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即墨庙会最灵的山(即墨庙会四十三)

即墨庙会最灵的山(即墨庙会四十三)灵山的这座"清霄元君祠",据庙中碑文载,始建于周元王五年(前471年),当时就有奉祀活动。而后在唐代和明代,庙宇经历了两次大的修缮,至清代道咸时期,毁于兵祸。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当时的灵山庙主四处化缘,捐得善款将庙宇重新修建起来,较毁坏之前规模更大更壮观,气势更盛往昔。都说灵山老母神验无比,能够供奉三缕清香一支火烛,焚烧一沓金银几叠纸钱,必然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平安、祛病去灾,一切能够想到的人世间美好愿望,都能在这里达成。因为老百姓们都知道,善良的人总是会受到神灵保护。即墨灵山镇境内,有一座海拔不高的小山,共有三座山峰,呈"东南-西北"排列,远远望去,如同古人案头上的文房用具,搁笔的"笔架",当地俗称"笔架山",又因为三个山包形似灵芝,又称"灵芝山",却也形象。话说此山颇有灵异,晴日登山,望海石上东南而立,可观沧海桑田,碧波粼粼;阴霾远望,山顶云缭雾绕,聚而不散,如同云

即墨庙会最灵的山(即墨庙会四十三)(1)

当前的社会形态,打拼是人们生活的主基调,能够在环境优越的大城市立住脚跟,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虽然如今已经出现"逃离北上广"的现象,但是让奋斗中的青年人们,做出回到家乡、回到农村的选择,依然是不太现实的。

可是在中年人看来,逃离北上广,不仅是更换另一个"北上广",而是脱离嘈杂繁忙的生活状态,寻找心灵的宁静,能够从往事中获得慰藉得到愉悦和满足。曾经有传说,大山里的神灵,因为失去了人们的敬畏和信仰,护佑世界的神力逐渐削弱,然后消失。这虽然是个故事,但也在提醒人们,应当经常回到大自然,毕竟人也是万物生灵之一。

今天要说的,是存在于即墨灵山的一位神主,被当地百姓称为有求必应的"灵山老母"。

即墨庙会最灵的山(即墨庙会四十三)(2)

即墨庙会四十三,灵山老母人气数第一

即墨灵山镇境内,有一座海拔不高的小山,共有三座山峰,呈"东南-西北"排列,远远望去,如同古人案头上的文房用具,搁笔的"笔架",当地俗称"笔架山",又因为三个山包形似灵芝,又称"灵芝山",却也形象。话说此山颇有灵异,晴日登山,望海石上东南而立,可观沧海桑田,碧波粼粼;阴霾远望,山顶云缭雾绕,聚而不散,如同云冠,世人称作"灵山戴帽",是必雨之兆。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因为灵山的灵异,当地人遂称之为"即墨灵山"。灵山占地4平方公里,海拔150米,山之上,有一座神奇的庙宇,庙里的神主是"清霄元君",不过当地人更习惯于称呼她"灵山老母",她是当地人信奉的民间守护神,灵山也是这位女仙的道场。

即墨乡俗,"三月马山,四月灵山,六月龙山"。马山供狐仙、灵山供老母,龙山供龙神,其中灵山老母庙会人气最盛。相传,农历的四月十五日,是这位女仙羽化得道的日子,为了纪念仙人,当地百姓把这一天作为老母庙的庙会日,方圆十里八乡的百姓们,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到这里来赶会祈福,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灵山一带的孩童更是称这位神仙为"老母娘"或"干娘"。这一天后来也逐渐成为整个胶东地区都很有名气的大型民俗活动。

都说灵山老母神验无比,能够供奉三缕清香一支火烛,焚烧一沓金银几叠纸钱,必然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平安、祛病去灾,一切能够想到的人世间美好愿望,都能在这里达成。因为老百姓们都知道,善良的人总是会受到神灵保护。

即墨庙会最灵的山(即墨庙会四十三)(3)

灵山的这座"清霄元君祠",据庙中碑文载,始建于周元王五年(前471年),当时就有奉祀活动。而后在唐代和明代,庙宇经历了两次大的修缮,至清代道咸时期,毁于兵祸。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当时的灵山庙主四处化缘,捐得善款将庙宇重新修建起来,较毁坏之前规模更大更壮观,气势更盛往昔。

