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渡自愈的句子(一个人的日子)
自渡自愈的句子(一个人的日子)有了地,在老人们的指点下,他把地分成了两部分,一块种粮食作物,一块种蔬菜。这样有粮也有菜,一年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再到后来,他去找村干部,说他有力气,不愿意给村里增加负担,他要自己养活自己,希望村里给他一块地,他自己来种。父亲去世后,村里每年都给良杰送去足够吃的粮食。如今,这孩子小小年纪说出这么懂事的话,村干部不由十分感动,虽有些不放心,但看他言辞恳切,就给了他两亩地。那天很多人来帮着办丧事,小良杰哭得像泪人一样,给来的人一一磕头,嗓子都哭哑了。一个村子的人没有不流眼泪的。大家商量着,想让良杰到其他亲属家里去生活,几乎哭昏过去的良杰,却异常清醒地坚持哪儿都不去,谁家也不去。左说右劝无效,大人们只好依了良杰。12岁的良杰过起了一个人的日子。开始的时候,几乎过不下去。从记事良杰就没有离开过父亲,每天放学后,怕父亲惦记,都是一路跑回家去,每顿饭都是父亲看着他吃完——父亲说,就喜欢看他吃饭时狼吞虎
良杰还不到4岁就死了娘。
村里的人们一提起来就摇头叹息,说这孩子命苦。可小小的良杰并不觉得,因为还有爹疼他爱他。爹虽然常年有病,但爹把家里家外的事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像娘一样,甚至比娘还细心地给小良杰穿衣吃饭,有一口好吃的也要留给良杰。尤其让良杰高兴的是,每天晚上临睡前,爹都给良杰讲一个故事。爹没上几年学,但爹看过很多书,所以爹的故事又多又好总也讲不完。
伴随着爹的一个又一个故事,良杰也一天天长到了12岁,成了一个十分懂事、会帮爹干好多活的大孩子。一直拖着病身子的爹,却因操劳过度病倒在床上,三天后就离开了人世。
爹临死,拉着小良杰的手不放,断断续续地说不成囫囵句子了,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嘱咐着儿子:“你是大孩子了,我死后,你不要哭,哭也没用,要学会坚强,自己好好念书,好好过日子,不要靠别人……”爹挣扎着说了半天,最终还是不放心,到咽气也没闭上眼睛。
那天很多人来帮着办丧事,小良杰哭得像泪人一样,给来的人一一磕头,嗓子都哭哑了。一个村子的人没有不流眼泪的。大家商量着,想让良杰到其他亲属家里去生活,几乎哭昏过去的良杰,却异常清醒地坚持哪儿都不去,谁家也不去。左说右劝无效,大人们只好依了良杰。
12岁的良杰过起了一个人的日子。开始的时候,几乎过不下去。从记事良杰就没有离开过父亲,每天放学后,怕父亲惦记,都是一路跑回家去,每顿饭都是父亲看着他吃完——父亲说,就喜欢看他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儿。他也喜欢父亲慈爱的注视,那亲切的目光让他觉得温暖和幸福。父子两人相依为命地生活了这么多年,父亲却突然去了,永远地离开了他。很有些日子,他不知所措。他想念父亲,吃饭想,睡觉想,走路也想,不管干什么,父亲好像就在他身边。想得狠了,他直想去把父亲找回家来。特别到了晚上,他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大屋子里,常常不自主地伸手去摸父亲睡觉的地方,可那儿除了他所熟悉的父亲的气味,什么都没有。想着再也见不到父亲,良杰就不由自主地哭起来。哭着哭着,又想起父亲临死前说的话,父亲说,哭没有用,可是,自己光想哭,怎么办呢?
