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嘉能可是矿业巨头吗(嘉能可时隔3年重启与力拓合并)

嘉能可是矿业巨头吗(嘉能可时隔3年重启与力拓合并)3年前,受矿业寒冬冲击,全球大宗矿产巨头嘉能可一度因债务压顶濒临破产。3年后,大宗熊牛轮转,嘉能可不仅辗转腾挪化解了资金链危局,还手握大笔现金,为下一次扩张、交易奠定了基础。9月8日晚,总部位于瑞士巴尔的全球大宗矿业巨头嘉可能宣布,由该公司及其股东卡塔尔主权基金(QIA)组成的财团,与中国一家民营能源企业中国华信集团(CEFC)达成协议,前者将把其持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14.16%的股权,转售给后者。华信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此次交易对价金额约为91亿美元(约合597亿元人民币)。不过,对合并计划传闻,力拓集团和其大股东中铝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均回应称:“未收到此消息,不予置评。”嘉能可“翻身”瞬息万变的矿业市场可谓“三年河东,三年河西”。

嘉能可是矿业巨头吗(嘉能可时隔3年重启与力拓合并)(1)

导读

对合并计划传闻,力拓集团和其大股东中铝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均回应称:“未收到此消息,不予置评。”不过,资本市场目前最为关注的是,对于业绩大翻身并手握现金的嘉能可而言,接下来的扩张还有哪些计划?

据英国《金融时报》(FT)援引分析观点称,全球资源贸易巨头嘉能可或将重启其与铁矿巨头力拓合并的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即使在大宗商品市场复苏的当下,嘉能可重启合并计划依然有着现实意义。合并不仅能使嘉能可扩大贸易规模,也能丰富力拓集团的收入来源。

不过,对合并计划传闻,力拓集团和其大股东中铝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均回应称:“未收到此消息,不予置评。”

嘉能可“翻身”

瞬息万变的矿业市场可谓“三年河东,三年河西”。

9月8日晚,总部位于瑞士巴尔的全球大宗矿业巨头嘉可能宣布,由该公司及其股东卡塔尔主权基金(QIA)组成的财团,与中国一家民营能源企业中国华信集团(CEFC)达成协议,前者将把其持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14.16%的股权,转售给后者。华信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此次交易对价金额约为91亿美元(约合597亿元人民币)。

3年前,受矿业寒冬冲击,全球大宗矿产巨头嘉能可一度因债务压顶濒临破产。3年后,大宗熊牛轮转,嘉能可不仅辗转腾挪化解了资金链危局,还手握大笔现金,为下一次扩张、交易奠定了基础。

嘉能可一直被视为矿业界的传奇公司,40多年来从资源贸易商起家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成为一家集开采、冶炼、生产和贸易为一体的大型资源贸易巨头,公司同时在伦敦及香港上市。2016年世界500强名单中,嘉能可排名第14。

近10年来,嘉能可频频依靠过桥贷款、债券及股权融资等激进式并购扩大规模。2013年5月,嘉能可历时1年半完成了对瑞士另一家矿业巨头斯特拉塔的并购交易。合并之后的嘉能可斯特拉塔是世界第四大矿企,在铜,镍和煤炭等业务都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唯一缺乏优势的大宗商品就是力拓集团主营的铁矿石业务。

2014年,嘉能可就把并购目光放到了全球第二大铁矿巨头力拓集团身上,并向后者提出了收购要约。但由于2014年下半年大宗寒冬冲击,铁矿、铜等金属产品的价格持续暴跌,嘉能可给出的报价未能打动力拓高层及股东。最终,嘉能可的并购邀约被力拓以“不能给股东带来最大利益”为由拒绝。

也同样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嘉能可自身的业绩也开始受到矿价下跌拖累,2015年,嘉能可营收额下降23%至1700亿美元,全年净亏损49.64亿美元,并背负着超300亿美元的负债。

情况从2016年开始好转。随着中国等大宗消费国经济增长向好和去产能的推进,铁矿、铜、锌、铝等矿产品价格纷纷反弹并刷新2年来新高,嘉能可的业绩和股价也随之上涨。

财报显示,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嘉能可2016年经调整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02.68亿美元,其中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3.79亿美元,成功扭亏。而嘉能可在伦敦上市的股价在2016年全年涨幅超过了200%。

今年8月中旬,嘉能可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在上半年实现高达24.5亿美元的净利润,远高于去年全年13.79亿美元净利。在利润指标外,现金流大幅上涨88%至52亿美元,负债率同比下降11%至139亿美元。

赚得盆满钵满的嘉能可,在今年开始在战略上进行全方面布局。一方面,为了部署铜、锌、钴等产品,向Fleurette Properties Limited附属公司购买Mutanda及Katanga的股份。

年初完成上述并购后,嘉能可同时也有意扩大煤炭资产规模。今年6月,嘉能可还以“半路杀出程咬金”的方式,与山东兖煤多番加价竞购力拓位于澳大利亚的联合煤炭。一连数月的并购大战最终以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分享协同效益而握手言和。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