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会开直升飞机(蒙住眼减速飞行)
刘亦菲会开直升飞机(蒙住眼减速飞行)这已不是刘亦菲第一次试水好莱坞。换来的只有大陆票房凑足两亿人民币,以及豆瓣4.9分的落寞成绩。然而不似童话故事的如梦似幻,沿途有鲜花与掌声陪她走进好莱坞。三十年后的今天,即便因出演电影《花木兰》,刘亦菲的名字登上全球热搜。两亿美金的投资,华人对花木兰的情怀,亚洲首位迪士尼真人公主的title……
三岁那年,刘亦菲在武汉老家的墙上,看到一本满是好莱坞电影海报的挂历。
嚷嚷着让姥姥拿下来,她翻了好几遍,忍不住念叨,“这里面的人都好美”。
等从挂历中回过神来,她当即就跟姥姥宣布:“将来我也要像他们那样。”
谁能想到,儿时声量微小的一句话,竟真能一点点照进现实。
然而不似童话故事的如梦似幻,沿途有鲜花与掌声陪她走进好莱坞。
三十年后的今天,即便因出演电影《花木兰》,刘亦菲的名字登上全球热搜。
两亿美金的投资,华人对花木兰的情怀,亚洲首位迪士尼真人公主的title……
换来的只有大陆票房凑足两亿人民币,以及豆瓣4.9分的落寞成绩。
这已不是刘亦菲第一次试水好莱坞。
随之而来的当然,也不是她的第一次滑铁卢。
08年,因为看好21岁的小姑娘,将是“巩俐之后的又一个巨星”——
功夫巨星成龙用一部《功夫之王》,引她进入了美国电影梦工厂的大门。
Jackie Chen&Jet Li双J合璧,《狮子王》导演明可夫掌镜,摄影指导鲍德熹以及动作指导袁和平协助……
一流的班底,匹配到的却是勉强称为二流的成绩。
17年,拿过两次金棕榈、一次奥斯卡的导演比利·奥古斯特首度来华。
一番甄选之下,刘亦菲又成为了他的首位华人女主。
以她名字倾情打造的《烽火芳菲》,国内上映近一月,最后票房不足三千万。
这或许并不是一个符合大众想象的,演员成就自我的故事。
演员和普通人最大的一点不同,便是时间附加的束缚。
普通人遇到障碍,可以摔倒了爬起来,“大不了是从头再来”。
而演员摔倒要面对的,却是一条明显更为残酷的单向法则:
时间不给他们回头路,最好的年纪没出最好的作品,错过就是错过。
出道17年,在被动抵达演艺生涯最高峰后,刘亦菲陷入了减速飞行的境遇。
从少女时期的众星捧月,一跃成为国内古装剧一线;
到随后开启好莱坞之旅,转型国际做武侠片的刀马旦;
再到很长一段时间,都市爱情里困于一个又一个角色。
刘亦菲的“演员梦”,并未如多年前她自己预想的那样,走得美好和梦幻。
尽管她也爱戏。
争取过很多大制作大卡司大场面的作品,捡起了同龄人望尘莫及的配置。
但华丽衬托之下,票房和口碑总要有大于等于一个不如意。
尽管她也爱演戏。
珍惜自己演员的形象,钻研对演戏的理解,常常在片场看书、写人物心得。
但功课交足,抓不住戏眼的她总一再被质疑、被否定。
几年前,85后小花圈里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刘亦菲的资源从不让粉失望,刘亦菲的能力从不让黑失望。”
而这,恰恰源于这个故事最无奈又最现实之处。
一位演绎了不少白月光角色的演员,在自己没准备好要做观众心口那点朱砂痣以前——
没人能强迫她。
01.被武侠“催熟”的女孩儿追溯刘亦菲刚出道时的模样,也许在不少人的记忆中已经变得模糊。
生在武汉,长在武汉。
十岁那年,因为父母离异,她随母亲移民去了美国。
期间鲜少回来,却在02年回北京时收到了一份“命运”的大礼。
这一年,十五岁的刘亦菲通过北京电影学院三次考试,成了班里最小的学生。
也是在这一年,她拍了一则房地产广告,照片被摆在朝阳门外三环路的核心地段。
几乎是前后脚的功夫,制片人游建明的电话找上了门。
简单介绍后,游建明直奔主题,邀请她出演自己新戏的女二号——
《金粉世家》的白秀珠。
