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智能全自动机器人(自适应机器人获红点最高奖)
第三代智能全自动机器人(自适应机器人获红点最高奖)非夕自适应机器人全自动化装配线实景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自适应机器人对外围设备的依赖度更低,对误差的容忍度更高。得益于力控、计算机视觉和层级式智能,这种新一代机器人只需简易配置,就能处理大量相似却不完全相同的工作任务。非夕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世全博士介绍,“拂晓10”自适应机器人可负载10公斤,最大臂展达1015毫米,末端力感知精度达0.1牛。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自适应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更高,能够实现仿人的精细手眼配合操作,解决更多复杂操作工艺的自动化难题,同时通过减少周边治具、精简操作步骤、降低对精准调机的依赖,使更高程度的柔性生产成为可能。“拂晓10”自适应机器人随着技术进步,工业机器人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它们有了更好的定位精度、更高的有效载荷和更快的响应速度,但是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运动学控制并没有以相同的速度发展,这给机器人的行业应用带来局限。比如,传统工业机器人对于
当地时间6月20日,德国红点奖官网发布了2022年获奖名单,上海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通用智能机器人“拂晓10”(Rizon 10)获得红点奖最高奖“Best of the Best”,成为首个获红点最佳设计奖的自适应机器人。
红点奖是全球工业设计的风向标,今年评委会收到了近2万件参评产品。评委对“拂晓10”的评价是:严谨的设计语言和友好、平易近人的使用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它的铝合金外形打破了其他机器人通常以工业外观为主的风格。以人类手臂为灵感,它做到了有机设计和强大功能的和谐并存。
红点奖证书
2019年以来,“拂晓”系列机器人还获得了iF设计奖、德国创新奖等国际奖项,入选上海市2021年度第十六届“银鸽奖”最佳设计榜单。
非夕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世全博士介绍,“拂晓10”自适应机器人可负载10公斤,最大臂展达1015毫米,末端力感知精度达0.1牛。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自适应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更高,能够实现仿人的精细手眼配合操作,解决更多复杂操作工艺的自动化难题,同时通过减少周边治具、精简操作步骤、降低对精准调机的依赖,使更高程度的柔性生产成为可能。
“拂晓10”自适应机器人
随着技术进步,工业机器人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它们有了更好的定位精度、更高的有效载荷和更快的响应速度,但是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运动学控制并没有以相同的速度发展,这给机器人的行业应用带来局限。比如,传统工业机器人对于外围设备和非标专机的依赖度依旧很高。对于生产线来说,这意味着换线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在这样的限制下,工业机器人通常只能做相对固定的工作,如果产线调整、产品更换,更新机器人的成本就比较高。
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自适应机器人对外围设备的依赖度更低,对误差的容忍度更高。得益于力控、计算机视觉和层级式智能,这种新一代机器人只需简易配置,就能处理大量相似却不完全相同的工作任务。
非夕自适应机器人全自动化装配线实景
这些技术特性,给自适应机器人的行业应用带来了优势。国内一家一级汽车制造商需要为核心零部件电子模组构建完整的自动化装配线,非夕科技凭借力控制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每个装配工序引入了自适应机器人。它们可以对复杂的组件装配进行管理,并能灵活处理。经过升级改造,这条装配线的自动化率从70%提高到100%,将生产线上非标设备的比例降低到30%,采购成本降低20%,生产线转换效率提高了2—3倍。
栏目主编:黄海华
来源:作者: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