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最有名的三幅画好在哪里(究竟是哪10幅画作成就梵高一生)
梵高最有名的三幅画好在哪里(究竟是哪10幅画作成就梵高一生)7.梵高崇拜米勒的质朴和对劳作的敬仰,1881年仿米勒做《播种者》,他说:“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6.长期的孤独和日晒使梵高的神经达到几近疯狂的程度, 这是在圣保罗精神病院完成的《星空》。 “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3.梵高住过的阿尔拉马丁广场2号小黄楼,黄与蓝的对比是心灵的矛盾与冲突。4.向日葵,他画过多幅,是火焰般生命激情的象征。他说:“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5.生前卖出的唯一的一幅画:《在亚尔的红葡萄园》。他说:“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按|37年生命、10年创作生涯,864张油画,1000张素描,150张水彩,生前却仅卖出一幅画,靠弟弟提奥无私救济而得以维系生活,去世后,名扬世界。天才必饱受磨难,历经磨难。
作为表现主义美术大师,梵高的作品就是他一生的“自叙传”,他的画就是他的灵魂的生命外化。梵高的画触动我们的不是一般性的审美体验,而是生命的震撼,一种面对苦难的倔强与执着。在纪念梵高诞辰166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以他的10幅作,洞悉这位天才画家的一生,并以此向他致敬,感谢他曾经存在,感谢他带给我们的美与人生启示。
1.梵高画过多幅自画像,他以此种方式苦苦探索“我是谁?”这些自画像的唯一主题是“孤独”!他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 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2.《静物:打开的圣经》。梵高出身于牧师家庭,作过牧师,后来虽然放弃了这一职业而专事绘画,可宗教激情却一直沉潜与他的心灵深处,对他的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说:“人生是一趟巡礼的旅程。人的一生有多么苦难。然而,我们在这人生的大海里,藉神的使者、爱的天使获得慰藉。但可别忘记,神透过人生那些平凡的事物,教你更高深的事物。”
3.梵高住过的阿尔拉马丁广场2号小黄楼,黄与蓝的对比是心灵的矛盾与冲突。
4.向日葵,他画过多幅,是火焰般生命激情的象征。他说:“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
5.生前卖出的唯一的一幅画:《在亚尔的红葡萄园》。他说:“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6.长期的孤独和日晒使梵高的神经达到几近疯狂的程度, 这是在圣保罗精神病院完成的《星空》。 “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7.梵高崇拜米勒的质朴和对劳作的敬仰,1881年仿米勒做《播种者》,他说:“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8.在梵高生命最后两个月,贫穷和疾病击垮了他的心灵支柱,《奥维尔的教堂》,是疯狂的前兆,教堂结构已然扭曲。他在挣扎:“即使我不断地遭受挫折,也不灰心;即使我身心疲惫,哪怕是处于崩溃的边缘,也要正视人生。”
9.《1890年7月14日的奥维尔市政厅》,无意识传达出梵高的心灵秘密——惊恐与极度的孤独。“星辰是逝去的诗人们的灵魂,但是要成为星辰,你必须去死亡。”
10.《乌鸦群飞的麦田》,梵高最后一幅作品。几天后,他在画中这片麦田,自杀身亡,时年仅37岁。他说:“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梵高:我拥有自然,艺术和诗歌,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走进梵高的一生素描
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在靠近比利进边境的荷兰小村庄─松丹特。他父亲是基督教牧师。
梵高在幼年时期并沒有任何特殊奇异的表现,他的幼年时代值得一提的只是一颗善良的心,对自然界的动物、花鸟特別关心。
梵高小时候并未展现绘画才能,19岁在古比尔做学徙,才与绘画艺术较接近,同进还常常与弟弟西奧与讨论画家的作品。到27岁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但一生只卖出过一张画,没有收入来源,全部由弟弟支持。常常有上顿没下顿。
