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白诗最佳十首(诗仙李白为之疯狂吟诵)

李白诗最佳十首(诗仙李白为之疯狂吟诵)   送别诗的地点,也是凡人所到之处皆能送别,如楼、亭、酒肆、客舍、古道、岔路、渡口、江边、岸边、舟中、船上等;送别时间也是各异,如三月、六月、八月等,但都集中在早晨,古代交通不便,怕错过宿头,赶夜路不安全。送别亲朋好友去的目的地也不同,有治学、有游历、有归京、有还乡,有上任、迁调、有谪贬等等,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都与诗人关系深厚。   另外,还有唐•骆宾王《于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末,今日水犹寒”,应该是骆宾王来到了易水,在这里,他想起了壮士荆轲曾在此地告别燕国太子丹,入秦国刺杀秦始皇,怒发冲冠的模样,昔时人已经没了,今日水还寒冷,相当于缅怀之作。   当然有的诗作比较隐晦,看不全六要素,如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间:不详,地点:隐约可以看出是在陕西通往四川的岔路口(“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起因: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结果:劝诫,只要心中存有对方,不管

古人因交通不便,往往一别数月数年不见,甚至是永别,所以古人很看重离别,对此反复呤诵,历代送别诗共计八百一十九首,其中仅诗仙李白一人所作就占了十分之一(七十九首)。

李白诗最佳十首(诗仙李白为之疯狂吟诵)(1)

   能够写送别诗则证明作者与被送之人感情深厚,否则来句“慢走,不送即可”,故而贯穿全诗则是这个“离别”之情,或悲、或苦、或向往、或劝诫,寄于山水,寄于所处环境,因作者而异,形成不同风格。

   而送别诗中所包含的除了寄托环境的“离情别绪”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试从下面四点分析。

   第一,写作的六要素诗中全有体现。比如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间:三月;地点:黄鹤楼;人物:李白、孟浩然;起因:送孟浩然到广陵,经过:送行;结果:孤帆远去,只剩长江天际流。再如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时间:早晨(下着雨的早上);地点:渭城(今咸阳)客店;人物:王维,元二;起因:送元二到安西;经过:饮酒饯行;结果:再喝一杯,出了阳关就看不见老朋友了。

李白诗最佳十首(诗仙李白为之疯狂吟诵)(2)

   当然有的诗作比较隐晦,看不全六要素,如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间:不详,地点:隐约可以看出是在陕西通往四川的岔路口(“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起因: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结果:劝诫,只要心中存有对方,不管距离有多远,我们就像是邻居一样,都是当官的人了,就不要儿女情长。

   几乎所有的送别诗都可以这样解释,虽然有的诗地点在标题内,如唐•王维《芙蓉楼送辛渐》地点:吴楚之地(黔阳)的芙蓉楼;时间:一大早(平明);事件:送辛渐回洛阳;结果:叮嘱,如果亲友问起我,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有的诗地点在内容里,如唐•李白《赠汪伦》地点在桃花潭岸上等等。

李白诗最佳十首(诗仙李白为之疯狂吟诵)(3)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如宋•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看标题是送别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有,然而诗内容却无一字与送别相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估计是林子方到诗人这来串门,两者相隔不远,叙话完毕,诗人送其回家,在途中看到西湖美景,吟诵了一翻。

   另外,还有唐•骆宾王《于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末,今日水犹寒”,应该是骆宾王来到了易水,在这里,他想起了壮士荆轲曾在此地告别燕国太子丹,入秦国刺杀秦始皇,怒发冲冠的模样,昔时人已经没了,今日水还寒冷,相当于缅怀之作。

   送别诗的地点,也是凡人所到之处皆能送别,如楼、亭、酒肆、客舍、古道、岔路、渡口、江边、岸边、舟中、船上等;送别时间也是各异,如三月、六月、八月等,但都集中在早晨,古代交通不便,怕错过宿头,赶夜路不安全。送别亲朋好友去的目的地也不同,有治学、有游历、有归京、有还乡,有上任、迁调、有谪贬等等,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都与诗人关系深厚。

