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行业前景分析(开启智能制造时代)
智能制造行业前景分析(开启智能制造时代)02 机器人千亿蓝海市场,未来十年有望迎高速发展从近期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发布会来看,Optimus 人形机器人工程机在会场展示行走能力,并在播放视频中完成提起水壶行走浇花,工厂内搬运物品等动作,这些动作都是通过Optimus 自身集成的软硬件执行完成,没有外部控制与外接线束,说明样机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运动规划与任务执行能力。情况基本符合预期,数据披露更为详细,基本确立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存在发展空间。01 人形机器人开启智能制造时代人形机器人,又称仿人机器人,涉及控制、规划、机电一体化技术、全方位的AI感知技术,移动能力和工作范围,人机交互等,是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人形机器人的意义在于能在能量利用效率和出色的人机互动能力,可将人类从低级和高危行业中解放出来,使人类能够专注于高级智慧活动,从而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工作效率。全球人形机器人研究竞争活跃,日本、韩国纷纷布局,美国波士顿机器
节后短线炒作情绪陡然上升,各类题材争先轮动。对于这一点,相信大家是喜闻乐见的,整个2022年度,市场的不景气有目共睹,关灯吃面的心情也就只有自己自知了,能有几天提振一下信心也不错,毕竟多留住些老乡一起守城池也是极好的。
我们前面给大家挖掘了很多板块,这些板块要么是热点主升浪当中蕴含特色的细分,要么是预判行业高景气度支撑市场价格的上升维稳。其实说白点,股市的本质驱动,还是资金。没有资金关注的标的,拿什么来吸引人气?又拿什么来走主升浪呢?所以,只要搞清楚这一点,就不会排斥我们对逻辑的挖掘,这和未来的风口并不矛盾,就是缺少一个时间窗口的契机。
就像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千亿蓝海市场一样,其实短炒早就在今年七月有过一波,但要想实现全球市场规模的真正扩张,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对应的,其中各个细分也是能迎来发展的机遇。会不会有公司借此风成长为全国甚至全球的巨头?这也是我们做挖掘的一个驱动。
智能制造新时代,有些朋友估计知晓了今天的主角——就是最近风头无两的人形机器人。近期小米、特斯拉相继推出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小米CyberOne于2022年8月小米发布会推出,是业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于2022年特斯拉AI Day中首次亮相,成为第一个完全依靠AI算法、自身电池电控和高集成电驱执行器驱动的人形机器人。今天我们就来挖掘一下,对人形机器人这个赛道的看点。
01 人形机器人开启智能制造时代
人形机器人,又称仿人机器人,涉及控制、规划、机电一体化技术、全方位的AI感知技术,移动能力和工作范围,人机交互等,是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人形机器人的意义在于能在能量利用效率和出色的人机互动能力,可将人类从低级和高危行业中解放出来,使人类能够专注于高级智慧活动,从而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工作效率。
全球人形机器人研究竞争活跃,日本、韩国纷纷布局,美国波士顿机器人后来居上,我国各个大学也不甘落后,科研成果喜人。人形机器人具备一定程度智能化,可以替代体力劳动,能够很好地完成视觉识别、抓握、下蹲、直立行走等动作,研发团队也在不断更新优化,有望在未来解锁更多应用场景,如造价200万美元的波士顿机器人适合勘探、救援、科研;造价70万人民币的小米机器人为生活服务;造价不到2万美元的特斯拉机器人用来工厂搬运工作、浇花等等。
从近期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发布会来看,Optimus 人形机器人工程机在会场展示行走能力,并在播放视频中完成提起水壶行走浇花,工厂内搬运物品等动作,这些动作都是通过Optimus 自身集成的软硬件执行完成,没有外部控制与外接线束,说明样机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运动规划与任务执行能力。情况基本符合预期,数据披露更为详细,基本确立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存在发展空间。
02 机器人千亿蓝海市场,未来十年有望迎高速发展
机器人和汽车是智能化时代的两个最大场景,机器人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前景广阔,未来10年全球市场空间约14万亿元。根据EMER GEN 测算,2021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 10.2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783.3 亿美元。根据IFR和中国电子学会的数据,按23-30年CAGR 30%测算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8700亿元。
机器人全身可分为执行系统、动力系统、感知系统、计算系统等,各个系统有需要不同的软硬件技术进行支持,如感知系统,我们知道人类从外部世界获取的信息有75-80%来自视觉,而机器人是替代人去完成各项从基础/逐步复杂的工作,所以人形机器人的感知系统,势必会更多映射人与世界交互的特点,即以视觉为核心感知手段。
BOM成本60%-70%集中在关节、驱动、控制等机身硬件。基础结构件方面,从机器人关节驱动单元和关节设计角度出发,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均存在应用场景。未来随着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提升,同样有望增加对芯片、通信模组、云计算资源等需求。若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复刻当下智能汽车发展路径。那么对标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将增加传感器、芯片、智能网联、导航需求,软件占比从当前10%的成本提升至2035年的30%以上。
综上可得,人形机器人技术有望加速迭代升级,推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相关概念企业有:
1.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龙头企业。专业从事精密传动装置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谐波减速器的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先后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不断以创新驱动机器人行业发展。
2.鸣志电器:运动控制领域知名制造商,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LED智能照明控制与驱动产品以及设备状态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电源电控研发与经营,电力自动化应用中继电器等产品的国际贸易代理。
3.中大力德:公司是从事机械传动与控制应用领域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精密减速器、传动行星减速器、各类小型及微型减速电机等,目前已形成减速器 电机 驱动一体化的产品架构,实现了产品结构升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政策不及预期、汇率变动风险、供应链风险、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公司本身业绩下滑、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需求下降、因不可抗素带来销量的下滑等。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本报告力求内容、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股票##财经##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