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加火山爆发是怎么形成的(全球构造之板块构造)
汤加火山爆发是怎么形成的(全球构造之板块构造)板块的分离与汇集运动是以地球内部物质对流运动为基础的。地球内部物质对流运动问题作为一种设想 早已提出 但到20世纪的60年代 才由赫斯把它与洋脊的生成联系起来 提出了海底扩张假说。凡因和马修斯根据磁极多次倒转现象相对比的检验方法所证实。由于对流运动在大洋中脊轴部上涌 使两侧板块发生平移分离运动 而在对流下沉区则发生板块汇集和碰撞 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形成大型的断裂带和隆起带。其表现形式为海沟和海岭,并会爆发地震与火山。如最近爆发的汤加火山,其位置就是在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断裂带上面,由于两个板块汇集和碰撞形成的。汤加海沟的平均深度6 000米,最深达10 882米。由此可见 中、新生代的板块运动对全球构造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早中生代和以前的构造运动遗迹仅见于陆壳范围。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 “浮”在地幔上面的陆壳在不断增生、扩大 才使古老构造遗迹得以相应保存 并且在陆地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正在运动和演变的星体,它以独特的圈层构造和奇特的地表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先天的生存条件,所以研究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今天就谈谈全球的板块构造。
自地球形成以来 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变化。地壳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和物质成分都在不断的变化。有的变化很快 易被人们觉察 如火山喷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有的却进行得很慢 以至于人们在生命历程中都观察不到变化。总之 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地壳是蛋壳 壳下的一层薄膜类似于软流层地幔好比蛋白 而地核同蛋黄一样位居中央。
自上世纪以来,随着对洋底知识的积累 使人们有可能从全球角度来重新认识有关地球的发展历史。20世纪60年代后期诞生的板块构造理论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成为当代地学的最重要的理论。而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概念 又都把对洋底地貌的认识和分析作为重要依据。所以以陆面知识是不可能正确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板块构造理论根据新生代构造活动带的格局 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了太平洋板块完全属洋壳构成外 其他的五个板块范围兼包陆壳和洋壳部。板块之间的边界活动带是由上述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脉带和洋脊裂谷带组成。
板块的分离与汇集运动是以地球内部物质对流运动为基础的。地球内部物质对流运动问题作为一种设想 早已提出 但到20世纪的60年代 才由赫斯把它与洋脊的生成联系起来 提出了海底扩张假说。凡因和马修斯根据磁极多次倒转现象相对比的检验方法所证实。
由于对流运动在大洋中脊轴部上涌 使两侧板块发生平移分离运动 而在对流下沉区则发生板块汇集和碰撞 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形成大型的断裂带和隆起带。其表现形式为海沟和海岭,并会爆发地震与火山。如最近爆发的汤加火山,其位置就是在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断裂带上面,由于两个板块汇集和碰撞形成的。汤加海沟的平均深度6 000米,最深达10 882米。
由此可见 中、新生代的板块运动对全球构造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早中生代和以前的构造运动遗迹仅见于陆壳范围。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 “浮”在地幔上面的陆壳在不断增生、扩大 才使古老构造遗迹得以相应保存 并且在陆地构造的形成中起着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