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派优秀传人最美铜锤花脸(裘派花脸安平24年前的惊人一跳)
裘派优秀传人最美铜锤花脸(裘派花脸安平24年前的惊人一跳)安平(右)《野猪林》剧照有道是“树挪死,人挪活”,这次跳槽使安平在30岁时,步入了人生事业的快车道。恰好迎来上海京剧院复排《智取威虎山》,安平的“李勇奇”一炮打响,从此由在2000年荣获“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开始,各类荣誉纷至沓来,艺术奖项拿到手软,恕不一一列举。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天津卫的梨园界更是涌现出了康万生、邓沐伟、孟广禄等三大裘派铜锤花脸名家,他们以精湛的唱、念、做、打,在梨园界打出了一片天,享誉全国,蜚声海外华人界。其中身为40后的康、邓二人,古稀之年,艺术宝刀未老,仍然活跃在京剧舞台;三人中最年轻的孟广禄是位60后,他后来居上,是广大戏迷心目中的花脸“头牌”,和于魁智、李胜素组成人气最高的京剧铁三角,每每活跃于春晚等最高国家舞台上。于魁智(右二)、李胜素(右三)、孟广禄(右四)不得不说,生在天津这块戏曲沃土,安平是幸运的,但面对此间花脸演员人才济济的局面,安平
梨园界有“十净九裘”之说,一代宗师裘盛戎创立的“裘派”,在京剧净行绝对是统治级的存在,上海京剧院的安平就是裘派花脸的杰出代表。其实生于1968年的安平,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也是天津卫这方戏曲沃土培养的优秀京剧演员。安平于1977年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经过漫长的7年坐科、2年进修,才于1988年毕业进入天津市京剧院,且这一干就是10年光景。
安平后来由天津调入上海京剧院,说起来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北京、上海、天津是京剧三大高地,历史悠久,名家荟萃,京剧底蕴深厚,观众欣赏水平很高。其中位于京沪之间的天津卫,是个南北融合的戏曲大码头,戏曲和各类曲艺以及街头杂耍在这里交融,造就出了天津卫特殊的戏曲文化氛围。特别匪夷所思的是,天津卫这个戏曲大码头历来盛产京剧花脸名家。从民国时期的花脸名家庄梓良,到五六十年代的朱玉良、费玉策、丁承戎等等,他们或铜锤,或架子花,在天津的京剧舞台上争奇斗艳。
左起:裘盛戎、康万生、邓沐伟、孟广禄
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天津卫的梨园界更是涌现出了康万生、邓沐伟、孟广禄等三大裘派铜锤花脸名家,他们以精湛的唱、念、做、打,在梨园界打出了一片天,享誉全国,蜚声海外华人界。其中身为40后的康、邓二人,古稀之年,艺术宝刀未老,仍然活跃在京剧舞台;三人中最年轻的孟广禄是位60后,他后来居上,是广大戏迷心目中的花脸“头牌”,和于魁智、李胜素组成人气最高的京剧铁三角,每每活跃于春晚等最高国家舞台上。
于魁智(右二)、李胜素(右三)、孟广禄(右四)
不得不说,生在天津这块戏曲沃土,安平是幸运的,但面对此间花脸演员人才济济的局面,安平也是郁闷的。康万生、邓沐伟、孟广禄这三大裘派名家,就像三座大山一样,挡在安平的面前,后面还有王嘉庆、于高航等后起之秀的奋起直追,甚至还有齐啸云、刘嘉欣、左红莲等三大坤净名家的步步紧逼,在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之后,到1997年,安平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30岁,渐渐脱颖而出的安平,需要一个全新的舞台环境。在有关人士的帮助下,从1997开始运作,于1998年安平正式以“高级人才”的名义调入上海京剧院。
有道是“树挪死,人挪活”,这次跳槽使安平在30岁时,步入了人生事业的快车道。恰好迎来上海京剧院复排《智取威虎山》,安平的“李勇奇”一炮打响,从此由在2000年荣获“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开始,各类荣誉纷至沓来,艺术奖项拿到手软,恕不一一列举。
安平(右)《野猪林》剧照
最近几十年,受裘派艺术的同化影响,京剧的架子花脸的演唱也逐渐在向铜锤花脸的表演形式转化,即“架子花脸铜锤唱”。安平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铜锤、架子双门抱的舞台风格,他的表演激情四射,唱功甚是了得,特别是他的鼻腔共鸣音更是在众多裘派传人中独领风骚,代表剧目众多:《铡美案》、《赤桑镇》、《断密涧》、《将相和》、《连环套》、《李逵探母》、《智取威虎山》、《铡判官》等等。
在笔者看来,30-60岁是一个戏曲人的黄金年华,安平在他30岁时的惊人一跳,是审时度势后的人生事业的再规划,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的正确选择,使自己的艺术生涯步入辉煌,人生价值得以最大化。
可见,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平台的选择,平台太小则发展空间太小,平台太大则机会渺茫,平台太过拥挤则受伤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对于花脸演员来说,天津平台就过于拥挤了,安平的及时跳槽就是睿者之选。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安平的这次跳槽得到了天津梨园界的祝福和天津观众的大度理解,天津人至今说起裘派花脸,都会骄傲地提起天津培养出的“康、邓、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