梵高的信仰
1873年梵高20岁被调到英国伦敦的分店,爱上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招呼顾客也无精打采。叔叔见状将他解雇。此后他以当牧师为目标, 进入布鲁赛尔的牧师所, 1879年26岁到偏僻的矿区传教。
信仰的变化
左拉的小说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引起了他的共鸣。矿工悲惨贫穷的生活不仅激起了梵高传播福音,改良社会的雄心,更重要的是也唤醒了他的艺术热情。他写道:”我经常画至深夜。”
梵高失恋
梵高重返布鲁赛尔,开始画画。这段期间,他爱上表姐,凯特不愿接受他,梵高遭到拒绝后,竟将手插到煤油灯里要胁,但终究沒达到目的。
1881年梵高28岁的水彩画,把持荷兰的传统画法,用画笔直接传达颜料效果。这幅以黄昏为背景的作品,可以看出他遭表姐拒绝后沮丧和低沉的心情。
梵高当爸爸了
1883年梵高30岁,认识一个妓女克拉幸娜,是个很丑面容憔悴的女人,当时怀有身孕。梵高要求她当他的模特儿。由于梵高那时很穷,也沒有办法给这个模特儿满意的薪水,不久克垃幸娜却逐渐被梵高吸引,两个人就同居了。
躲避纠缠
在感情上,梵高一生亦倍受爱情的打击。他近乎丑陋的外表及倔强的性格,以及感情冲动时行为变得级為鲁莽,使得他所追求的女性望而生畏。卻因梵高困顿,克拉幸娜又自甘墮落,重操旧业,梵高无法再忍受,便独自离开。
1883年梵高为躲避克拉幸娜的纠缠去德伦杜,德伦杜是个偏僻又贫穷的农村。梵高心情沉重,所画景象也显得孤独阴沉。
友誼的盼望
梵高邀请高更來与他同住,梵高为高更准备画具,布置画室,梵高与高更终究个性差异太大,高更反叛、我行我素、自负甚深,而由於梵高先天的癲癇症、亢奋和疲劳过度的神经过敏、幻听、被害忘想、自我毁损…..其实两人相处在一起时是很大的磨难。使梵高发生比以往的躁动还异常的「割耳」行为。
梵高出院
梵高出院时,西奧拜托朋友嘉塞医生,代为照料梵高。1890年梵高到奧维的第二天就帮他画像,梵高曾说「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的像,他滿怀伟大理想、宽容待人,我希望画进我个人的感觉及爱慕之心,我夸张了他的金黃色的头发,我不画普通的墙壁,以强烈、丰厚、深沉的蓝色涂出背景,使金黃色的头发像星星嵌在蓝色的夜空中。」
嘉塞医生的受苦表情,刻画的非常鲜明。 1994年5月卖出美金8250万 这是有史以来油画最高价。
梵高的麦田
梵高短暂的一生,坎坷多磨及负悲剧意味,他一生追求简朴真实。它用强烈的色彩、放粗野的线条、扭曲夸张的形体來表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敏感的梵高在生活中屡屡遭受败,但这种失败的滋味却成就他在艺术上的辉煌表现。
1890年梵高37 岁,这是梵高自杀前的作品,画中反映他瀕临崩溃的痛苦与绝望。
天哪!救赎在哪里?
「我是个热情的男人,但总是做一些愚蠢的事。我感到一股可怕的沮喪正吞噬着我的精力,命运似乎压抑着我的原始情感,而令人窒息及厌恶的洪水包围着我。我要狂喊:天哪!还要多久?!」
孤独的梵高
1888年2月,梵高离开喧闹的都市,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的田野。他立刻就陶醉在了这里炽烈明丽的阳光和一望无际的原野中。自然界竟然有这样绚烂的色彩?他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他流着眼泪向着太阳奔跑,用生命追逐着太阳灿烂的颜色。
当地的农人非常奇怪这个人。他每天在太阳升起之前就背着一大捆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他从来不戴帽子,眼睛中放射着炽烈的火焰,从来不与任何相遇的人说话。傍晚的时候他回来了,眼睛就如烧光了柴的火洞,头顶被晒的透红,头上不多的头发都竖立着,掖下夹着一幅颜料还没有干的画布。人们看到他的时候,都在交头接耳:这个疯子来了!
这一年的年底,被太阳灼烤了将近一年的梵高再也忍受不了阳光的炽烈,一种不可遏止的躁动攫住了他的灵魂。他手拿一把剃刀,在田野里四下巡行。他的朋友高更此刻就在他的身旁,他冲向了高更。但是在高更冷静的目光下他退缩了,突然间,他揪起了自己的右耳!可怜的梵高的右耳朵,在锋利的剃刀下离开了那个已经疯狂的头颅。
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他们眼里的疯子,就是人类世界最伟大的画家梵高,就是在这个时期,就是在这片美丽的田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油画作品《向日葵》诞生了!
