雅集,始自苏州正社的郑重邀约。苏州正社社长江野是知名画家,作为社团的核心,他介绍:
自古雅集,千年文脉。吟诗作画,且行且歌,物心转换,何其雅也。
时维仲夏,梅雨刚过,江南晴好,夏木葱茏。云林祠内,苍苔古意,文人骚客渐集楼下;寻访倪瓒足迹,感受高士逸格。午间,诗、书、画作兴,笔会共赏翰墨风雅,悠然庭下,共赴一场夏日雅集。
序
章
倪瓒,古代文人高士的代表,以雅著称。
18日,苏州正社文化研究院一行14人与无锡倪云林艺术研究会举办了一场倪瓒故里雅集活动。
这场久违的雅集,始自苏州正社的郑重邀约。
苏州正社社长江野是知名画家,作为社团的核心,他介绍:
苏州正社社长
江野
这是一个成立于1933年,由何亚农、吴湖帆、叶恭绰、张大千兄弟等名流大咖建立的一个民间文化团体,早年在苏州狮子林活动,成为当时一个时代的文化标杆和文化现象。当代的苏州正社以中兴吴门画派,注重收集整理民国时期出版的相关典籍、江南名家专述以及相关文化研究为主。
寻
访
“最近,我们刚完成了明四家的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开始筹备对元四家代表的访古寻踪。通过实地走访这些名人故里,触摸其中的文脉。”
江野介绍,无锡行的这次雅集计划,始于对位列元四家之首的倪瓒以及他带给后世全新艺术创作思路的高雅风格的深入了解需要。
上午9点,李正、杭青石、江野、顾逸、倪熊、沈劼、盛静斋、叶新、刘金林等书画家和文史学者14人来到惠山古镇内的倪云林祠堂,感知倪瓒这位传奇书画家的生平经历。
随后,他们拜访仓下中学,在倪瓒曾经长期生活和活跃的地带,感知高士遗韵。
相
惜
才华卓绝、睥睨世俗的倪瓒留下的真迹并不多,但其留下的诸多故事以及少数代表作,对后世的江南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锡倪云林艺术研究会会长
刘川对苏州正社以文史研究结合书画创作的社团活动形式大为赞赏。他介绍了无锡倪云林研究会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的细节:
无锡倪云林艺术研究会会长
刘川
十年来,在地方政府和倪氏宗亲的携手努力下,研究整理了倪瓒文化研究和经典传世画作的理论赏析资料并结集出版有关书籍。活动现场,倪云林艺术研究会向苏州正社文化研究院的代表们赠送了全套出版资料。
苏州中山画院院长杭青石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苏州中山画院院长
杭青石
倪瓒在元代这个特殊的年代能创作出真正具有革新面貌且在品格把握上独树一帜的画作,其才气、境界之“高洁”古今难得,他的“逸笔草草”为世人构筑了一座简约、雅致而又丰盈的精神花园,也带来了江南文化的鲜活符号,开创了全新的文人画创作思路。
笔会
书画会友,艺术的切磋串联起无锡苏州两地的交往热情。
倪瓒所吟《清閟阁》诗最切题当时的文人生活——
眼见藤梢已过墙,手拈书卷复堆床;闲临水槛亲鱼鸟,欲出柴门畏虎狼;冠制不嫌龟壳小,衣裾新翦鹤翎长;从来任拙惟疏懒,一月秋阴不下堂。致敬经典,问候知音,莫过于白纸上“互相问答”。
当日下午,苏州书画家们或联合作画,或独自在册页上水墨创作,或泼墨挥毫,多维度“对话”倪瓒的诗歌以及绘画技法。
// 山水临古觅知音——已逾八旬的画家杭青石率先“开笔”,在一张大幅宣纸上画上湖石,江野随后画上厚重梧桐,顾逸于石缝树荫间添上丛丛修竹,柳承宗则勾绘淡色小渚,整体画作重情尚趣,不失高远野逸。
在倪瓒的生活中,“闭门睡过兼旬雨,春事依依是梦中”,这种平淡、天真、旷达代表的清逸世界及其艺术境界,是构筑理想世界的丰足精神养料。
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
倪瓒画作之风雅颂不仅停留在故纸与园林中
更藏在当世的市井乡情里
潜藏在江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责编:觅雪
来源: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