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这些剧目,既发挥了本团演员的特长,又丰富了秦腔剧目,其中不少剧目在表导演和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新的创造和突破,并形成了自己的演出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后被很多秦腔院团所演出。 五一剧团还比较重视移植、改编演出兄弟剧种的优秀剧目,如《戚继光斩子》《忠王李秀成》《孙安动本》《生死牌》《红楼梦》《百岁挂帅》《荀灌娘》《玉蝉泪》《春江月》《海瑞告状》《小包公》等,演出后深受观众欢迎。五一剧团演出《枣林湾》剧照西安市五一剧团历来比较重视剧本创作和剧目建设,演出剧目甚丰,先后排演大小剧目400余出。创作剧目有《南方怒火》《进军路上》《枣林湾》《送金匾》《警鼓》等;移植、改编剧目《金沙江畔》《三世仇》《山乡风云》《红花曲》《女书记》《南海长城》《母子情》等,都产生过较大反响。

在古城西安,曾经有一个一直保持着部队光荣传统的秦腔演出团体,这就是原西安市五一剧团。这家剧团正式成立于1949年7月,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队二队和一野后勤部文工团二队合并而成。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1)

西安东木头市,原西安五一剧团旧址

1951年,剧团从兰州调至西安,先后归西北军区后勤部西安办事处、西北军需生产管理局领导,1953年更名为“西北军需生产管理局五一剧团,正式落户西安。1956年,剧团移交陕西军区,更名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五一剧团。1969年,剧团移交西安市文化局管理,更名为西安市五一剧团。

2005年,西安市率先在全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由易俗社、三意社、秦腔一团(尚友社)、五一剧团四家秦腔剧团组建西安秦腔剧院,保留易俗社、三意社两家古老剧社名称,西安市秦腔一团(尚友社)、西安市五一剧团退出历史舞台。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2)

五一剧团演出《枣林湾》剧照

西安市五一剧团历来比较重视剧本创作和剧目建设,演出剧目甚丰,先后排演大小剧目400余出。

创作剧目有《南方怒火》《进军路上》《枣林湾》《送金匾》《警鼓》等;移植、改编剧目《金沙江畔》《三世仇》《山乡风云》《红花曲》《女书记》《南海长城》《母子情》等,都产生过较大反响。

五一剧团还比较重视移植、改编演出兄弟剧种的优秀剧目,如《戚继光斩子》《忠王李秀成》《孙安动本》《生死牌》《红楼梦》《百岁挂帅》《荀灌娘》《玉蝉泪》《春江月》《海瑞告状》《小包公》等,演出后深受观众欢迎。

这些剧目,既发挥了本团演员的特长,又丰富了秦腔剧目,其中不少剧目在表导演和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新的创造和突破,并形成了自己的演出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后被很多秦腔院团所演出。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3)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4)

上世纪50年代五一剧团演出《红楼梦》节目单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也是越剧的代表剧目。1953年,五一剧团在越剧徐进的剧作基础上,王志学移植改编,吴君尚担任导演,李莲香、李爱琴、张秋惠、张阿娟、刘培兰等演出。上世纪50年代在西安演出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上世纪80年代五一剧团承包一队还曾复排重演。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5)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6)

五一剧团《戚继光斩子》剧照

1954年,西安市五一剧团以《戚继光斩子》参加西安市戏曲界年终汇报演出,获集体演出奖。该剧是李静慈根据端木良同名京剧移植,王志学、解生民担任导演,刘化鹏扮演戚继光,李爱琴饰演戚印,刘培兰饰演戚夫人。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7)

1954年五一剧团演出《铡美案》剧照

《铡美案》是秦腔传统剧目,其中折子戏《抱琵琶》《杀庙》《三对面》等广为传唱。1954年,五一剧团王志学进一步对剧本进行加工,由吴君尚担任导演,刘培兰饰演秦香莲,刘化鹏饰演陈世美,惠醒秦饰演包公,陈西秦饰演王延龄。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8)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9)

1954年五一剧团演出《铡美案》剧照

1963年,五一剧团排练了秦腔《百岁挂帅》,由张茂亭担任导演,解生民、郑好学担任武打设计,王瑞檀、李国威担任音乐设计。李爱琴、刘培兰饰演佘太君,贺美丽饰演穆桂英,刘桂花饰演杨七娘,齐云英饰演杨文广,当年,在古城西安一经上演,影响颇大。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10)

五一剧团1963年演出《百岁挂帅》剧照

秦腔《枣林湾》是一出现代戏,演述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 其运粮队所运粮食被游击队中途截往枣林湾就地坚壁。国民党特派员吕子秋往枣林湾围困搜索。乡党支部书记兼乡长延大娘领导群众与游击队配合,坚持斗争。为掩护运粮队将粮食安全运出,延大娘用计将胡军引向空洼梁,我军忽至,包围胡军,全歼获胜。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11)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12)

五一剧团1974演出《枣林湾》剧照

这出剧目由郑宗义编剧,导演孙建章,音乐设计张志浩、李国威,舞美孙建章、管福英。1974年西安市五一剧团首演,文革后再度恢复演出。李爱琴在剧中饰演延大娘、郭平安饰演赵大成、孙冬记饰演延大娘儿子延国亮、李买刚饰演游击队长大猛。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13)

西安秦腔十大名剧(出现在西安五一剧团舞台上的秦腔剧目)(14)

五一剧团1982年演出《三关点帅》剧照

《三关点帅》是晋剧的代表剧目,1982年,五一剧团胡文龙根据张翔、晏杰、梁枫的晋剧剧本改编,廖胜利、王成安、李爱琴担任导演,王瑞檀担任音乐设计,董益致担任舞美设计。演员阵容也颇为强大,李爱琴饰演杨六郎,贺美丽饰演穆桂英,廖胜利饰演八贤王,郭平安饰演杨宗保。

时光流转。当年活跃在舞台上的许多剧目已经淡出了秦腔舞台,有的剧目也只能依稀通过文字、影像资料去了解。所幸的是,曾经的角儿、曾经的舞台、曾经的剧目在属于他们的时代里,给当时的人们烙下了深刻的印迹。

编辑:杨瑶

审核:王梅、妍薇

文章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