稀里糊涂的刘亦菲,是在妈妈的陪同下进的组。
初到片场,迎接她的除了满地乱糟糟的电线,便是陌生的工作人员。
前一秒还陷在“长这么大也没见过那么多人”的惊慌中;
后一秒剧组的老师便通知她,“你第一场是哭戏”。
没经验,不会演,怎么哭?手足无措之余,刘亦菲当场就想撂挑子。
等到正式开始,导演这边刚喊“开拍”,她一个慌神,直接吓哭了。
以一种分不清几分真几分演的状态撑完处女秀,换来的是现场所有人都笑她。
《金粉世家》在03年3月份登陆央视,几度创下了当年全国收视率的新高。
人们在为冷清秋和金燕西惋惜之余,也记住了一个名字——
白秀珠的扮演者,刘亦菲。
她的表演虽难免稚嫩,但基本呈现出了该有的娇蛮与天真。
很多人因此对这个小姑娘有期待,期待她能扮演荧幕里的明日之星。
那段时间她自己也相信,她没准真可以成个艺术家,“像奥黛丽·赫本那样”。
奥黛丽·赫本的人生经历,是那种虽生在不完满家庭,但备受宠爱的类型。
这点,刘亦菲与她不谋而合。
周围人对她的态度,就像手中捧着的小瓷人,很是“宝贝”。
生活里,有妈妈刘晓莉无微不至地宠她。
担心她不懂事、被欺负,刘晓莉辞掉了美国的工作,不管到哪都陪着。
拍戏时剧组条件艰辛,为了能让刘亦菲好好休息,也是费尽周折。
长途跋涉,花几千块,就为买个椅子给女儿送过去。
妈妈不在的地方,又有剧组宠她。
凭白秀珠出道后,刘亦菲跟着接下了03版《天龙八部》,演神仙姐姐王语嫣。
同在片场,其他演员只要看见制片人张纪中就犯嘀咕,“胡子又要骂人了”。
但无论是张纪中,还是导演,都没有骂过一句刘亦菲。
他们总是在喊停后,和煦地叫着她的小名,“茜茜,再来一遍好吗?”
等回到学校念书,同学也都尽量宠她。
那会北电有项传统作业,学生每周要交两个小品,前提必须自己编。
由于“生活的阅历有限”,再加上拍戏又出去了半年,刘亦菲编不出来。
每每回班里,其他人都已经练得很熟了,就她傻愣,“不知道该干什么”。
而对年纪最小的妹妹,大家很是友好,就让她跑跑自己的龙套。
各方无微不至的呵护,捧着豆蔻年华的少女,避开了社会礼教的污染。
也使得她因此,拥有了演技之外更重要的东西——
生机勃勃的灵动,以及清透干净的纯真。
以上两样,随便只一个拎出来,都是彼时娱乐圈名利场的稀缺品。
而循着这特有的气息,05年《仙剑奇侠传》的赵灵儿找到了她。
同样是世俗与规则外的自然之人,她们都灵气十足,也还有些稚气。
那会,演李逍遥的胡歌还是个新人,到了片场难免紧张。
但他却说,只要一看到刘亦菲那扮相就不紧张了,因为她“太美了”。
这部剧最后不但成就了一位新生代小生,闪着光的赵灵儿也被载入了电视剧史册。
而《仙剑》后的一年,《神雕侠侣》的小龙女又找到了刘亦菲。
金庸的原著里,描述小龙女是不仅明艳绝伦、冰肌玉骨,还不谙世事。
在街上饿了,她会拿起人家的东西就吃,不知该给钱。
店家看她漂亮,又天真可爱,都不跟她计较。
刘亦菲演小龙女,便是让挑剔的人们相信了:
这种超脱世俗理解的可能是存在的。
拍这些剧时,小姑娘的内心几乎透明,护着她走进了一个个天仙的角色。
然而她走得越好,越靠近别人需要仰视的巅峰——
就越印证了那个成长的事实。
在所有人顾不到的地方,总有灰暗时刻要自己面对。
刘亦菲的身世,出道起就是坊间谈资,也给她镀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02年《金粉世家》片场,有记者采访环节,“当时她们母女逢人就打招呼,不拒绝任何采访,有时还主动问你一大堆问题”。
四年后《神雕侠侣》播出,再去采访她们,“虽然还是很礼貌,但对人戒备”。
为什么变了?
妈妈刘晓莉对此解释道,“这两年受了不少传言的伤害”。
凭什么十五岁的年纪就能考进北电?
凭什么出道就能拿下大热资源《金粉世家》?
凭什么一路走来,永远这么顺风顺水,备受宠爱?
