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隐身战斗机测试(隐身无敌从隐身战机的)
歼20隐身战斗机测试(隐身无敌从隐身战机的)所谓隐身战斗机的“野兽模式”,就是隐身战斗机舍弃自己的部分隐身性能,不仅用内置弹仓携带武器,同时也像常规布局战斗机一样,使用外置武器挂架,在机翼下挂载各种武器弹药。从目前F-22战斗机和F-35隐身战斗机的“野兽模式”上来看,其“野兽”模式下所携带的武器弹药主要是对地攻击弹药。为了让各位读者对这个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本文今天就以隐身战斗机的“野兽模式”作为切入点,带各位读者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EA-18G曾“击落”过F-22实际上,不仅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对F-22隐身战斗机实现了“击杀”。在美国空军与北约的联合军演中,欧洲的“台风”战斗机也曾成功对F-22隐身战斗机取得了“击杀”战果。那么问题来了,包括歼-20在内的隐身战斗机究竟是否真的像大部分人所想象的那样,能够解决目前各国空军所面临的实战问题?隐身战斗机的发展未来又如何?隐身战斗机该往何处走?
战斗机隐身化,是目前世界各国空军的发展方向之一。不仅中国、美国、俄罗斯这样的航空强国在战斗机隐身化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算是一些中小型国家,比如韩国、土耳其也都有属于自己的隐身战斗机项目。
那么,是否只要让战斗机实现了隐身化,那么就能够极大地提升现代空军的战斗力?
韩国的KF-X隐身战斗机设计方案
如果仅从战斗数据上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包括美国空军的“红旗军演”中,常规情况下,隐身战斗机对非隐身战斗机都能够取得一个非常漂亮的战损比。而有常规情况自然也就有非常规情况,“红旗军演”中被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击落”的F-22隐身战斗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EA-18G曾“击落”过F-22
实际上,不仅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对F-22隐身战斗机实现了“击杀”。在美国空军与北约的联合军演中,欧洲的“台风”战斗机也曾成功对F-22隐身战斗机取得了“击杀”战果。那么问题来了,包括歼-20在内的隐身战斗机究竟是否真的像大部分人所想象的那样,能够解决目前各国空军所面临的实战问题?隐身战斗机的发展未来又如何?
隐身战斗机该往何处走?
为了让各位读者对这个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本文今天就以隐身战斗机的“野兽模式”作为切入点,带各位读者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野兽模式”的起源——回归现代空军本质的需要所谓隐身战斗机的“野兽模式”,就是隐身战斗机舍弃自己的部分隐身性能,不仅用内置弹仓携带武器,同时也像常规布局战斗机一样,使用外置武器挂架,在机翼下挂载各种武器弹药。从目前F-22战斗机和F-35隐身战斗机的“野兽模式”上来看,其“野兽”模式下所携带的武器弹药主要是对地攻击弹药。
没错,用更加通俗的话来讲,目前隐身战斗机的“野兽模式”,其实就是为了解决隐身战斗机的对地攻击问题而诞生的一种作战模式。
“野兽模式”下的F-35战斗机
如果把这个问题更进一步拆分,实际上就是隐身战斗机在隐身性和单次攻击效果最大化之间的矛盾。要讨论这个问题,就需要先讨论下现代空军的本质。
现代空军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为了攻击最终目标!现代空军在诞生之初,仅仅是为地面炮火提供校射,并为地面部队的进攻提供情报支持。而随着战机性能的提升,战机开始直接加入攻击行列,对敌人的地面、海面目标直接进行攻击。
空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是的,现代空军的最终目标都在海面和地面上,并不在空中。所有的空战行为,最终都是为了攻击敌人目标的这个终极目的而存在的,空战,以及早期以纯空战作为主要设计目标的战斗机,都只是现代空军为了达成自己最终作战目的的途径和手段而已。
如果看懂了现代空军的本质,那么就就能够很容易理解目前隐身战斗机的“野兽模式”了。美国空军的F-117A隐身战斗机,因为早期隐身技术的不完善,不仅不具备相应的空战能力,甚至其弹药携带量也有限,导致对重要目标进行空袭时,需要出动更多的F-117A。
F-117A并没有空战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F-22“猛禽”战斗机出现了。“猛禽”隐身战斗机不仅能够执行一定的对地攻击任务,还能够直接进行空战,在隐身化时代下,直接实现了“战斗机 攻击机”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一架具备隐身能力的多功能战斗机。
“野兽模式”F-35与常规F-35的性能对比
但是F-22战斗机和后来诞生的F-35战斗机,并没有解决F-117A战斗机上就存在的隐身性和单次攻击效果最大化之间的矛盾。隐蔽性更好的内置式弹仓,既成为了隐身战斗机战力增幅的助力,也成为了限制隐身战斗机单次对地攻击能力的门槛。在这种情况下,破坏隐身战斗机核心竞争力的“野兽模式”,反而成为了隐身战斗机的标配。
