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员遭遇性骚扰(被性骚扰的女孩)
职员遭遇性骚扰(被性骚扰的女孩)很长一段时间里,孟秋只要一看到微信弹出消息,就会感到紧张。不同于此次阿里事件,出于种种原因,多数事件的当事人,选择了默默忍受,或者直接离开。8月14日,根据济南公安通报,该事件中,上司与客户均涉嫌强制猥亵行为,目前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在一些国家,职场性骚扰被定义为性别歧视的一种,纳入反歧视法律条款加以规制。联合国在《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中提到,“如果妇女遭到基于性别的暴力,例如在工作单位的性骚扰时,就业平等权利也会严重减损。”阿里巴巴员工的举报信中还提及,一名负责人事发后回应:“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只招男生不招女生了,女生不适合这个工作”。类似的性别歧视在职场中并不少见,职场性骚扰的当事人,往往不仅在精神上受到打击,事业也会遭受不同形式的打压。
被动或主动地,由于在工作中受到性骚扰,她们的职业生涯就此改变:金杭离开了实习的电视台,孟秋辞掉了运营工作,林雨霏告别了整个券商行业。
这是三名普通职场女性的真实遭遇。
今年八月,一名阿里巴巴员工的举报信将长久以来隐秘的现实掀开一角,职场性骚扰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举报者称自己在出差途中受到客户与上司的性侵犯,并在向主管反馈后,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相关话题在微博上引起广泛讨论
8月14日,根据济南公安通报,该事件中,上司与客户均涉嫌强制猥亵行为,目前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在一些国家,职场性骚扰被定义为性别歧视的一种,纳入反歧视法律条款加以规制。联合国在《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中提到,“如果妇女遭到基于性别的暴力,例如在工作单位的性骚扰时,就业平等权利也会严重减损。”
阿里巴巴员工的举报信中还提及,一名负责人事发后回应:“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只招男生不招女生了,女生不适合这个工作”。类似的性别歧视在职场中并不少见,职场性骚扰的当事人,往往不仅在精神上受到打击,事业也会遭受不同形式的打压。
不同于此次阿里事件,出于种种原因,多数事件的当事人,选择了默默忍受,或者直接离开。
骚扰很长一段时间里,孟秋只要一看到微信弹出消息,就会感到紧张。
她曾经在一家物流公司的地方办事处上班,办公室只有三个人,除了她与一位人力资源同事,剩下一位是顶头上司。
去年六月,孟秋刚走出大学校园,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在她最初的印象里,那位上司年长、亲切、会关心人。大家一起吃中饭时,他还常常提起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就是一个好领导、好爸爸、好老公”,孟秋说。
转折发生在今年四月。某天,在三个人的办公室里,上司通过微信给孟秋发起晚饭邀约,虽然感到一丝古怪,但她还是答应了。
她特意与男朋友商量了这件事,两个人琢磨,可能是公司对她有了别的安排,上司不好当着另一个人的面讲,所以才要私下里说。
晚饭刚开始,双方还维持着正常交流,上司夸赞她工作努力,要给她加薪。不知何时,话题拐向了奇怪的方向,孟秋具体说不出哪里不对,但不由地坐立难安。直到上司的言语越来越露骨:“早知道你这么信任我,我就应该搞点药给你。”
恐惧是最直接的情绪,当他开始不断询问孟秋今晚能否不回家时,她仍不敢直接拒绝,只能不断转移话题,或表明自己打算走了。
在这期间,孟秋一直与男朋友在微信上保持位置共享。与上司分开后,在男朋友面前,她直接哭了出来。
事情发生后,“我上班都非常害怕,也很崩溃。”孟秋表示。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刻意与上司保持距离,用她的话来说,上司总是“好一阵坏一阵”,他平常依旧是面目和善的领导,520当天却给她发520元微信红包,被拒绝后又命令她打电话,甚至命令她来家里扔垃圾、洗衣服。
尽管痛苦万分,面对掌管她职场生死的顶头上司,她还是一一忍受下来。毕业以后,孟秋希望经济独立,不再花父母的钱,然而求职不易,这一份工作就找了几个月。
她无法放弃。
孟秋认为,和许多人相比,自己的遭遇属于轻度的。
某国产剧中,角色“赵妍”遭遇了短信骚扰
国际上普遍认为,职场性骚扰分为敌意环境型与利益交换型两种。前者指代在工作场所中,任何人以具有性意味的言辞或行为,给他人造成具有敌意、胁迫性的工作环境。
后者更可能涉及职场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它指代当事人需忍受性意味的言辞或行为,作为建立、存续劳动或聘用关系的条件,即拒绝接受这类骚扰将阻碍当事人参与工作事务。
职场性骚扰不单纯是性别问题,它更是一个权力关系问题
金杭的遭遇属于后者。2012年,她在某东部省份省会城市电视台实习期间,一名高层领导曾邀请她去他的办公室。
在个人办公室中,那名领导劝说她服从潜规则,“跟我说好好工作是没有用的,不如做他的情人,可以一步登天成为正式员工,甚至成为领导。”接着,语言又转化成行动上的侵犯,“(他)走向我,抱住我,直接亲了上来。”
金杭说,她当时直接甩开并且打了他。离开办公室后,她立刻提出了离职。
伤害在金杭父母的介入下,领导最终赔礼道歉,电视台则给予了警告处分。
尽管迅速逃离魔爪,金杭还是花了半年时间才走出那段阴影,事发后她常常责备自己缺乏警惕,“不应该一个人去他办公室”。
离开电视台后的五年内,她一直选择在女领导手下干活,以此寻求工作上的安全感。
据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场所性骚扰调查研究》,约49.2%的职场女性遭遇过职场性骚扰
而对于孟秋来说,忍耐没有给她带去和平,更坏的后果逐渐显现。