   第二,送别诗悲离别,伤离别,惜离别乃是其基调,在此基础上描写景物皆为烘托,对离别的不舍,眷恋。如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都在写草的生命力顽强,火烧不死,风吹不倒,实际只是为了衬托出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又如唐•李白《送友人》描绘了青山、白水、浮云,也只是得出了“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此地一别,孤身万里行的离别之情,而所描述的场景则是进入了眼里,印入了心底。

李白诗最佳十首(诗仙李白为之疯狂吟诵)(4)

   当然送别诗也不全是伤感,也会带有其他感情色彩,如悲壮、如劝慰、劝诫、如向往等,像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军中官兵衣衫单薄,人人冷的兵甲穿不着,弓箭拉不动,红旗也冻的硬邦邦,风都吹不起来,在这种恶劣情况下,饮酒送武判官归京,越发显得悲壮,再看着他“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地空留马行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期盼,期盼着武判官回到京城,能够将这些不顾衣裳单薄仍然坚守边关将士的忠诚上达天听,看能否换来好消息。

   再如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此词透着轻松与向往,并没有离别的悲情,诗人向往江南的春光,让鲍浩然替自己和春住在一起,这是一种怎样的诙谐呢。

   同样的劝慰语,由不同性格的诗人说出,效果完全不同,对比如唐•高适《别董大》和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个环境基本相同一个下雨,一个下雪,高适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而王维则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许是董庭兰名气较大,元二则是去往边塞之地,两者目的不同,所以劝慰语也不同罢了。

   另外,送别诗有时是先写离别之情,后以拟人化写景色不忍离别苦,物同己悲,这非情感深厚之人所不能作也,如唐•杜牧《赠别》“多情却总是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又如唐•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厅。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多愁善感的诗人笔下,万物皆可入诗,皆可为离别之苦服务。之所以李白能够写出这么多送别诗,是因为他性格豪迈,好结交朋友,兼则他曾长期游历祖国各地,所到之处尽皆朋友,他又感情充沛,有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慨,还有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情,如同《水浒传》中宋江一般,有着十足的领袖气质。

李白诗最佳十首(诗仙李白为之疯狂吟诵)(5)

   第三,送别诗中常见到的字为“柳”,词为“折柳”。柳与“留”谐音,折柳为“留这”,所以送别诗常有杨柳、垂柳,如唐•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 应为别离多。”人常折柳相送,把个御河边的柳树枝条都折的不够相送,还攀爬到树上去折,可见离别的人有多少。有趣的是唐•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他在这里让人不要尽相折柳,留下一半迎接亲朋友好友归来。这确实让人忍俊不禁。

   折柳诗写的都是大众送别,并非指向某个人,如南北朝《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据说离别折柳相送就是起源于此诗,而后像隋朝《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再到唐•施肩吾《折柳枝》“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至此后便发展到顶峰,几乎大部分唐代诗人都有一首折柳送别诗,宋词渐渐减少,元曲还有,明清便再无此习俗。

   第四,送别诗中的常见的还有酒。酒文化节源远流长,送别时喝离别酒;接风时喝洗尘酒;高兴时喝庆祝酒;不高兴时喝闷酒,总之,酒在古今社会中不可或缺。号称酒中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醉卧长安酒肆中,天子都叫不动,而写下著名的《清平乐三章》。

李白诗最佳十首(诗仙李白为之疯狂吟诵)(6)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唐•李白《广陵赠别》,送别诗中若无酒,好像饭菜中没有了盐,淡而无味,酒是感情的媒介,所谓感情深,一口干,“兴尽各分袂,何须醉别颜”,无论是“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询问,还是“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唐•温庭筠《送人东游》的思念,杯中酒可不能少。

   故而古送别诗,以写离别为主,以送别人的情感为基调,以外界环境为手段,辅以“酒,柳”作铺垫,渲泄心中的所思所想与所见。

   有一个词叫生离死别,活着时的分离与死时的永别相提并论,可见有多么痛苦,只不过因为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现代人没有距离感,所以这种送别诗所渲染的种种离情别绪,也只能在书中所寻找,这未免是一种悲痛,也是一种无奈,或许我们会经历天人永隔,但这种类似的送别之情也许再也见不到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