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房子比较重要的电影(残忍焦虑的港味喜剧讲了内地故事)
讲房子比较重要的电影(残忍焦虑的港味喜剧讲了内地故事)这是一部彻底的港片,从主创到题材都是香港风。突然一天,窗口被巨大的广告牌完全遮蔽,一家陷入了极端焦虑中,广告牌主人却不以为然……每个月拼命节省,拼命工作才能养家还房贷。还了十五年,还有二十年。唯一舒缓焦虑的就是那一扇窗外的海景。
乡亲们都出来吧!这回谐音的不是烂片!
香港普通的五口之家,挤在很小的房间里。
儿子失业老爸生活不能自理,勉强维持生活;
楼上剁肉馅楼下喷烟,每天都没完没了地吵架;
每个月拼命节省,拼命工作才能养家还房贷。
还了十五年,还有二十年。
唯一舒缓焦虑的就是那一扇窗外的海景。
突然一天,窗口被巨大的广告牌完全遮蔽,一家陷入了极端焦虑中,广告牌主人却不以为然……
这是一部彻底的港片,从主创到题材都是香港风。
对楼市的沉迷热爱痛恨疯狂,在神州大地上反复上演,香港尤甚。
主角一家人蜗居在小户型内,家里顶梁柱就是男主角吴镇宇。
父亲生活不能自理,妻子是家庭主妇;
儿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女儿在上高中成绩不好。
生活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连和老婆的亲热也要在意家里有没有人。
可以看看海景的窗户是唯一慰藉。
违建挡住视野的广告牌,是最后一根稻草。
由此引发了整个故事,也有了后来的崩溃和做噩梦。
坦白来讲,故事一般,最后收尾略显潦草,过于戏剧性。
演员的表演也不功不过,是一部不错的温情带有黑色幽默的故事片。
由房子引发的一切,脉脉温情的面纱下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17年的《有楼万事足》,B站现在还有,讲述了香港青年被楼市所迫,过得很苦:
香港房子量价齐涨,普通人倒越来越买不起房,纪录片说的明明白白,普通住户平均一人13平,合租房不到1平!
一头猪平均占的猪圈还有4-7平呢,比不少人住的都宽敞。
不止大陆地区打着滚的上涨,香港地区更是越来越高;
为了房吃家里喝家里,一天只花50块钱,有了房人家拿你当是神,没有房子就被人瞧不起,更有人为了买房花了多年积蓄反落了一场空……
“大家矢志不渝地把青春奉献给一个单位”,“当楼价有多‘癫’,人性就有多疯狂”。
为了房子从白领改当建筑工人,顶着烈日高温干活,还跟母亲借了一半的保险金才买了房,还得努力还贷。
香港是“纳米之城”,没有最小,只有更小。
普通12平左右的房间,一个月要8、9千块。
为了多收房租,房东把一百多平的房间分成5间,也就是所谓的“隔断房”,这样的房间一个月也要6、7千块房租;
如果这样的房也花费太高,就去住一个月只要不到4000块的货柜,下雨时蜘蛛有拳头大、蟑螂会飞起来;
或者住阁楼,又黑又没有空调,高度不到1.2米连腰都直不起来。
没有买房的辛辛苦苦受着罪只为买房;
已经置业的就要赶紧还贷,只为留房。
而不靠资助,年轻人几乎很难买得起房。“买房靠父按”、“买房子要懂得投胎”,片里的两位富二代都是年纪轻轻就已经买了房,一身轻。
这也是香港的另一大弊病:阶级固化。这个不枝蔓了,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愤青,就是居住空间太逼仄,被房子困住,不能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现在大陆这边,2004-2017年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44%。
房贷成了不少家庭中的头部支出,为了还贷不敢吃不敢玩……
这部跟《买凶拍人》和《金鸡》一样,是那种标准的市井小民港片。
市侩中带有温馨,笑声中包含眼泪。
有空的话可以看看。
今日说影
蛋清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