一个叫陈金飞的富商,围绕着继父、义父、教父、干爹等名号,渐渐浮出水面。
关于这个人,刘亦菲和妈妈之前在很多采访里都表现得模棱两可。
她们否认过干爹很有钱,否认过签约陈金飞的公司,否认过带资进张纪中的剧组……
但05年,一场名为“刘亦菲十八岁成人礼”的宴会,推翻了这一切。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张纪中等圈内幕后大腕,黄晓明林志颖等群星纷纷出席,甚至还有文化部的官员亲自到场……
而那个为宴会豪掷180万的男人,也不可避免地,走到了台前。
那晚的盛况被媒体大肆报道,又延伸出一系列“可考的真相”:
原来刘亦菲回国不久,就签约了陈金飞的红星坞公司,有七人的团队服务于她。
原来那条让她成功进入《金粉世家》的地产广告,正是位于陈金飞的名下。
原来“考北电,不需要考中文,只考英语和表演”,原话就出自陈金飞。
甚至原来让天仙大火的《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制片人张纪中在工商局一查,持有红星坞10%的股份……
人们对这些边角料的议论,由富商干爹与美艳妈妈的利益纠葛,到感情羁绊。
最后,落到了和刘亦菲的关系上。
那时,只要一出现在镜头前,刘亦菲就会面对各种“劲爆”话题。
不认识的记者问她,有人说你14岁秘密堕过胎?
她听完怒斥,“我不想对这些无聊的问题发表看法”。
网络上又有人指名道姓,说她本来是男的,还在美国做过变性手术。
好事者想求证,她冷脸拒绝,“我觉得你们太过八卦”。
“嗡嗡”的声音全挥开了,可妈妈却告诉她,“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你的脾气”。
慢慢的,她也学会沉默不回应,或者,用最圆润的方式打回去。
当终于有记者表示,她的谈吐完全像个成年人时——
她叹了口气,“我不成长没办法呀!像你们问的全是很成熟的问题,我必须像成熟的人那样回答”。
神仙姐姐也好,天仙也罢,无法一直生活在过度的宠爱和保护的真空中。
一如外面的世界,并不会跟一个毫无阅历的女孩儿客气。
《金粉世家》《天龙八部》《仙剑奇侠传》《神雕侠侣》。
从十五岁起,刘亦菲就连着在自己的履历上画下了四个感叹号。
可即便周围人依旧宠她捧她,她自己却悄悄学会了成熟人的技能,苦恼。
每天都有很多采访要做,有很多人要接待,有很多演戏无关的疑问要解答。
但面对长枪短炮,她“对自己和别人都没有安全感”——
“找不到梦想和突破点,你说奥黛丽·赫本也整天应付这些事吗?”
娱乐圈的阅历,让她对成长有着清楚又迷茫的疑问:
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或者说,自己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然而在重复被动的接戏演戏澄清中,她看不清想要的答案。
对刘亦菲来说,她的十九岁注定是一个微妙的年纪。
作为演员,天仙的赏味期已临近,她无意再重复以前的戏路;
作为少女,她又迫切地想要找到别人喜爱下,最真实的自己。
在推掉很多电视剧的“仙女”角色后,刘亦菲决定继续念书。
听朋友说耶鲁有最好的表演系,她一声不响到了美国。
以普通考生身份参加面试,这段经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记得无比清晰:
“那天我抽到莎士比亚片段,就拿着一把椅子演,得跪在椅子上,把那儿当阳台。”
最后她也如愿,拿到了耶鲁面试通过的通知。
但与此同时,一部电影的试妆电话找到了美国。
电话里,选角导演神神秘秘地,也不告诉她男主是谁。
只透露这片是纯好莱坞班底,外加“国内两个顶级大咖”。
充满诱惑力的机会一下摆着了,求学路走到一半的刘亦菲也犹豫了。
考虑再三,她选择回到北京,回到经纪人的身边。
这才有了后来在戛纳,电影《功夫之王》仅放映几分钟片花——
好莱坞最大的经纪公司CAA、签下章子怡和成龙的威廉·莫里斯就一起找到了她。
为什么会加入威廉·莫里斯?
