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四大古都在哪里(河南四大古都镇都之宝)
洛阳四大古都在哪里(河南四大古都镇都之宝)尘世间,总有一些美好,让你一眼便眷恋一生。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汉魏白玉杯就是那件让你看过就铭记于心的美好。 ■曹魏白玉杯(现藏于洛阳博物馆)它来自“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被称为“华夏第一龙”。这件绿松石龙形器龙身长64.5厘米,由2000余片菱形鳞纹绿松石片组合而成。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色彩绚丽,形象生动。扁圆形龙头伸出多条龙须或鬓,吻部微突出,额面中脊、鼻梁明显,鼻梁由三节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蒜头状鼻端由绿松石雕成,梭形眼眶对称,眼珠为圆饼形白玉。距龙形器尾端不远处,还有一个绿松石条形饰,与龙体的角度近乎垂直,宛若一条游龙。该龙形器用工之巨、体量之大、制作之精之巧、用绿松石片之多,在目前所见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独一无二,考古学家誉其为“超级国宝”,命名“中国龙”。 ■东汉石辟邪(现藏于洛阳博物馆)它身生双翼,像狮像虎又像豹,是陵墓神道的守护者,张口锐齿,长舌外伸,身
历时近8个月,经过专家推荐、全民票选、专家终评等环节,日前,“古都重宝耀中华”大型系列文博活动评选揭晓发布会在河南博物院举行。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各自的九大“镇都之宝”名单正式出炉。即日起,36件“镇都之宝”将成为河南四大古都城市新的“文化形象大使”。快来看看洛阳的“镇都之宝”都有啥?
■夏代乳丁纹铜爵(现藏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她是3800年前王室贵族欢歌盛宴上的专用礼器,让我们窥见最早的王朝和中国。她长流尖尾,圆腹束腰,三足细长外撇,仿若一个杨柳细腰的女子翩翩起舞。她平腹一侧有半环形鋬,流近口处有菌状短柱两个,腹部一面有两道宽1.2厘米的凸线,两线间横刻装饰五个乳钉,彰显着无声的王者之尊,堪称稀世珍宝。
■夏代绿松石龙形器(现藏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它来自“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被称为“华夏第一龙”。这件绿松石龙形器龙身长64.5厘米,由2000余片菱形鳞纹绿松石片组合而成。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色彩绚丽,形象生动。扁圆形龙头伸出多条龙须或鬓,吻部微突出,额面中脊、鼻梁明显,鼻梁由三节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蒜头状鼻端由绿松石雕成,梭形眼眶对称,眼珠为圆饼形白玉。距龙形器尾端不远处,还有一个绿松石条形饰,与龙体的角度近乎垂直,宛若一条游龙。该龙形器用工之巨、体量之大、制作之精之巧、用绿松石片之多,在目前所见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独一无二,考古学家誉其为“超级国宝”,命名“中国龙”。
■东汉石辟邪(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它身生双翼,像狮像虎又像豹,是陵墓神道的守护者,张口锐齿,长舌外伸,身生双翼,昂首怒目,长尾拖地,双角直竖,似欲腾空飞翔。它浑厚凝重,神气十足,是中国最大的石辟邪——东汉石辟邪。
■曹魏白玉杯(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尘世间,总有一些美好,让你一眼便眷恋一生。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汉魏白玉杯就是那件让你看过就铭记于心的美好。
她通体光素没有任何纹饰,晶莹却并不剔透,温润却并不热烈,似在微笑却并无声,守拙抱朴,卓尔不群,如初发芙蓉之美,超旷、自然、空灵和不羁,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件“极简主义”的白玉杯是曹魏时期简朴古拙时代艺术风格的再现,是当时一件艺术水平较高的玉雕工艺品。
■唐胡人牵驼壁画(现藏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它是丝绸之路上的“洛阳印记”,出土于唐睿宗李旦做安国相王时孺人唐氏之墓。高大雄健的骆驼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牵驼的胡人高鼻梁、深眼窝、络腮胡、唇红齿白,头戴高尖番帽,身穿翻领衣袍,小袖细衫,脚蹬尖勾鞋头。与真人真物身高相差无几的人物和马匹,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精神风貌与时代气息,代表了唐代壁画的较高成就,是研究唐代绘画艺术和社会制度及“丝绸之路”文化的珍贵资料。
■唐三彩黑釉马(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它出于泥土,而炼就艺术。
不断的摔、捏,反复的高温烧、烤,它终于脱胎换骨,流光溢彩!
历经磨难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全身黑色,唯面部、鬃尾、四蹄白色,鞍鞯绿、黄、白三色相间;它头面低俯,嘶鸣着,仿佛想一展千里马的雄姿;它体态雄健,气势雄伟,仿若传说中的“龙种神驹,四蹄踏雪”再现,它就是唐三彩中的罕见瑰宝——三彩黑釉马。
■母鼓(上鼓下女)铜方罍(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它是被称为“国之重器,华夏瑰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因铭文得名 “母鼓”,1963年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墓。它有一种超越时代的美,高大凝重,结构复杂,纹饰繁缛,通体为龙纹、云雷纹组成的浮雕兽面,腹部饰有龙纹组成的垂叶纹,器盖似四面起坡的屋顶状,四角及罍中部有突起的扉棱。整体纹饰富于光影变化,纹中有纹,层层套置,动物造型多达20余种。瑰丽而不繁琐,诡变而不凌乱,典雅、庄重、富丽堂皇兼而有之,是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上乘之作。
■战国错金银铜鼎(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它是2000多年东周王城辉煌的见证。这件精美绝伦的王室用品由盖、器合成扁圆球形,盖作拱顶,上有铺首鼻钮。口沿下有短管流,两侧为附耳,三蹄足。全身饰错金银四瓣花纹、三角云纹。布局匀称和谐,装饰华丽堂皇,造型精巧玲珑,纹样图案对称工整,四瓣花纹和铺首钮均很少见,是战国时期错金银工艺的典型。
■北魏 泥塑佛面(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这件残缺的北魏泥塑佛面造像来自北魏永宁寺,面部丰腴,舒展光洁,表情从容,笑容含蓄,鼻梁挺直,端正秀美,嘴角微微上翘,虽为几块粘对而成,但其雍容华贵、气宇轩昂的神情至今仍光彩照人,因而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也被称为“洛阳的微笑”。( 洛报融媒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王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