修复后的灵山老母庙,各种神祗殿阁齐备,除了圣母主殿,还有五位娘娘——眼光娘娘、送生娘娘、催生娘娘、百子娘娘及泰山圣母殿(碧霞元君),皆设殿奉祀,另外还有无生殿、龙王殿、耳光殿、三神殿等等,其中圣母殿有门联"仰首灵山圣蹟,俯临齐鲁境观",气势格局最大,最富丽堂皇。

能够与山东地区的泰山主神碧霞元君同祀,可见这位被民间叫做灵山老母的"清霄元君",的确有不同凡响之处,有些神奇的民间传闻。

关于灵山老母的事迹,并非民间传闻,而是有确切的史料和实物佐证。按照《即墨县志》记载,据说在明代万历年间,即墨当地重新修缮元君庙(当时还没有老母庙的称呼,仍称作清霄元君祠),也就是唐代以来数百年的第二次大修。在这次大修中,工人铺设地基时,挖地意外见到了一通《元君碑记》石碑,同时出土的,还有清霄元君的遗蜕。

什么是"遗蜕"呢,它又叫"仙人遗蜕"。按照僧、道两教的说法,人在去世之后,灵魂升天,抛掉自身的形骸,这个形骸就是"遗蜕",佛家也称为"皮囊",其实就是死者的遗体。

清代著名学者黄宗羲先生在《吴山益然大师塔铭》中记载,"尝过武林石屋寺,毘卢阁中有僧遗蜕,师谓寺僧曰'此我前身也'"。说黄宗羲在杭州石屋寺游览时,在毘卢阁中见到僧人遗体,寺中大师说,这是他转生之前的遗蜕。事情本身权且不论,在佛教思想中,转世与遗蜕的关系确实在许多典籍中都有体现。

即墨庙会最灵的山(即墨庙会四十三)(4)

《元君碑记》中记载的"清霄元君神迹"

撰写《元君碑记》碑文的,是明代即墨当地周氏望族,大名鼎鼎的国子监祭酒周如砥。据清乾隆版《即墨县志》记载,掘出的《元君碑记》中,提到元君庙原为"清霄元君祠","乃周元王五年建",算下来距今已经两千五百年,可说是历史悠久。

清霄元君成道的故事,这通碑刻上也有记载。说,清霄元君飞升以前,是山东招远王氏家族的女儿(闺名淑娘),原本家里商定许配给即墨的一户金姓人家(金家湾的一个走街串巷的贫穷货郎),作为童养媳。因为容貌丑陋不堪,所以长到十八岁年纪,一直没有完结这场婚事。面对婿家可能悔婚的情况,淑娘也不在意,仍然在家尽孝,侍奉父母公婆。

有一天,淑娘到灵芝山东侧的泉边取水,遇到一个白衣白马的人,在这里饮马休息。见到淑娘,就对她说"吾奉帝命取尔上升,四月十五日其期也"。意思是,这位白衣人来传达上天玉帝的旨意,要请她飞升为仙,具体日期定在阴历的四月十五日。说完之后,白衣人见淑娘脸上有汗水,就拿出一方巾帕,让她擦擦汗,淑娘用手帕在脸上擦了几下,然后白衣人和马就消失不见。淑娘感觉面容有异,对着水影观看,发现自己容貌已然变得美颜端庄。

她取水回家,乡民们见到淑娘的变化,都啧啧称奇。淑娘把自己的际遇告知了家人,这种事情,当然相信的人少,怀疑的人多,只有自己的父母和婿家高兴非常。到了农历四月十五日,大家果然都听到天上有音乐响声,漫山的紫色云气笼罩,淑娘告别了家人,梳洗整齐,登上山顶,在石头上坐化而去。

不久之后,有一个牧童在灵芝山上被雷击昏倒,而后复苏。据他说法,自己是被一位天上的神仙相救,神仙坐在云端,戴着翡翠的头冠,对他说,自己是清霄元君,今天把你救活,回家之后一定要谨守孝道。当地人才知道淑娘已经是天上有职位的神仙,封为"清霄元君",于是就按照牧童的说法,在山上淑娘显圣的地方,建了一座"清霄元君"祠堂,以供奉这位女神仙。