当中最大的原因之一,莫过于成龙。
彼时接受采访,功夫巨星只要被问到刘亦菲,言语里没有不称赞的:
“这个小鬼好可爱,她有舞蹈底子,打起来很好看,加上放胆演出,令我很意外。”
“巩俐、章子怡只是踏进了好莱坞的第一步,后来能不能跟上,也不好说;
刘亦菲是不错的演员,认真又谦虚,能说流俐日语、英语,将来一定有成就。”
08年,是刘亦菲生命中一段闪耀着光辉的日子。
那时,陆续有好莱坞的剧本送到她手里,来自国内的就更是不计其数。
从小荧幕到大银幕,从内地到好莱坞,从天仙到未知数……
这看似是一个平步青云的开始。
而这一年,她也才仅仅二十一岁。
正当所有人都期待着年轻的刘亦菲能够大展拳脚的时候——
她却从大家的视野里消失了。
就像一支激扬的交响乐,刚演绎完最振奋的章节,人们正等着下一乐章响起,一切戛然而止。
那是放空的两年,刘亦菲主动褪下了“明星”的光环,重新当回了学生。
表演、武术、语言、耍剑、舞蹈、音乐……
这些课程占据着她的时间表,将她逐一分块,再填满。
她单方面相信,这些能帮助她“分解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去做一个更好的演员。
但她并不知道,此时的国内,小花群起。
而演艺圈,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改头换面。
09年,《仙剑奇侠传三》带出了一批与刘亦菲同龄的女演员。
杨幂因饰演唐雪见而走红,此后就没离开过古装剧。
那一年的时间,电视里轮番播着她的《美人心计》《红楼梦》《狄仁杰前传》……
但最重要的,是她那部名叫《宫》的穿越剧,正在横店紧张拍摄。
而凭着龙葵为观众所知的刘诗诗,彼时也驻扎在横店。
她拍的同样是一部清宫穿越剧,《步步惊心》。
三人里年纪最大的是唐嫣,则在都市剧《爱情真善美》里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曾经给刘亦菲递剧本的那些人,因为选择多了,留给她的注视自然少了。
再看“不那么靠谱”的好莱坞,变数总是太多,后续也没有跟上。
10年以前,一直都是机会找到她,她从未跟谁真的去争过什么。
10年以后,身处更迭中心的刘亦菲似乎意识到了这点,回国是她“自己的决定”。
而国内市场呢?
对她始终是温柔的,不然也不会给她留下一角——
85后女演员中,席位空缺的刀马旦。
成龙当初给的肯定,刘亦菲显然听进了心里。
否则他送的威亚服,也不会被从《倩女幽魂》一直穿到《四大名捕》里。
她抓着这一角,一路施力,全然不顾中间的辛苦。
头发绞进鼓风机,大喊着停,众人只当是入戏;
吊威亚头撞横梁,下来大概看看,没事继续上;
早年颈椎受过伤,打戏强度一高,僵起来动都动不了。
从好莱坞归来的刘亦菲,把自己弄得一身伤,可换来的结果呢?
票房和口碑告诉她:
她的确有不错的功夫底子,但可惜的是,没有与之匹配的演技。
蒙着眼,心无旁骛,为心中的目标拼命努力了。
但这所谓的目标具体是什么?答案其实一直很模糊。
她想做个好演员,所以黄金期放下一切去学习。
但后续做好演员的野心没跟上,也没有明确的执行力。
她要求自己必须有突破,要求角色必须不一样,得走出安全区。
但自始至终散发出的感觉,是对身边的所有都很佛系。
就像《四大名捕》里的无情,神韵应该是冷漠又傲气,文雅又温润的。
但放在她身上,只有单一的平静,最多再加点眼神习惯性放狠。
她没能释放出那种层次丰富的沧桑感。
原著作者温瑞安点评她的表演,用了十二个字,“点到为止的艳,不可方物的美”。
细品这整句话,其实除了外形,什么也没说。
说到底,刘亦菲并不适合演绎有深刻苦痛的人。
她没有体验过为斗米折腰的窘迫,也没有见识过市井深处的脏污。
她的站姿总是那么优雅挺拔,刻意的造型只会让她格格不入。
然而一个真正的刀马旦,又怎可能不去触碰那些深刻苦痛?
03.不像刘亦菲的刘亦菲是从什么时候起,观众开始“弄丢”她的?