也就是在《向日葵》诞生一年以后,37岁的梵高悄然走向小镇外的一片麦田,用一把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告别了我们的世界。遗憾的是,这位伟大的画家,到死也没有卖出自己的一幅作品,除了供养了他一生的弟弟之外,在他的有生之年,没有一个人懂得他的价值。他的弟弟为了鼓励哥哥,偷偷地委托画商花4英镑买了一幅画,让哥哥知道有人喜欢他的作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100年以后,他的《向日葵》以42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蝴蝶花》在美国拍卖了5350万美元,那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更是创出7150万美元的天价!天堂里的梵高听到这个消息,是应该哭泣还是应该庆贺呢?
今天,在梵高的家乡,荷兰的曾德特小镇,公路两则连绵数百里的土地上全种上了向日葵,以此迎接每年大批为梵高而来的世界各地游客。曾德特小镇以这样一种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特殊方式,来纪念这位给向日葵注入了人的血液的伟大画家。
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北部曾德特镇一个牧师家庭,他自幼性格孤僻、缄默木讷而腼腆。11岁到16岁上学,然后在他叔叔的古匹尔公司干了3年,而后又在伦敦待了两年,去过许多国家和城市。18岁的梵高已立志做一名优秀画家了。家里的亲人都不赞成他作画,只有弟弟理解并支持他。他曾对弟弟提奥说:“我有一种作画的强烈冲动……” 他起初师从海牙画家莫夫,在学习中他对荷兰画家伦勃朗和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米勒的艺术产生了浓兴趣,并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法国南部的阿尔,结识了一批印象派画家,接触了许多知名画家的作品,并深受印象派和日本版画的影响。正是在在阿尔期间,他画出了《向日葵》、《阿尔的吊桥》、《开花的果园》、《夕阳和播种者》、《收获景象》、《邮递员罗林》、《伽赛医生像》等传世佳作。
梵高似乎从未画过高贵的题材,进入他的画面的,多是凡俗的花——如向日葵,他就一画再画。他说,“除了画乡村的生活以外,我没有别的愿望了。”《吃土豆的人》就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
画上一家农人围坐在狭小的桌子前,屋子矮小简陋,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家人在辛勤劳动,之后所享用的晚餐仅仅是几颗土豆。画中寄托了梵高对穷苦人的深挚感情。画画以后的梵高觉得世间的一切景物都是美的。
梵高在他的书信里写道:“一个劳动者的形象,一块耕地上的犁沟,一片沙滩、海洋与天空,都是重要的描绘对象,这些都是不容易画的,但同时都是美的。终生从事于表现隐藏在它们之中的诗意,确信是值得……” 曾在梵高画中出现的伽赛医生说过:“梵高的爱,梵高的天才,梵高所创造的伟大的美,永远存在,丰富着我们的世界。”
梵高在他生命中不到十年的艺术生命里画出了近千幅幅作品,这对于一个油画家来说创作量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一大批画作都是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对于一个没有人理解,一直处在周围人们的嘲笑与讥讽中的人来说,他不可遏止的动力在哪里?有谁能够真正地走近他,弄懂他?翻译《梵高传》的余光中曾说到他译《梵高传》时生了大病,“在一个元气淋漓的生命里,在那个生命的苦难中,我忘了自己小小的烦忧。”
梵高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天才,他甚至不敢把自己称作画家。他的艺术知音惟有自己做画商的弟弟。当自认为画出了人间最杰出的作品之后,孤独的梵高选择了死亡结束自己无边的孤独。梵高一生最为幸福的,也许就是他有一个懂他支持他,能够终生接济他的弟弟。他不会管理金钱,弟弟每月给他寄的钱一般他半个月就花光了,弟弟无奈不得不改为半月邮寄一次,后来改为一月邮寄三次。
可贵的是,梵高尽管一生都生活在贫困线附近,但是他从来也没有想过放弃绘画改做其他能够挣钱的事情。他的弟弟提奥是梵高生活上的唯一资助者,也是艺术上的唯一支持者。提奥有着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他始终认为哥哥的作品是一流的杰作,他把哥哥的画作都专心致志地收藏起来。
现在,在梵高去世百年以后,他的出生地荷兰和他的自杀地法国,争相把梵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为他建造规模宏大的美术馆。梵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相信生前孤独落寞的梵高地下有知,当可以幸福地微笑了。
梵高用伟大的才华与苦难抗争,尽管他没有等到掌声响起就挥泪而告别了世界,但是,他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最终走上了人类世界的艺术顶峰。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我们生来就是孤单
不管你拥有什么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让我再看你一眼
星空和黑夜
——《梵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