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京城四月天鲜花盛开的季节(老北京独有的鲜花)
最美京城四月天鲜花盛开的季节(老北京独有的鲜花)新中国成立前,宫花多是贵族、富人消费;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面向国外,只有一些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等外品”才会销往国内,即使如此,也是供不应求。但随着化纤花的普及,从上世纪90年代起,宫花受到巨大冲击,随着工厂倒闭,其技艺传承面临危机。传统京花工艺制作复杂,好的艺人终生都在学习和钻研,过去花儿行规矩多,艺人做花儿时,旁边绝不能站人,绝活绝不外露。第一,仿真度高,比如老艺人金玉林制作的玫瑰花上带的露珠,几可乱真,被称为绝品,其工艺已失传。还有他仿造的“十丈珠帘”菊花,突破了传统工艺局限,因为菊花瓣是长条状的,用绢很难仿真,但金玉林不仅做出来了,而且他还能仿制文竹。第二,用料讲究,比如传统京花的花蕊,用的是通草片,通草是一味中药,茎秆很粗,晒干切片后,有点像纸,但韧度高,切细做花蕊,惟妙惟肖,到上世纪70年代时,全国只有贵州山区出产此物。第三,工艺复杂,一朵京花,要经凿、染、捼、粘、攒五道工艺。“凿
老北京的冬天,一片肃杀,怎么可能鲜花盛开呢?其实这里说的鲜花,指的是“花儿”,又叫“京花”“宫花”,是老北京独有的工艺品。
游客在观赏绢花作品
国人自古有佩戴花朵的习俗,唐代的《簪花仕女图》上,就已出现了绢花工艺,从元代起,北京成为全国仿真花卉制作的中心;清代最盛时,崇文门外以东有上千家京花店,今“花市”之名即从此来。清代刘享元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人称“花儿刘”,以后还有“花儿金”等著名艺人。新中国成立初期,京花远销世界,常年排名出口创汇产品第一位,能做300多个品种,到了无花不可仿,无仿不乱真的境界。
京花为何如此受欢迎?
第一,仿真度高,比如老艺人金玉林制作的玫瑰花上带的露珠,几可乱真,被称为绝品,其工艺已失传。还有他仿造的“十丈珠帘”菊花,突破了传统工艺局限,因为菊花瓣是长条状的,用绢很难仿真,但金玉林不仅做出来了,而且他还能仿制文竹。
第二,用料讲究,比如传统京花的花蕊,用的是通草片,通草是一味中药,茎秆很粗,晒干切片后,有点像纸,但韧度高,切细做花蕊,惟妙惟肖,到上世纪70年代时,全国只有贵州山区出产此物。
第三,工艺复杂,一朵京花,要经凿、染、捼、粘、攒五道工艺。“凿”是用专用模具将花瓣摏出来,由于一朵花的花瓣大小不一,因此摏的工艺非常讲究。“染”更麻烦,因为京花是蓝、黄、桃红、紫粉、雪青五色配出来的,要保证每缸颜色都一样,非常困难,特别是配“俏色”,需非常丰富的经验。“捼”则是用工具将花瓣折成弧形,每朵花的弧度都不一样,一朵月季花需捼3-4种瓣。“粘”是把花瓣粘贴在一起,对手艺要求颇高。“攒”则是做花茎,粘花叶,需要多观察自然界花朵生长的规律。
传统京花工艺制作复杂,好的艺人终生都在学习和钻研,过去花儿行规矩多,艺人做花儿时,旁边绝不能站人,绝活绝不外露。
新中国成立前,宫花多是贵族、富人消费;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面向国外,只有一些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等外品”才会销往国内,即使如此,也是供不应求。但随着化纤花的普及,从上世纪90年代起,宫花受到巨大冲击,随着工厂倒闭,其技艺传承面临危机。
在北京传承了几百年的手艺,走到后继乏人的窘境,宫花留下的教训,值得深思。
(来源:史志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