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飞机与无人机相撞事件后续:回顾1983.9.14桂林奇峰镇机场撞机事件

飞机与无人机相撞事件后续:回顾1983.9.14桂林奇峰镇机场撞机事件至1990年,桂林奇峰镇机场场道设施可起降三叉戟、波音737、757和Tu-154等型飞机,停机坪可停放大中型客机6架,在航站区、市内及油库和卸油站建有生产、生活用房5.5万平方米。随着客运量的持续增长,为提高跑道承载能力,满足较大型飞机使用要求,1980年11月20日, 机场停航翻修场道。预算投资880万元。由空军工程兵第四总队包干建设。按三叉戟3B型飞机使用要求, 跑道全面加盖混凝土0.2米。同时对滑行道、联络道、停机坪、跑道两端安全道等进行翻修和部分扩建。其中停机坪面积增加81.3%,达2.9万平方米。1981年4月,翻修工程竣工。 共浇筑混凝土5.3万立方米,验收全部合格,5月1日交付使用。之后,又陆续兴建油库、宾馆、旅客餐厅、国际候机室、各种生产生活用房,多次改造、扩建候机室等。1986年民航又筹备扩建机场,因原跑道基础及部分土地权属问题未实施。机场启用后,从1960年2月起,先

正在奇峰镇机场上客的B-246号三叉戟客机,远处是一架正在起飞的波音737-200客机

桂林奇峰岭机场也称做桂林李家村机场或桂林机场,位于桂林市雁山区奇峰镇,距离桂林市区约9.7km。机场建于1942年(民国32年),1949年国军撤离桂林时对机场进行破坏,此后机场一直闲置,直到1959年才重新启用并复航,复航后为军民共用机场。1996年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竣工通航后军民分开,民航部分全部迁往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桂林奇峰岭机场从1996年10月1日起转为军用机场。机场经过数次改扩建,现拥有2300m的南北向跑道和滑行道各一条。

1941年,国民政府为军事需要兴建李家村机场。由航空委员会第三测量队测绘场址地形、地貌、地界。由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中央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和广西省建设厅联合派人,用物探电阻率法探测场址跑道下溶洞情况。1942年夏完成探测工作并在秋季动工,由航空委员会桂林机场工程处负责, 征调民工4.3万人修筑。冬末及春耕季节一度停工。1943年夏在征民工6.6万人续建,秋季完工。建成泥碎石跑道1条,长1600米,宽50米;利用自然山洞改造飞机洞库1座,可容飞机10余架;疏散公路、贮油棚、营房等。桂林沦陷和光复前后,机场2次遭到破坏,2次修复。1949年11月国民党军在放弃桂林时全面破坏机场。

桂林解放后,初时机场闲置。1958年5月,中国民航局计划开航桂林,民航广州管理处派员对桂林秧塘、二塘和李家村机场实地调查,从机场净空条件和发展的可能性等方面比较后确定修复启用李家村机场。1958年12月9月,修复工程开工。主要工程项目由解放军驻桂某师施工,附属建筑物由桂林市建筑安装部门完成。修复原跑道一段,长1200米,宽50米,增建联络道1条,站坪1个,各种房屋12栋共2068平方米及架辅水电设施等,具备起降伊尔-18级别的客机的条件。1959年11月12日,民航伊尔-18客机试航成功后正式启用机场。

机场启用后,从1960年2月起,先后在跑道中心圈南112米、62米处及滑行道、北安全道上发现土洞塌陷,至1961年12月5日再次在跑道北端200米、中心线偏西10米处发生土洞下陷,因此机场暂时停止使用。

1962年2月至11月, 中国民航总局和广州军区空军先后派员勘测,基本查清土洞情况,认为场址作为永久性机场是可行的,但需采取技术措施,加强跑道基础。1964年1月,空军接管并确定改建李家村机场,从此改称桂林机场。1965年夏,由空军工程兵第四总队改建施工。次年末主要工程完工,机场重新启用。

1970年2月,民航复航桂林。因民航站区位于跑道东侧,滑行道位于跑道西侧,人员往返通过跑道不利飞行,于同年10月投资20余万元在机场西面中偏南地段新建民航站区。主要工程有:停机坪、联络道共8200平方米混凝土浇筑及房屋150平方米。次年竣工交付使用。民航于1975年9月迁入新站区, 原站区2000余平方米房屋,大部分拆除,小部分折价转让驻地单位。之后1979年,随着桂林旅游业的兴起,民航客运量快速增长,民航又先后投资380余万元,陆续兴建航站楼和简易候机室3353平方米;市内售票处460平方米;拓展停机坪1.1万平方米; 旅客招待所、工作、生活用房共9100平方米;道路、广场、水电设施等。

随着客运量的持续增长,为提高跑道承载能力,满足较大型飞机使用要求,1980年11月20日, 机场停航翻修场道。预算投资880万元。由空军工程兵第四总队包干建设。按三叉戟3B型飞机使用要求, 跑道全面加盖混凝土0.2米。同时对滑行道、联络道、停机坪、跑道两端安全道等进行翻修和部分扩建。其中停机坪面积增加81.3%,达2.9万平方米。1981年4月,翻修工程竣工。 共浇筑混凝土5.3万立方米,验收全部合格,5月1日交付使用。之后,又陆续兴建油库、宾馆、旅客餐厅、国际候机室、各种生产生活用房,多次改造、扩建候机室等。1986年民航又筹备扩建机场,因原跑道基础及部分土地权属问题未实施。

至1990年,桂林奇峰镇机场场道设施可起降三叉戟、波音737、757和Tu-154等型飞机,停机坪可停放大中型客机6架,在航站区、市内及油库和卸油站建有生产、生活用房5.5万平方米。

1996年10月,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建成后,桂林奇峰镇机场退出民航运营,重新由空军执管成为纯军用机场。

奇峰镇机场因为海拔高,群山环绕,气流因山势影响紊乱无常,对于机动性差的民航客机影响极大,因此成为中国民航的噩梦,自该机场作为军民两用机场启用以来总共发生了3起一级空难事故和1起二级空难事故:具体详情请看本厂长以下作品。

塔台引导用语不规范导致的惨剧:4.26桂林恭城空难,粉碎的三叉戟

逝者已逝,记92年南航桂林空难,中国民航史上损失第二惨重的空难

逃出鬼门关,记中国民航5313号班机奇峰岭机场降落险情事件

飞机与无人机相撞事件后续:回顾1983.9.14桂林奇峰镇机场撞机事件(1)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民航B-264号三叉戟客机二视图

飞机与无人机相撞事件后续:回顾1983.9.14桂林奇峰镇机场撞机事件(2)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民航B-264号三叉戟客机细节1

飞机与无人机相撞事件后续:回顾1983.9.14桂林奇峰镇机场撞机事件(3)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民航B-264号三叉戟客机细节2

飞机与无人机相撞事件后续:回顾1983.9.14桂林奇峰镇机场撞机事件(4)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民航B-264号三叉戟客机细节3

B-264号机性能数据(三叉戟2E)

乘员:机组3人 载员115人

长度:39.98米

翼展:29.87米

高度:8.61米

空重:3709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68040千克

发动机:三台斯贝RB.163-25MK512-5W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53千牛。

经济巡航飞行速度:967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3840千米​​​​

飞机与无人机相撞事件后续:回顾1983.9.14桂林奇峰镇机场撞机事件(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