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战争到底有多厉害(潜艇老兵回忆34年前的一次水下出征)
潜艇战争到底有多厉害(潜艇老兵回忆34年前的一次水下出征)当年的南沙参战,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可谓多矣,有的艇员在出征前一天接到“父病故、速回家”的电报,他擦干眼泪,毫不犹豫地随艇参战;有的爱人来部队生孩子,不足满月就送回老家;还有的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勿勿赶回部队。而我探亲刚到家仅几天,就被“见电速归队”的电报摧回了部队。作为军人,能到前线参加战斗是最大的荣誉,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照完相后,开始理发,剃了光头,拎起了远航包(记得里面装着亚麻裤头背心、线袜子、圆口布鞋、茶缸、笔记本,还有一瓶六合维生素药片,一只清洁剂,部队首长慰问的一条阿诗玛香烟),昂首挺胸奔向战舰、奔赴战场。出征前,我没有写遗书,也没有照遗像,更没有告诉家人。多少天后,家中收到了我寄自XX的书信,来信不解地问怎么到了XX?我回信中轻描淡写地说帮助海南建省来了。战友们表情严肃,谁也不说话,默默地在整理着物品,艇员宿舍里笼罩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氛围。记不清是哪位名人说过,出征者
文丨丁福平
又到一年建军节。在庆祝建军九十五周年之际,作为一名曾服役十几年的潜艇老兵,格外怀念那段无比自豪、无上荣光的军旅生涯,在美丽富饶的黄海之滨,在风景如画的南海宝岛,在浩瀚无垠的大海深处,从近海到远海,从浅蓝到深蓝,祖国的万里海疆,都曾留下我们青春的航迹,尤其是赴南沙执行战斗任务的时光,更是难以忘怀。
34年前,我有幸参加了一段南沙军事斗争,那水下战斗航行的30个日夜,令我梦萦缠绕。
那天深夜,我艇接到赴南沙参战的命令,全艇官兵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仅仅用了平时备战备航速度的一半时间,就完成了一切出航准备工作,义无返顾地奔赴战场。正如舰队党委在慰问信中称赞的那样:“你们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坚决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认真履行着中国军人应有的职责,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捍卫祖国主权的斗争中去。”
出征前,我没有写遗书,也没有照遗像,更没有告诉家人。多少天后,家中收到了我寄自XX的书信,来信不解地问怎么到了XX?我回信中轻描淡写地说帮助海南建省来了。战友们表情严肃,谁也不说话,默默地在整理着物品,艇员宿舍里笼罩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氛围。记不清是哪位名人说过,出征者的脸上都有一副可怜相。可我的战友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刚毅的神态,那坚定的眼神分明在说,为祖国而战,神圣而光荣。一种紧张的兴奋心情支配着我,但绝对没有害怕,没有退却,更没有犹豫。“中国人民解放军XXⅩXX部队司令部封”字样的封条贴在了壁柜上,床头柜里放着家庭的通信地址,那是为了“光荣”之需。
记得一个晚上,电视中心的战友鞠成立把我叫了过去,“走后门”给我录制一段影像作为纪念。我坐在摄像机前,微笑着面对镜头,说出了自己的内心话。当战友拥抱我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流满面,复杂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任凭眼泪流淌。那情那景,仿佛刻在脑海里,历历在目。尽管已到花甲之年,很想再看看年轻时的自己,看看着军装时的模样,但我不敢看,尤其是那段所谓的“事后交代”。几年前,在一位济南战友家里,两位军嫂看后,曾“感动”地热泪盈眶。
出征前的上午,全体参战官兵在椰树下合影留念。我们班7名战友着装整齐、军容严整地照了一张“全班福”。我班是一个英雄的群体,曾涌现出2021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赵凤全、荣立个人二等功的人民警察夏偿和、为保卫国家财产牺牲的烈士张淼。
照完相后,开始理发,剃了光头,拎起了远航包(记得里面装着亚麻裤头背心、线袜子、圆口布鞋、茶缸、笔记本,还有一瓶六合维生素药片,一只清洁剂,部队首长慰问的一条阿诗玛香烟),昂首挺胸奔向战舰、奔赴战场。
当年的南沙参战,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可谓多矣,有的艇员在出征前一天接到“父病故、速回家”的电报,他擦干眼泪,毫不犹豫地随艇参战;有的爱人来部队生孩子,不足满月就送回老家;还有的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勿勿赶回部队。而我探亲刚到家仅几天,就被“见电速归队”的电报摧回了部队。作为军人,能到前线参加战斗是最大的荣誉,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
肩负着神圣的使命,驾驭着钢铁长鲸,劈波斩浪,驰骋在南沙海域。在水下战斗生活的日子里,我和战友们生活在狭小、高温、高湿的环境里,战胜晕船呕吐,以顽强的毅力,时刻准备着为祖国而战。水下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在二氧化碳含量超标的空气中生存;看不到日月星辰,分不清白天黑夜,不知道刮风下雨,也不辨东西南北。映入眼帘的只是仪表、仪器和阀门,还有一群赤背、有血性的男儿。我们头顶轻浪,脚踏碧波,俯首难觅潺潺流水的小溪,仰头不见蓝天白云。就这样,我们在祖国的南海深处战斗生活,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捍卫了南沙主权。
钟情海军蓝,
浪花爱得深。
当过潜艇兵,
终身潜艇人。
退伍不褪色,
退休不褪心。
海上狼烟起,
有令披征尘。
☆作者简介:丁福平,河南范县人,长期在潜艇部队服役,转业到濮阳市公路局,现已退休。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