即墨庙会最灵的山(即墨庙会四十三)(5)

灵山老母的另一个版本

还有个关于灵山老母的传说,年代较晚。据说在隋朝末年的平度,麻兰村里有一户人家姓李,父母早亡,只有兄妹二人,相差九岁,相依为命。妹妹叫淑娘,身体肌肤如玉,只是面貌丑陋,一脸麻斑,人人望而远避。淑娘九岁那年,哥哥已经十八岁,娶了一房媳妇回家。由于哥哥在外忙碌,经常不归家,嫂子对淑娘十分挑剔,百般难为,淑娘看在哥哥面上,诸事忍让,顺逆由之。

后来,哥哥也给淑娘寻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即墨灵山脚下金家湾的金公子。因为双方年纪又小,权且等到十八岁时才迎娶过门。为了给妹妹找个婆家,李家哥哥对婿家隐瞒了淑娘貌丑的情况,单说淑娘的勤劳贤惠,金家自然一百个满意。

转眼间,淑娘到了十八岁,这天是农历四月十二日,一早起来嫂嫂就给她出难题,让淑娘拎着木桶挑水,没有水就不准吃饭。淑娘看着木桶,上口圆,下底儿尖,一着地就要倾覆,这可如何从井中挑水出来。

长嫂如母,淑娘含泪挑着水桶出门,来到井边。木桶无论如何也立不住,井里提出的水也就倒不进去。淑娘心中难受,想起了这九年来的忍饥受虐,就要投井自尽。却不知哪里来了一个老爷爷,一把将她拽住。

老人问她,二八年华为何要想不开自杀?淑娘含泪说了缘由。老人捻着胡须,笑着说,"人生百年在世,天定万般苦楚,谁能没有哀愁困苦呢?我今天专为你而来,你且回家去吧,今天你婿家就有人上门接亲,你就不必在哥嫂门上受苦了"。说完帮淑娘掸了掸衣服和头上的灰尘,就自顾自的去了。

淑娘半信半疑,心想着如果婿家见到自己丑怪的样子,还不得当场退婚。婚事没了,在哥哥嫂子家只会更加受苦,怎么会有好的生活。一头想着一头走着,却觉得被老人掸过的头脸身子痒痒的很,只得遮遮掩掩拎着空桶回家。

避过嫂嫂,放好了水桶,淑娘回到自己房里,心里越想越难过,不由得大哭起来,哭得头脸痛痒难忍,她忍不住一通乱抓,才舒服些。正在此时,嫂嫂在外面院子喊她,同时耳边还有鼓乐声响,往外看去,哥哥、嫂子和婿家站在门外,老爷爷说的没错,金家真的安排人来接亲了。

淑娘一开门,两家各有惊喜。"惊"的是,哥哥嫂子看到小姑子居然脱胎换骨变成小美人,"喜"的是,婿家见到从未谋面的媳妇竟是个超级美女。来人上前施礼,说"我家公子姓金,即墨灵山山下金家湾人氏,早先已经与小姐定亲,昨夜有老翁托梦,说今日即可来府上迎亲完婚。"

既是定亲,哥嫂也不阻拦,由得淑娘跟着来人去金家湾,和金公子拜堂成了亲。三天之后的农历四月十五日,是新娘子回门的日子,金公子夫妻回到李家探望哥嫂。哥嫂对这一对璧人,也都非常欢喜,对嫂子以前的做法,淑娘倒是全不在意。

临行之前,淑娘又给哥嫂家挑了一缸水,然后在水缸四周插了一圈木头橛子,特别嘱咐嫂子说,千万不要拔掉这一圈木橛,缸里的水足够吃一辈子,再不用出门担水。结果,嫂子对淑娘的嘱咐全然不信,以为小姑子出嫁以后,还要在家里作妖。等淑娘前脚走了,后脚就去厨房把水缸外圈的木头橛子拔掉了。

