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解自己认可自己(到底怎样才算了解自己)
怎么了解自己认可自己(到底怎样才算了解自己)码了这么多,总结一下一句话就是:了解自己,从培养自知之明开始。这是一件一辈子的事情,我们永远在路上:)— 记于2022壬寅年第二日,年复一年,祝愿一个美好的开端。
新年伊始,今天想讲讲关于自知之明。
我们总是听说很多话,比如知足长乐,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等等。可是这些话里面有很多理解的误区,是很不严谨的。比如知足长乐,怎么算知足呢、满足于现状吗?那样不就没有人奋斗了吗,碰到困难时说这句话不就放弃了吗。我困惑了很久。直到有一天跟一个人聊完突然明白,这句话是对的但也是有前提的。比如年轻人就是要去奋斗开拓人生,那就不能把安于现状挂在嘴边,会泄气。但当一个人执迷不悟欲壑难填时、或者中老年时,常听听这句话,可以帮助TA释怀、更好的放下执念与过去。说白了,人想要活得舒服就得平衡。欲望太多了就往回收收想想自己已有的,惰性太强就需要激励下继续向前拼搏。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始终调节自己的状态,是保持情绪稳定和舒适度的核心要素。
这就说到了下一个话题,自知之明。怎么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呢?那首先就要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我们的一生会碰到无数事情,要做无数个决策、面对无数次冲突,每一次决策和执行都会产生一个与自己平衡点的delta。如果这个delta偏离太大,就会不适、随之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所以我们在青年时期去开拓疆土,是需要不断的走出舒适区,但一路上也要注意调节,走的太远脱离了主轨道就会产生严重的情绪(内化为疾病或者个性业力),这也就是要一路尝试一路觉察的意义、循序渐进的走且走的稳一点,当自己开拓的新体验与自我疆土融为一体的时候它也就成为了你舒适区的一部分,这时候再怎么做都是舒适度高的、没有情绪内耗的。而不是硬着头皮不停的死磕,撞到头破血流一身伤时也是情绪崩溃之时--这就是急功近利的伤。所以说回来,到底怎么找这个平衡点呢?首先就是要保持日常的觉察,关注自己内心每一次被触动时的感受,修行人称为觉知。其次就是,觉察到之后要重视、要去理性分析出来,这次是哪里舒服或不舒服了、为什么不舒服、不舒服到什么程度、该不该去调整、怎样去调整。这一系列想清楚后,对自己这部分的了解就增强了--也就是内化了,后续再碰到此类事件的决策就会十分清晰而自然、不必再挂心。非常了解自己的时候人的感受是很通透的,做决策和选择的时候没什么杂念、也不纠结、不会患得患失,精神上没有内耗、舒适度和稳定度很高。而且,因为已经了解了自己的优缺点(其实应该换个词、优势和短板)并且接受了它,也不会老去评判自己或被他人的评价所影响,从而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其实真正的自信就是从这里升起来的。在这个基础上,如还能根据自己的这些优缺点审时度势的去做事情,那简直是十分美好了。所以你说,自知之明是不是很重要呢!
最后想说一点相关的几个词,自恋、自卑、自私、自大。都是以自开头,所以其实和自知之明讲的都是一回事。“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生命全程就是跟这个世界互动的过程。所以我们所有的体验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没有人例外。我们的认知再大也是局限的渺小的,认知偏差也是永远客观存在的。所以以自我为中心是没毛病的,人首先就是要了解和学习自己、对自己负责,这一步做好了才有能力与世界良性互动产生利他价值。如果我们在生命的早期没有做好第一步,就根本不会发生第二步的利他。由此可见,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是多么重要的基础。说回这几个词,粗浅的讲:以自我为中心过了头、忽略了自己与世界的互动,比如伤害到他人利益就是自私;漠视这种互动关系、甚至认为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就是自大;自知之明不端正-自我认知过高或过低,就是自恋和自卑;而恰好端正的自我认知,其实就是自信了。所以呀你看,真正的自信是不是其实很难做到呢。
码了这么多,总结一下一句话就是:了解自己,从培养自知之明开始。这是一件一辈子的事情,我们永远在路上:)
— 记于2022壬寅年第二日,年复一年,祝愿一个美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