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寺观园林特点(陵寝园林庄严肃穆的园林风格)
园林景观设计中寺观园林特点(陵寝园林庄严肃穆的园林风格)秦汉以后墓葬制度日臻完善。从战国中叶开始,对地上坟丘外观规定等级。30000-18000 年前,山顶洞人发明了原始的墓穴文化人尸同洞,上室为居,下室为葬。10000-5000 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居与墓穴逐渐分开两地。三代时期中原地区以树为坟茔的标志。西周,为了区别墓主,不同等级的墓主的墓圹上栽植不同品种和数量的树木。在墓葬顶上或边侧造 “寝”,便于死者灵魂“饮食起居” 。
陵寝园林是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中国古代社会,上至皇帝,下至达官贵人,商富大贾,皆特别重视陵寝园林。
陵寝园林包括地下寝宫、地上建筑及其周边环境。陵寝园林石历代帝王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那样建筑的,亦即模仿皇宫修建的。
在陵寝周围都有大面积陵园,特点是封土为陵,规划整齐划一,选址修陵讲究风水,陵园规模宏大,建筑群集中,院落层次起落明显,布局讲究中轴对称。总体来看是集宏伟、壮观、肃穆、庄严为一体的园林风格。
陵寝园林发展历史
30000-18000 年前,山顶洞人发明了原始的墓穴文化人尸同洞,上室为居,下室为葬。
10000-5000 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居与墓穴逐渐分开两地。
三代时期中原地区以树为坟茔的标志。西周,为了区别墓主,不同等级的墓主的墓圹上栽植不同品种和数量的树木。在墓葬顶上或边侧造 “寝”,便于死者灵魂“饮食起居” 。
从战国中叶开始,对地上坟丘外观规定等级。
秦汉以后墓葬制度日臻完善。
陵寝园林风格特征
1、陵寝园林尤其是皇家陵寝园林具备了中国山水园林的条件,它以秀美山水为背景,传统风水理论为指导,拥有独特华贵的园林建筑,高耸的墓冢,深邃壮丽的地下宫殿,笔直、宽广而纵深的陵园中轴线,蓊郁的森林树木,周围栖息天然的或者人工繁育的各类鸟兽,构成了宛若人间宫苑的独具一格的园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中国陵寝园林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从战国中期开始,陵成为帝王墓葬的专用名。历代统治者对不同等级的墓葬都有严格礼仪制度,包括陵寝地下和地面建筑及其附属设施、陪葬品,陵园内的花木鸟兽品种及其多少。
3、帝陵采用风水理论选址,多在京城附近的北面,分布集中,呈单行排列或圆弧状排列。
4、陵寝园林氛围地上陵园与地下寝宫两大部分“地上陵园包括墓冢,陵寝建筑,陵园辅助设施,陵园动、植物;
地下寝宫包括地下建筑设施,棺木及其陪葬物品。
5、石刻艺术是陵寝园林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为中国园林体系中其他园林类型所不及。尤其是石像生以其精美的造型,惟妙惟肖的神态和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把中国园林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唐代的大型石刻仪仗队已经形成,明清时期的石像生发展完备,一应俱全。
随着时过境迁,陵寝园林的祭祀、拜祖、超度等功能逐渐淡化乃至消失。
典型陵寝园林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园坐落于西安临潼的骊山北麓,陵园占地方圆56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北京城故宫的面积大小,前后修建39年,最多时役用工匠72万人,如此浩大的工程,就如同秦始皇本人一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秦始皇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设制完善、体系完备的独立式帝王陵寝,成为后代帝陵建设的范本。它是一座巨大的文物宝库和地下王国,蕴藏了秦朝的政治思想与文化。中国园林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而神仙思想一直影响着古人对于园林的建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灵感来源于民族神话中的各种仙境,人们模拟这种仙境,用于追求一种超脱凡尘的境界。最初在园林中建筑灵台,就是为了沟通天神,天子登台通天,获得天神赐予的力量与权威。
至于蓬莱神话的一池三山,成为了延续历史最久的园林布局形式,最早出现在古代帝王宫苑内,模拟神仙仙境,以求神仙降临。“壶中天地”也由最初的葫芦神话演变成一种园林空间格局,“一壶天地”、“小方壶”、“小有天”等成为园林中的命名形式。
明十三陵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的南麓,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区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朝宗河萦绕东去,龙虎山东西对峙,景色秀丽,气势宏伟。
十三陵中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和已发掘了地下宫殿的定陵最为著名。长陵的宝城直径达340米,周长约1公里,上部有垛口,形似砖砌的城堡,里边是高大的封土,以下就是地宫的所在处。
裬恩殿最为壮观,坐落在汉白玉护栏杆绕的三层石台上,石台高约3米,面积达1956平方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黄瓦红墙,重檐庑殿顶;殿内有32根金丝楠木的明柱,最大直径1.17米,高14.3米,梁、柱、檩、椽、斗拱等构件也都是楠木制作。
中国皇帝陵寝园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最高丧葬礼仪,而且也是考察研究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社会历史活动的一把钥匙。更何况,陵寝园林至今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现在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让全世界都能看到我们流传下来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