仿佛在惩罚她躲避的态度,上司开始给孟秋安排本职范围之外的工作,比如报销与市场人员的事务。某个周末,因为她没有即时回复客户消息,上司在电话里将她痛骂了一顿。
“当时我很懵,这本来就不是我的工作。”孟秋意识到,上司有意对她进行工作上的打压,她感到无法继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下去,最终选择了辞职。
孟秋有一位长辈在知道她的经历后,曾劝她不要辞掉工作,他说:“女孩子在外面工作总会遇到事情,能不能化解就看自己的本领。”这句话无形中贬低了她的个人能力,给她造成不小的精神打击。
当职场性骚扰被视作潜规则而被默许,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当事人在方方面面都会遭遇不公。
《小舍得》中的南俪被迫与客户喝交杯酒
阿里巴巴员工举报信的末尾说到:“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是豁出去的决心”,林雨霏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共情。三年前,当她把实名举报信发送到金融行业的各大微信群时,就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她有一种预感:“不可能再在行业里做下去了。”
林雨霏曾是一名券商行业从事者,她举报的对象是当时所在小组的组长吴华。
她提及,吴华曾在一同出差时,在晚上以工作为由让她去房间。尽管没有做出格的举动,但她还是感到了不适。一些细节加深了这种感觉,比如组长提议与她一起游泳;给她打电话未接后,会直接敲她的房门询问。
在《非正式会谈》中,一位女生分享了她在出差途中被客户塞了写着房间号的纸条的经历
林雨霏如今再回忆,那些有色玩笑和有意无意的肢体接触,足以构成性骚扰。但在当时,和孟秋一样,出于与上级保持和谐关系的考量,她一开始没有明确地提出抗议,“那时我刚刚入职,不想驳他的面子。”
她曾将这些问题反映给更上层的领导,但没有得到回应。
在举报信中,林雨霏指控了吴华对自己和其他实习生的不当行为,舆论发酵后,所在券商公司展开调查。当时,此事作为金融行业中的“桃色风波”,被不少自媒体记录下来。
后续却是鲜为人知的,林雨霏表示,公司最终调查结果认定,不存在性骚扰,吴华没有对她造成实质性伤害,而是工作方式不妥当,并给予警告处分。
这份调查结果,在后来的名誉侵权案中成为吴华胜诉的关键证据。
指控由于举报信酿成的舆论风波,吴华起诉林雨霏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性骚扰行为人提起名誉侵权诉讼,在职场性骚扰司法实践中并非孤例。根据北京源众性别发展中心发布的研究,在2010年至2017年年间,国内主要诉讼事实为职场性骚扰的案件中,原告认为用人单位或受害者披露其性骚扰行为的做法侵害其名誉权的,达到了14.7%。
此前吴亦凡胜诉的案例表明,名誉侵权成立,不能证明现实中没有侵害行为的存在。
吴亦凡以名誉权诉告网友发生在2019年。据通报,因认为微博用户陈某、廖某、邹某等三人发布有关“夜店选妃”“夜选妃子”等不实内容,吴亦凡将三人诉至法院。2018年8月5日,一审判决吴亦凡胜诉,三人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吴亦凡合计16.5万元。
吴亦凡曾多次因名誉权起诉网友并获赔数万元
而在面对名誉权的起诉,林雨霏向法院提交了大量微信截图作为证据,比如吴华提出游泳邀约后,林雨霏事后与友人的倾诉,还有实习生提供的与吴华的聊天记录。
不过,由于没有证人出庭,这些都只能作为传闻证据。一审判决书显示,被告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尚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原告存在性骚扰的事实。
在第一次上诉要求赔偿10万未果后,吴华如今以影响奖金收入为由,开始第二次上诉,这次将索赔金额增至50万。数年过去,在双方都已不在证券公司就职的情况下,他们依旧未能脱离法律诉讼程序的泥淖。
性骚扰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与私密性的特点,造成被侵害人举证上的困难。这在阻碍相关当事人维权的同时,还带来另一重风险:未经深思熟路、言辞激烈的公开指控,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法律隐患。
过去数年,我国法律在防止职场性骚扰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从2005年第一次将反性骚扰写入法律,到《民法典》首次明确界定性骚扰的概念、用人单位应承担的义务。不过,从当前阶段看,有关反职场性骚扰的法规、机制并未真正激活。
《民法典》就职场性骚扰有明确规定
实际上,性骚扰司法救济在世界各地都是一个难题,从国际更多经验来看,企业应当是一线反职场性骚扰的重要主体。近十年前,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就指出,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然而现实表明,反性骚扰机制并未在用人单位得以广泛有效的落实。
林雨霏发布举报信后,此前一直保持沉默的高层领导突然打电话给她:“你不要再发了,我们再聊一聊。”勇敢呼救的声音,却往往在暗处独自回响,得不到真正的正视。即便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在处理职场性骚扰事端时,也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迟缓。
孟秋辞职时,人资同事建议她向总部提交证据,当时她仍有不少顾虑。但在安全离职后,她开始认真地考虑起这件事。她说:“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害怕,如果受到侵害了,站出来,找一个合适的手段和那个人对抗。”
(应采访人要求,文中出现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 | 宝珠
编辑 | 秋雨
排版 | 星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