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秋美文原创(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美文原创(月到中秋分外明)月到中秋分外圆,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在团聚的日子里,能够放下手头忙碌的工作,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坐上拥挤的列车,回到家乡,回到家里与父母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品美酒、美食,抬头赏月,吟咏诗歌,“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何尝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啊!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加强感情的重要媒介。据史书记载, 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凡的来历。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

中秋美文原创(月到中秋分外明)(1)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得此名。据史书记载,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美文原创(月到中秋分外明)(2)

中秋美文原创(月到中秋分外明)(3)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的夜空中一轮皎洁的明月形如玉盘一样非常圆润,所以就有“月到中秋分外明”之美称。我国民间把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辛苦忙碌了大半年的人们都提前买好了紧俏的车票往家赶,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中秋美文原创(月到中秋分外明)(4)

农历八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田野里的许多庄稼都已经开始收获了,因此中秋节也是人们庆贺丰收的节日之一。每到中秋之夜,人们围坐在桌边,一边举头欣赏皎洁的明月,一边品尝着汗水浇灌的丰收果实——月饼和各种水果、菜蔬,一边收听收看着各种视听佳作,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不从内而外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吃着自己汗水浇灌的果实,比什么都甜。

中秋美文原创(月到中秋分外明)(5)

中秋美文原创(月到中秋分外明)(6)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加强感情的重要媒介。据史书记载, 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凡的来历。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在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的习惯还有赏月背诗的习俗。历朝历代迁客骚人面对皎皎明月,诗兴大发,一挥而就,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福。当人们品尝过美食,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或阳台上,热热闹闹的享受天伦之乐,抬头欣赏着皎洁的明月,不由自主背诵出几首记忆中写月的诗歌,真的是一件“赏心悦事”。

中秋美文原创(月到中秋分外明)(7)

中秋节里,除了吃月饼、赏月,很多地方还有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如观潮、吃桂花饼、喝桂花酒、猜谜等等,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

中秋美文原创(月到中秋分外明)(8)

中秋美文原创(月到中秋分外明)(9)

月到中秋分外圆,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在团聚的日子里,能够放下手头忙碌的工作,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坐上拥挤的列车,回到家乡,回到家里与父母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品美酒、美食,抬头赏月,吟咏诗歌,“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何尝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