慢慢地,良杰学会了和面蒸馒头,煮稀饭、下面条和炒简单的菜,学会了洗衣服、收拾房间、打扫院子等。无论干什么,他都会先想想父亲是怎样干的。父亲喜欢清洁,良杰也把自己和家里拾掇得整整齐齐,就连锅台灶边也是干干净净的。他不愿别人看他一个人过得邋遢。
再到后来,他去找村干部,说他有力气,不愿意给村里增加负担,他要自己养活自己,希望村里给他一块地,他自己来种。父亲去世后,村里每年都给良杰送去足够吃的粮食。如今,这孩子小小年纪说出这么懂事的话,村干部不由十分感动,虽有些不放心,但看他言辞恳切,就给了他两亩地。
有了地,在老人们的指点下,他把地分成了两部分,一块种粮食作物,一块种蔬菜。这样有粮也有菜,一年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
父亲去世后不满一个月,学校开学了。小学升初中时,他考了个第八名,早就接到了入学通知书。他多想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去上学啊,但他没有钱交学费。如果父亲在,一定会千方百计地让他去读书,父亲从来不耽误他的学习。可现在,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开学那天,他在家哭了一天。没想到,第二天老师就来了,还给他带来了新书和本子。原来,学校了解了情况,免去了他的一切学杂费用。
他十分感激,下决心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学校。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了,吃上一个凉馒头,再把午餐——两个馒头一块咸菜,装进书包,骑着他那辆除去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去学校。他从来不迟到。中午,同学们都回家了,喧闹的教室变得格外寂静,他掏出馒头,一边吃一边看书、做题。傍晚放学后回到家,这个时间是他最忙的时候,他要蒸上一锅足够第二天吃的馒头,让自己吃上一顿热饭,再把脏衣服洗净晾上,这才坐下来开始做作业,一直做到很晚——这让他瘦弱的正在发育的身体觉得很累,但他一天天坚持下来了。尽管他是一个人,家里的一切事都得想着,都要他自己动手做,但他同别的同学并没有什么两样,从来不旷一天课,也没有请过一天假,并且学习成绩始终很好,初中三年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没考过一次第三。
星期天的时候,一般他要去地里干活,有时扛起锄头去锄地,有时买了化肥去撒肥料,有时背起药筒去打药。地里的活计干完后,他照例要去和父母亲说说话——第一次是,老师出的作文题目让写一位自己的亲人,《记我的XX》,他写了父亲。他回忆起父亲在时对自己的百般疼爱,也想起自己曾经不听话惹父亲生气。他好后悔,想他永远不会再做那样的傻事。晚上他睡不着觉,总想把这些话给父亲说说。可怎么才能让父亲知道呢?他去了父母的墓前,把写好的那篇作文用火柴点着烧了。老人说,这样地下的父母就可以看到了。后来他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每个星期天都要去墓地,有时采一束好看的野花儿,有时折几支碧绿的树枝,放好以后,他坐下来,觉得就像在父母身边一样。他眯缝着眼睛,一动不动地坐着,心里想着,嘴里念着,把几天里家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说给父母听,说完了心里才觉得踏实轻松些。
几年过去,良杰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除去学习之外,他比较用心的是怎么把日子过下去。一年下来,地里的粮食差不多够吃的,菜吃不完,他就委托赶集的邻居帮他卖掉,每年大约能有一百多块钱,放着作为一年的零花钱,如买油盐酱醋、学习文具等。他从不舍得多花一分钱,能省下的尽量省着。父亲去世后,他自己再没吃过一次有肉或有蛋的菜——只有过年去三叔家吃年饭,他能吃上一顿有肉有蛋的好饭。平时他一次肉蛋都没买过,他觉得吃不吃都一样过日子。
自己省吃俭用的良杰,却常常热心帮助别人。前年有地方遭水灾,学校还没来得及动员捐助,他就找到了班长,要给灾区捐钱。班长接过钱一数,吃了一惊:良杰竟然捐了30元!班长说大家都知道你一个人过日子挺难的,你别捐了。可良杰说,我是有些困难,可正因为这样,我才知道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是多么需要帮助。硬是把钱捐上了。不久,学校又发动大家为一位患白血病的同学募捐,良杰又来捐钱。老师看他拿出的一张十元人民币,折叠得十分整齐,纸币边上磨损的起了毛,知道这钱一定是放了很久,拒绝收他的钱。良杰恳切地说,这钱我是放了很长时间了,是我怕自己万一有什么事备用的,可我现在不是挺好吗,还是让同学拿走用吧。
现在,良杰已经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学习,正在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意志继续描绘着他未来的蓝图。他记着父亲的话,考上大学,他的前程才是美好的。让他的父亲和所有关心他的人欣慰的是,良杰,已经走过了或许是一生中最难走的路,不管今后的道路多崎岖,他必将是个胜利者。
(作者后记:这篇文章记载的是真人真事,2015年山东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后来发表在《祝你幸福》杂志。如今,7年过去了,良杰,这个坚强优秀的年轻人,如果当时上高一,现在应该大学毕业了。无论他是在继续求学考研,还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一定是依然在努力奋斗着,认真学习工作着,会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他,生几个如他一样聪明懂事的儿女,他的生活一定越来越美好,他的人生一定越来越精彩。深深地祝福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