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与瑞幸咖啡哪个更强(咖啡店分三种星巴克们)
星巴克与瑞幸咖啡哪个更强(咖啡店分三种星巴克们)其中最震撼人的大概就是卖意面、红烧肉及杭椒牛柳等炒菜的上岛咖啡,卖臭豆腐猪大肠煲、酸菜鱼的蓝湾咖啡。这就和很多人觉得汉高祖刘邦与秦始皇嬴政是两代人一样,实际上刘邦就比嬴政小3岁,怎么算都是一代人。虽然不少网友喜欢把星巴克、瑞幸的咖啡统称为“刷锅水”,但这俩品牌真没什么相似之处。星巴克不只是卖咖啡,更是卖空间、卖文化,就是靠空间、文化获取溢价。这就是空间系。门店数TOP20的咖啡品牌非常魔幻,其中有太平洋咖啡、上岛咖啡这类我们印象中非常古老的品牌。实际上太平洋咖啡、上岛咖啡都是90年代末创立的品牌,论年龄反而比70年代创立的星巴克、Costa年轻不少。
“今天当老板,明天躺地板”。
这是闲鱼对十大创业雷区的总结,咖啡店位居第二。
大多数咖啡店和星巴克、瑞幸比起来,对普通消费者真的没有什么吸引力。
而从门店数上讲,没有咖啡品牌能和星巴克、瑞幸相提并论。他们两位也代表着两个咖啡圈最成功的流量密码:空间系与饮品系。
虽然不少网友喜欢把星巴克、瑞幸的咖啡统称为“刷锅水”,但这俩品牌真没什么相似之处。
星巴克不只是卖咖啡,更是卖空间、卖文化,就是靠空间、文化获取溢价。这就是空间系。
门店数TOP20的咖啡品牌非常魔幻,其中有太平洋咖啡、上岛咖啡这类我们印象中非常古老的品牌。实际上太平洋咖啡、上岛咖啡都是90年代末创立的品牌,论年龄反而比70年代创立的星巴克、Costa年轻不少。
这就和很多人觉得汉高祖刘邦与秦始皇嬴政是两代人一样,实际上刘邦就比嬴政小3岁,怎么算都是一代人。
其中最震撼人的大概就是卖意面、红烧肉及杭椒牛柳等炒菜的上岛咖啡,卖臭豆腐猪大肠煲、酸菜鱼的蓝湾咖啡。
别看北上广深咖啡市场拼得头破血流,每家咖啡厅都有几款特殊口味的创意咖啡。但不少低线城市的咖啡厅卖奶茶和爆米花是基操,卖炒菜是日常。
咖啡店菜单上有炒菜我认了,但连臭豆腐猪大肠煲都有……我已经开始怀疑“臭豆腐”和“猪大肠”是不是店主给某种咖啡豆的昵称。
星巴克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空间,我就叫他空间系咖啡品牌。上面聊的那些在非一线城市卖西餐、炒菜甚至臭豆腐猪大肠煲的咖啡店,以及西西弗矢量咖啡也属于空间系咖啡品牌。
臭豆腐、卤水豆腐、石膏豆腐都是豆腐。星巴克卖空间、西西弗靠图书卖空间、下沉市场靠炒菜 咖啡卖空间,都是卖空间,只不过目标用户和市场情况不一样。
你得想一下人家为啥卖炒菜和臭豆腐猪大肠煲?总不能是老板有个把全世界咖啡店都变成餐厅的愿景吧。
大概率是单独靠咖啡 环境优雅吸引不来足够的客流,这种情况下怎么做?两种办法,一是从原有客群身上赚更多钱,二是吸引来更多人。
这类正餐是为给那些来咖啡店的人更多消费理由,赚更多钱,顺带和其他咖啡店抢有限的客流。
小城市里,A店铺说“小伙子,我这咖啡店不仅有咖啡,还有奶茶、爆米花和投影仪,可以一口气在我这坐一天。”
小城市核心区都不大,A店铺卖奶茶爆米花了,B店铺怎么办?拼刺刀呗,就看谁服务更极致。“大哥,你看我这环境多优雅,不仅有爆米花还有炒菜比其他咖啡店合适多了,要不来我这吃饭喝咖啡谈事吧。”
拼到一定程度,臭豆腐猪大肠就来了,要是继续拼,老板就要上火锅和足疗了。
卖这些全是为了更好利用店面和装修,靠空间赚钱,不过光卖咖啡太乏力,还额外卖点“特色”。
咱们想一下,单体咖啡馆在空间方面和上述连锁品牌有什么差异?