没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曾经所有人都夸刘亦菲好,刘亦菲也在她认为好的路上努力了。
究竟为什么,还是不行?这个问题一度困扰过她。
好朋友张靓颖曾提到,刘亦菲在录节目时情绪崩溃过。
“躲到厕所里大哭,然后像没事人一样,回来继续工作。”
她就是想不通,纠结过,愤怒过,也难受过。
带着这种割裂的情绪,继而扎进了一部接一部悬浮的爱情片游移。
《露水红颜》里,她演为爱醉生梦死、癫狂若痴的女神刑露;
《夜孔雀》里,她演与三个男人爱恨纠葛的留学生埃尔莎;
《致青春》里,她演对爱情小心翼翼的灰姑娘苏韵锦……
这些色彩不一的女人啊——
没一个是她能敞开双臂,拥抱住,然后惊艳众生的。
撕下天仙和刀马旦的标签,越演越不像自己。
每次抒发情绪都靠大幅度表情,做出来的样子既不刘亦菲,也不角色本身。
连着好几年下来,刘亦菲应该是什么样?观众都记不清了。
她仍是个演员没有疑问,但她蒙住了会流泪的眼睛,也蒙住了自己的心。
不知有谁还记得,早年的她不是这样的。
喜恶悲欢,小情绪总能在不经意间流露;
能说会辩,口齿还有些或真实或圆滑的小伶俐。
“我觉得小龙女这个角色,我非常有信心。”
她敢说,也说得明白。
而这,是很多人曾经爱过的模样。
但现在的刘亦菲,接受采访时有个最明显的变化——
掉书袋重于表达,弯弯绕多于真情实感。
为了《三生三世》宣传上节目,主持人想让她来番剖白,问她有没有被原著的爱情打动?
她却只回答:“电影的创作以剧本为主。”
然后,续接了一堆“原著如何丰富剧本”的规则道理。
《烽火芳菲》上映,人家想烘托下她突破不易,就问她演一个寡妇有什么感受?
她直接跳出来:“一千个人一千个感受。”
接着,又着重去解释伟大的导演要求演员的都有哪些。
始终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体悟。
观众读不懂这些教条的理论发言,也连带着读不懂这个模糊的女演员。
反复的费解之后,就纷纷丢掉了想再去了解她的心情。
而等到《花木兰》登陆海外,刘亦菲又一口流利的英语配合专访,换来的却是这样一句评价——
“只有我没听懂她在说什么吗?感觉不是在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国内观众的我们,其实早已见怪不怪。
她的那种封闭,是可以很直观地察觉到的。
如今的刘亦菲,说比起奥黛丽·赫本,更喜欢另一位女演员——娜塔莉·波特曼。
因为几年前她看了部电影,叫《黑天鹅》。
一个曾经优雅的天鹅,在舞台上不停地旋转,跳跃,纠结,分裂。
直至有一天,坠向了不疯魔不成活的黑暗。
娜塔莉·波特曼片里的一整段表演,震到了刘亦菲:
“原来演员可以这样,戏里戏外只负责征服自己,我理解那种付出,也喜欢这种状态。”
打那时起,她就开始有意无意的,去追随娜塔莉·波特曼。
但又要小心地,避免电影里那种黑化疯魔的结局。
两相矛盾下,她便总结出了一条要义:
“曾经的我很在乎别人怎么看,但现在的我只在乎自己怎么感受。”
《花木兰》上映后,接受媒体专访,又被问到“你对观众的评价有什么看法?”
刘亦菲给出的答案是“自己都尊重,并且非常爱”。
但她仍不忘补充一点:
“对我来讲更重要的,是投入到花木兰的喜怒哀乐中,而不是大家怎么看待刘亦菲。”
一刀切之下,她的心安宁了。
但与之对应的,是世界自此变得密不透风。
一个人把自己藏了起来,不想走出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
关于迪士尼公主花木兰的选角,一直是国内瞩目的新闻。
《帝国》杂志曾发文,提到过这方面的幕后故事。
剧组在甄选角色时,要求饰演花木兰的女演员满足几点:
1.必须为华人女演员;2.必须会英文;3.必须会武术;4.必须有专业的明星素养。
以上这些,基本算是为刘亦菲量身制定的。
然而强光环的花木兰注定要告别,前方还有什么样的角色在等她?
追着儿时懵懂的梦,她飞过了很长很长的路,也获得了不少的仰慕。
但现在,这份仰慕似乎到了必须要面对现实的时候。
刘亦菲说她一直相信,自己是有在偷偷改变的。
不过这改变不是为观众,也不是为所谓的颠覆。
而是“为自己的心,为我作为一个演员的心”。
我们毫不怀疑,剥开软弱的部分,会在她身上看到那些空间或者可能性。
只是我们也更期望,她可以尝试着打开这一面,拿出来,然后来分享。
毕竟对更多的观众来说,最暖人胸怀的的一件事——
莫过于看见一颗美丽优雅的心灵,能对自己坦诚相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