瞒天过海与踹门强攻——隐身化是唯一的出路吗?在F-22隐身战斗机刚刚服役不久,美国空军曾经提出一套“踹门作战”理论。所谓的“踹门作战”,就是使用F-22隐身战斗机对敌人的远程预警雷达、地对空导弹阵地乃至军用机场先进行打击。等到对手的防卫能力被大幅削弱后,再由非隐身战斗机携带对地攻击弹药进一步扩大战果。
就是让F-22先“啃骨头”
“踹门作战”理论在隐身战斗机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最大化发挥隐身战斗机的作用,降低进攻方的总体损失。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只能够用来对付中小型国家。如果对手是俄罗斯这种级别的航空大国,那么隐身战斗机在第一波的攻击中,很难达到大幅削弱对手反抗能力的目的,后续的非隐身战斗机仍然会遭受到较强的反击火力。
要补充“踹门作战”的缺点,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增加隐身战斗机的数量,另一个则是提升隐身战斗机单次对地打击的能力。第一个办法其实回到了“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恶性循环里,所以美国空军最终选择用“野兽模式”,提升隐身战斗机单次对地打击的能力。
美国空军最终选择用“野兽模式”
在选择了第二种解决办法后,进攻方和防守方的作战重点,就集中到了“瞒天过海”和“早期发现”上。F-22战斗机和F-35战斗机如果在作战中被防守方发现,那么其作为隐身战斗机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已经不存在了,只能够当做常规战斗机来使用。
而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在红旗军演中,就是运用自己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发现了F-22战斗机。而“台风”战斗机则是在近距离空战时,将F-22战斗机击落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隐身化在现代空战中,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
这架“台风”取得过“击落”F-22的战果
而在对地打击方面,隐身化也不是现代空军唯一的出路。同样还是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在红旗军演中就曾经以强电磁干扰,直接瘫痪了防守方的对空探测系统,达到了削弱对手防卫能力的关键。只不过这种作战方式比隐身战斗机的“瞒天过海”更为大张旗鼓一点而已。
实际上,现代各国空军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反隐身作战体系,除了早期米波预警雷达之外,最典型的就是使用大型空中预警机,从高空角度对隐身战斗机进行探测,在使用超视距空空导弹进行远程拦截。
战机电子战化也是很好的发展之路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隐身化并不是现代战斗机唯一的发展出路。在攻防对抗之中,现代空军还有其他的手段来达到自己攻击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往何处去?——隐身战斗机的出路在何方?虽然隐身战斗机目前仍存在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隐身化成为现代战斗机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在如何让隐身战斗机单次攻击效果最大化的问题上,各国空军也提出了攻击弹药小型化和防区外攻击等解决办法。
目前美国空军已经为F-22和F-35战斗机开发出了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其思路就是让数量有限的隐身战斗机,在单次攻击中,能够拥有更多的攻击机会。虽然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无法对防御坚固的目标造成有效伤害,但是对警戒雷达、地对空导弹等精密设备却仍可以达到不错的杀伤效果。
SBD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
而防区外攻击武器,则是在防守方的攻击范围之外,率先投放远程攻击武器进行攻击,载机甚至可以不用深入防守方的火力网之中冒险。同时,更短的飞行距离,也可以让隐身战斗机在单位时间内,执行尽可能多的攻击任务,提升攻击频率。
装备防区外攻击武器也是不错的办法
除了攻击弹药小型化和防区外攻击两种解决方式之外,隐身战斗机也还有其他的发展之路,比如可以指挥无人机协同攻击的“忠诚僚机”计划,以及提升飞行速度,让隐身战斗机高超音速化的计划。
虽然让战斗机隐身化并不是未来空军发展的唯一出路,但是效费比较高的一种方式。包括中国空军的歼-20隐身战斗机在内,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如果锻造更强的“剑”,让自己拥有更强、更多样化的攻击武器。
隐身化不是唯一的路,但仍大有可为
换言之,提升机载武器和无人机等外接设备的作战性能,将会是歼-20等隐身战斗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