大多数单体咖啡馆的装修的确非常走心,你大概率能从装饰品中看出店老板的性情、爱好、旅行经历,部分店甚至会直接装修成摩托主题、四合院风、潮玩等特殊主题。
但你确定这些就能成为“网红”吸引来足够的人,并且在1-2年内帮助你回本?单体咖啡店的老板往往只有一腔热血,不了解网红店的打造与运营,怎么去大Z点评、小H书上投放广告,确定投入产出比。
更何况很多人是标准“星巴克氛围组”,只是需要一个能坐着办公、学习的空间及一杯饮品,不会因为你装修的独特就舍弃身边的星巴克,花30-60分钟赶来。
瑞幸和他代表的饮品系大多数人认为瑞幸至今还是靠低价打天下,但实际上瑞幸价格早就在15-20元区间了,和manner等品牌价格非常接近。瑞幸和星巴克不同,瑞幸不卖空间,主要卖的是饮品,我称之为饮品系。
仔细想想瑞幸爆款都是什么?生椰拿铁、厚乳拿铁、丝绒拿铁,消费者都是冲着生椰、厚乳、丝绒来,没有人冲着咖啡来。
更何况,一杯普通拿铁里面咖啡占比也非常低,无论是味觉上还是比例上咖啡都成了辅料,大多数人只能记住奶与糖的风味。
瑞幸珠玉在前,其他小兄弟自然是直接抄作业。
油柑拿铁、椰子蛋美式、菠萝/荔枝肉桂拿铁、乌梅美式、薄荷美式这些都是部分咖啡品牌的爆款产品。黄油啤酒、气泡酒、果酒、野格也全混入美式、拿铁中。
想从拿铁等奶咖中品味咖啡已经够难了,这些还额外加了各式糖浆、调味品。
想从这堆“佐料”与奶中喝出咖啡质量和口味的差异,你舌头上的味蕾要从果肉/果酱、奶/奶泡、调味糖浆中找到咖啡的踪迹,最终再和自己记忆中喝过的美式或意式浓缩对比。
但凡能做到一半,就超越99%的人了。
这时候我们琢磨一下,这些品牌是卖咖啡的吗?不能因为产品里面包含咖啡就说人家是卖咖啡的。汉口二厂99%果汁含量的汽水,也没敢自称是果汁。
这些饮品系的品牌,互相拼杀很大一部分就是靠创意,创意方面单体咖啡店也可以跟得上,只不过大多数单体咖啡店老板是用一己之力和别人专业研发团队PK。
另一部分拼的则是价格。挪瓦咖啡(Nowwa)直接选择改造原有咖啡店,早期相关报道中称这种改造旧有咖啡店的开店成本在千元左右,不过目前大多数都是外卖为主,在线下存在感很薄弱。
开出500多家门店,排名第四的不眠海是在自家便利店里开咖啡店;门店数中国第9的niiice café,人家是在自己酒店内开咖啡店,这些都是想办法和另一家企业平摊房租。
但这种真不算啥,论价格,还得看蜜雪冰城。
美式只要5元,拿铁8.7元,再看看熟悉的阿华田酷脆冰、草莓冻冻圣诞,蜜雪冰城一不小心就搞出了中国第10大咖啡品牌——幸运咖。
蜜雪冰城去什么行业都能创价格新低,便利店的自助美式都要6元起,蜜雪冰城的“幸运咖”能活生生做到5元。
空间系与饮品系空间系有靠臭豆腐猪大肠煲和咖啡联手变现的神奇品牌,也有西西弗矢量咖啡这种靠咖啡赚钱,靠图书馆的空间引流。从收入角度,我们甚至可以说西西弗是为了卖咖啡建立了一个图书馆。
饮品系有瑞幸不断制作国民爆款,也有蜜雪冰城旗下品牌做出极限性价比产品,带动各大品牌开始疯狂研究各类奇葩口味。
但在两派之间,一批独立咖啡馆在夹缝中生存。推门进去每个客人手边都摆着一台电脑或是一本书,或是三两成群细声交谈,如果只看人,你很难分辨出这些咖啡馆和星巴克有什么区别。
但这类独立咖啡馆既要和星巴克拼空间,又要和瑞幸等饮品系豪强拼新品创意,还缺乏房租方面的议价能力。
就算不谈咖啡等供应链成熟度、店内动线设计合理性、选址水平差异,光看上述几点就注定咖啡馆是燃烧情怀与积蓄的烈火。
当情怀和积蓄燃尽,就到了谢幕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