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秦承汉制是哪个制度(汉承秦制可以延续四百年)

秦承汉制是哪个制度(汉承秦制可以延续四百年)所以说,商鞅其实是天纵奇才,只可惜一生之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才华得到了应用,至于他的天道之术和王道之术是什么,只怕谁也不知道了。王道和天道都做不到这一点,唯有霸道可以。秦国最早是有很清晰的战略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一扫六合,统一天下。但是怎么做,历代秦王的脑子都不太够用,所以只能广纳贤才。商鞅,初入秦的时候还叫公孙鞅,三次觐见秦王,先后讲述了天道、王道和霸道之术,终于摸对了秦王的脉。原来秦王不仅仅胸怀天下,而且还很着急,恨不得第二天就能一统天下,起码也得让秦国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强大起来。

汉承秦制是历史的客观存在,我虽然不是学历史的,但是好歹也学过法制史,对于这个认知,一般无论在法学界还是历史学界,都没有什么异议。

但是问题出来了,汉承秦制,结果两汉延续了四百年,而秦帝国本身却二世而亡,那么秦制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呢?

其实啊,若是死啃着秦制有没有用来争论,只怕是很难争出一个结果来,但不如跳出来,放大格局来看,我们会发现事实有时候也挺简单的。

秦承汉制是哪个制度(汉承秦制可以延续四百年)(1)

虽然汉承秦制,但是秦王乃至秦始皇和汉朝初期的几个皇帝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战略布局和执法理念的区别。

秦国最早是有很清晰的战略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一扫六合,统一天下。

但是怎么做,历代秦王的脑子都不太够用,所以只能广纳贤才。商鞅,初入秦的时候还叫公孙鞅,三次觐见秦王,先后讲述了天道、王道和霸道之术,终于摸对了秦王的脉。

原来秦王不仅仅胸怀天下,而且还很着急,恨不得第二天就能一统天下,起码也得让秦国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强大起来。

王道和天道都做不到这一点,唯有霸道可以。

所以说,商鞅其实是天纵奇才,只可惜一生之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才华得到了应用,至于他的天道之术和王道之术是什么,只怕谁也不知道了。

其实当时东方六国也在变法,只不过都没有坚持下来,所谓的强盛也就只是昙花一现了,只有秦国,虽然商鞅后来身死,但是法却留了下来。

只是可惜的是,商鞅只留下了霸道之术,足以让秦国一扫天下,但是统一天下之后怎么办,秦王却不惜得问他,也许是没来得及吧。

秦承汉制是哪个制度(汉承秦制可以延续四百年)(2)

所以这里可以得出结论,历代秦王,包括秦始皇,他们虽然也做出了不朽功业,但是目标很远大,目光却不甚长远,只是选对了路,走着走着,就成功了。

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失去了最大的人生目标,至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都是“洒洒水”啦,即便是寻仙炼丹,也不足以满足秦始皇的雄心壮志。

但雄性虽在,秦始皇也不知道怎么管理这个庞大的统一帝国,唯一的办法还是商鞅留下的那些东西,再加上秦始皇本人的一些创新,但基本没出套路。

而且天下一统,也不需要广纳贤才了,非但不需要广纳贤才,还得提防着这些贤才闹事。特别是儒生,居然说:陛下怎么当皇帝,还真得我们这些儒生教一教。

这还了得,老子怎么当皇帝还用你教!于是,焚书坑儒,这还不算,全国除了实用的技术类书籍,其他的全烧。

于是,秦帝国的科技树点歪了,帝国皇帝和上上下下的官吏,与民间的知识分子成了敌对关系。

秦始皇并不知道实用技术是需要以政治理论和哲学理论来指导的,否则就是一把双刃剑。

秦承汉制是哪个制度(汉承秦制可以延续四百年)(3)

不过话说回来,汉高祖刘邦的格局其实比秦始皇还差,但是他这人有两个优点,一个是能用人,一个是能听劝。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刘邦果然吃饱了。

都说秦法严酷,密如凝脂,但是刘邦在大的指导思想和执法理念上却选择可正确的模式。

比如著名的“约法三章”。约法三章其实只是个原则性法律文件,具体的操作还是跟着秦制走的,但是一个“约”字,却让刘邦在法制史上留下了重彩的一笔。

一个约字,让刘邦得以顺利的进入关中,一个约字,汉军得了人心。

一个约字,让关中父老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法律不是统治阶级或者军阀强加给我们的,而且可以大家坐下来商量的。

谁说中国没有民主?数千年前的刘邦就首先在立法上做到了。

再往后,约法三章变成了九章律,在具体实施上,一个弱女子的上书就改变了严刑峻法的实施,那种动不动就砍手砍脚,打几百板子的刑罚被废除;与民休息的政策也得以实施。

虽然汉承秦制,但随着指导思想和执法理念的变化,秦制中那些残酷的,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律条被修改或者废除了,人民终于得以在严刑峻法中松了一口气,能够享有一些生产和生活的自由了。

这就是汉朝统治者比秦始皇高明的地方了,他们广纳贤言,认识到民力和民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适当的时候与民休息,给人民一点点财产自由,生活自由,他们才会变成不断为帝国提供粮税的永动机啊。

秦承汉制是哪个制度(汉承秦制可以延续四百年)(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