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诗词大赛征稿真相(北大诗人群相聚成都谈诗诵歌)
成都诗词大赛征稿真相(北大诗人群相聚成都谈诗诵歌)陈晓明教授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谈到他视野中的四川诗歌、四川诗人群体特色。“古代的陈子昂、苏东坡,现代的郭沫若、何其芳,乃至当代也是诗人辈出。四川是诗歌历史传统悠久的地方,在巴蜀之地,对诗歌的追求,跟现实的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陈教授还回忆自己几十年前读四川诗人流沙河先生诗歌的难忘印象为例,“流沙河先生的诗,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普通生活的热爱。”在陈晓明看来,“四川人跟生活保持关系简单、纯粹、快乐的关系。吃一碗麻婆豆腐、吃几口回锅肉,就可以变得很快乐,内心很明朗。这样的一种生活传统,跟诗歌靠得非常近,跟诗歌的本质是相通的。像今天这个场合,看到台上,诗人们轮番朗诵自己的诗歌,他们脸上的快乐和自信,也让我很感动。这也让我感到,四川深厚的诗歌传统,始终跟这里的具体生活保持一种精神性的联系。”对于诗人聚会的诗歌沙龙,陈教授也点赞,“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变得匆忙,或者容易变得表面,四川人喜欢举办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报道
6月23日下午,来自北京的北大诗人群、学者、作家,和四川本地的诗人们,相聚成都,聊诗诵歌,让这个周末成为一次诗与歌的美好时光。
参与的学者、专家、作家包括中国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学者陈晓明,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作家邱华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诗人臧棣,清华大学教授、诗人西渡、北大诗人群则包括哑石、姜涛等毕业北大的诗人。省作协主席、作家阿来,《星星》诗刊主编、诗人龚学敏,陶春、黎阳、刘泽群、曹纪祖、靳晓静、刘滨、邓翔、蒲小林、李永才、山鸿、金铃子、碧碧、罗蓉、李龙炳、宋光明、熊游坤、文佳君、胡马等几十位本地诗人、作家参加了此次诗歌雅聚。
四川的诗歌氛围浓厚,一向为外界所称道。来自学院的专业文学批评家是如何看待的呢?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到北大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教授和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作家邱华栋。
陈晓明教授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谈到他视野中的四川诗歌、四川诗人群体特色。“古代的陈子昂、苏东坡,现代的郭沫若、何其芳,乃至当代也是诗人辈出。四川是诗歌历史传统悠久的地方,在巴蜀之地,对诗歌的追求,跟现实的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陈教授还回忆自己几十年前读四川诗人流沙河先生诗歌的难忘印象为例,“流沙河先生的诗,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普通生活的热爱。”在陈晓明看来,“四川人跟生活保持关系简单、纯粹、快乐的关系。吃一碗麻婆豆腐、吃几口回锅肉,就可以变得很快乐,内心很明朗。这样的一种生活传统,跟诗歌靠得非常近,跟诗歌的本质是相通的。像今天这个场合,看到台上,诗人们轮番朗诵自己的诗歌,他们脸上的快乐和自信,也让我很感动。这也让我感到,四川深厚的诗歌传统,始终跟这里的具体生活保持一种精神性的联系。”对于诗人聚会的诗歌沙龙,陈教授也点赞,“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变得匆忙,或者容易变得表面,四川人喜欢举办诗歌沙龙,成为四川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很令人称道的。”
身为资深文学批评家、作家的邱华栋,对文学地理深有观察和体会。对于四川诗歌的氛围,邱华栋说,“在我看来,在文学层面上,成都是是能与北京、上海并称的国内文学第三城。仅就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四川就对中国诗坛贡献了多位优秀诗人。而且让我感动的是,这里的诗歌土壤非常纯粹,诗人们都没有太多功利。比如像碧碧这样的诗人,对诗歌有单纯的热爱,她还以自己的能力,为诗人们提供相聚交流的平台,这是很难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