谁也奇怪,嫂子拔掉木橛的时候,水缸里就开始出现旋涡,等她拔光了木橛的时候,水缸里的水突然喷涌而出,水势越来越大,竟然没过多久,淹没了整个麻兰村。这还得了,哥哥嫂子惊慌不已,才知道自己的妹妹脱胎换骨,已经不是凡人。赶紧到村里告诉村长,派腿快的人去追淑娘,回来想办法救救麻兰村。

这一耽搁,麻兰村报信的人一直追到即墨灵山山脚,才见到淑娘。淑娘听说了事情原委,很是后悔,本想着给家里留点方便,却不想惹出祸事。她转身对自己的丈夫金公子说,我与你的尘缘已尽,我必须要帮助家乡脱难。

说完,只见天上落下一团白云,裹着淑娘向上飞去,直到灵山山顶,晃眼不见。金公子赶紧派人沿途寻找,一路找到山顶,才见到自己的妻子淑娘,她盘膝而坐,神态安详,已经辞世。就在淑娘坐化的当日,麻兰村的水患也消失不见了。

即墨庙会最灵的山(即墨庙会四十三)(6)

灵山老母成道后的神异传说

灵山老母的传说源远流长,灵山老母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传说已深深地烙印于人们的心中。这里再说几个关于老母的传说故事。

秃尾巴老李别给家乡降灾。当地有句民谚,"即墨东,灵山前,大乱不乱、大减不减",有灵山的护佑,即使遇到兵荒马乱,这里也依然安静平和,即使遇到了天灾旱涝,这里也不会歉收减产。据说有一年四月十五,有平度麻兰的老人,说家乡遭雹灾,求淑娘帮忙解救。淑娘显灵告诉他,"这次雹灾,是秃尾巴老李五年一次回乡探母,路过麻兰时留下的。我已经与他商议,以后来时走福山、过海阳,只兴风水,莫带冰雹。但是秋天老李走的时候,还还要从麻兰过,乡亲们多在地头祭拜。"后来平度一带的雹灾果然减少,这样的事慢慢传开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千里都知道灵山有灵,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上山求平安的就多了起来。

唐王李世民拨钱修老母庙。唐代太宗皇帝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即墨灵山女神济世救民,很受老百姓敬慕,世人把淑娘尊称为"仙天老母"。地方上的士绅们合计着,用捐款化缘的办法,为仙天老母修缮庙宇。这件事情传到皇廷,李世民听说即墨灵山颇有神异,当地的士绅们在给神人修庙。他就下旨,安排征东大元帅迟敬德,拨款拨粮,用以修造灵山老母庙。当时老母大殿的梁头上,刻着"敬德三年监制"的字样,据说就是尉迟恭监修大殿,上梁的时候留下的印记。老母庙修造完毕,李世民再下诏命,把农历四月十五日,淑娘的飞升之日,定为庙会日。

"灵山四月扛马行"。灵山老母的名声之大,涵盖整个胶东半岛,青烟威等地,甚至远播到济南。每到庙会这天,赶会的人们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往灵山赶路,整个灵山方圆十余里地,人山人海,一望无际,推车挑担的、唱戏斗玩的、买牲卖罐的,还有耍大头娃娃、踩高跷腿的,更有糖球葫芦、香油果子、小孩玩具,真是应有尽有。当地有个歇后语,叫"四月山的马——扛起来了",就是指当时赶庙会的时候,有骑马来的人,被人流挤得没法动弹,恨不得把自己的坐骑扛起来走。

灵山东山坡和西山坡的来历。据说,即墨灵山前,原有村庄叫东山坡村,据村志记载,此地原名蓝家庄,是即墨望族蓝氏为了来灵山膜拜,有个方便的落脚之地,在山前购得土地修造房舍,供住宿、休息之用,平日雇人照看。时间久了,即墨和周边的望族世家,都学蓝氏的方法,在此地盖房搭屋,居然形成村落。由于此处西边旧有村落叫山坡村,因此得名,新建村落称之东山坡村,西边原山坡称为西山坡村。此为旧时传说,不知真伪。

即墨庙会最灵的山(即墨庙会四十三)(7)

(资料所限,部分图文无关)

(头条号"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原创。限于学识,本篇图文参考资料,均来源互联网公众网络,侵权即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