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stone石纪元第一话(Dr.STONE石纪元考据其一)
dr.stone石纪元第一话(Dr.STONE石纪元考据其一)人类的消失造成的灾难实际上远比动画描述的一笔带过可怕的多得多。第一集值得一提的是人类的消失除此之外,很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塑料盖不单单是聚乙烯看到盖子上的02了吗02代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想要把这东西给变成单体还是非常有难度的,而且,千空的液体是瓶装的,显然不可能是单纯的乙烯,毕竟乙烯的沸点在-100℃左右。
文丨藤原白绮@bigfun社区
第一集的一开场,千空就展现了他的发明,将塑料转变为汽油
汽油转变为塑料倒是挺容易的,就拿塑料中最简单的聚乙烯来说,先由汽油提取乙烯,再由乙烯加聚反应形成聚乙烯
不过加聚反应一般是不可逆的,不过伊藤彰则发明过一个机器,将这个过程的得以实现,在这个还原过程中,机器首先对塑料制品进行加热,而后将蒸汽送入一个由管道和水室构成的系统,蒸汽冷却液化后还原成原油。原油 可充当发电机和一些火炉的燃料。经过进一步提炼,原油也可以转变成汽油。只不过相关的报道少之又少,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除此之外,很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塑料盖不单单是聚乙烯
看到盖子上的02了吗
02代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想要把这东西给变成单体还是非常有难度的,而且,千空的液体是瓶装的,显然不可能是单纯的乙烯,毕竟乙烯的沸点在-100℃左右。
第一集值得一提的是人类的消失
人类的消失造成的灾难实际上远比动画描述的一笔带过可怕的多得多。
抛开混乱的交通事故不谈,首先是电力系统的瘫痪,火力发电站的供应被切断,水力和风力以及太阳能供给远远跟不上工业系统的消耗,许多保存液态气体的装置得不到充分的降温,压力失去控制爆炸,上万吨有毒化学污物质泄露,同时许多满载危险品的卡车火车邮轮泄露,造成大面积污染。更恐怖的是,虽然核电站的裂变反应堆埋在水中,但是缺少散热系统,用来冷却的水很快会被裂变反应放出的热量蒸发殆尽,造成核泄漏。
宠物的死亡,大型牧场供给不足造成大量饿死,动物园的强壮的动物或许能逃脱动物园,但是许多弱小的动物更多的被关着活活饿死,即使是逃离了动物园,异地域的动物存活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其次是生态系统的变化
裸露的岩石表面会逐渐被稀疏的地衣所覆盖,随后依次出现苔藓、禾草木、灌木丛、小乔木、大乔木等优势种群,种群更加多样化,系统的生产力也更高。有趣的是,由于人类消失之后,大量汽车尾气,爆炸,燃烧,加大了空中二氧化碳浓度,因此这种演化也比正常情况下快上不少。
空间站的系统也处理不了突发状况,坠落也是迟早的事情
钢材的寿命视情况在20年到50年不等,珠港澳大桥也破格的达到了全国第一的超百年使用寿命,即便如此,钢材的腐蚀,混凝土开裂之后渗水结冰造成的体积膨胀无一例外的缩短着各种建筑的寿命。100年左右,建筑基本坍塌殆尽。
即使像埃菲尔铁塔那种用几十吨涂料防止腐蚀来延长寿命的建筑,失去保养之后也无法继续屹立。
接下来再讲讲有趣的蝙蝠粪便和硝酸的故事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和国内外的反对势力开战的时,就一直被火药的问题困扰,为此堂堂的英国国王,不得不把目光看向臭不可闻的污秽之地——茅坑。国王为了保证火药产量专门委派官员,把其境内的厕所、马厩里的表层土(硝土)挖走,以提炼土硝,甚至还命令全国厕所和马厩的地面,都不准铺设石板或木板,以免影响硝土的收集,使用硝的大户,皮匠们更是丢了饭碗,当时每个教堂的尊贵教士们都被赋予了一个光荣任务,那就是号召前来礼拜的市民们集体撒尿,从此撒尿再也不是尴尬、污秽的事情了,而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其中教堂的椅子尤其受到重视,因为人们在做礼拜时是不能离开座位方便的,但是人有三急,所以教堂的椅子饱受摧残,人们能从椅子上面刮取高质量的硝土。
这种方法是借助生物的集硝特性,因为生物会把日常生活中吸入体内的物质通过粪便排出,在硝化细菌的转换下形成硝酸钾,所以人们能从鸽子粪、猪粪堆积的地方获得硝土,十九世纪海地革命时,反抗军们甚至从当地盛产的蝙蝠粪里提取了大量硝石,以做出黑黑的会爆炸的东西。
当然,硝化细菌的生理过程也挺简单的
亚硝酸细菌(又称氨氧化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反应式:2NH3 3O2→2HNO2 2H2O
硝酸细菌(又称亚硝酸氧化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反应式:HNO2 1/2 O2= HNO3
不过,硝酸融化这种未知的石头暂且不做探究,姑且当做碳酸盐对待,这里就用碳酸钙代替好了:CaCO3 2HNO3 = Ca(NO3)2 CO2↑ H2O
不过有些小问题的就是,硝酸酒精溶液一般是用来腐蚀碳钢或者低合金钢用来观察晶界的,腐蚀石头倒是不常见……
这是腐蚀之后的晶界图,还蛮好看的
其次值得一提的还有葡萄酿酒
先拿酿造葡萄酒的原材料来说,大部分普通人并不知道葡萄其实分为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两大种。我们日常吃的大部分均为鲜食葡萄。而酿酒葡萄的含糖量和酸度都显著高于鲜食葡萄一倍左右,此外由于酿酒葡萄成熟期较长,果实中积累的单宁和多酚类物质含量也较高。高含糖量带来了发酵后更高的酒精度,而单宁和多酚类则会在发酵过程中转变为醛、酸和酯等风味物质,形成葡萄酒独特的口感。
但由于家庭酿制有许多因素无法控制,多余的甲醇等杂醇容易产生和累积,一旦摄入过量就会导致中毒,尤其是视神经损伤。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甲醇主要产生于葡萄果胶的分解产物,葡萄皮与籽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酿酒过程中不用果酒专用酵母发酵,腐败菌易繁殖,也会导致自酿葡萄酒甲醇含量增高。
考虑到主角光环,姑且就不计较那么多,毕竟历史上第一个酿酒的人也没这么多讲究。
酒精发酵也很简单,C6H12O6——>2C2H5OH 2CO2 能量
至于搅拌,则是要让酵母菌得到氧气充分繁殖,数量上去了,酿酒速度也快了,不过后期还是需要严格密封的,一是杜绝杂菌感染,二是让酵母菌死亡,三是防止酒精蒸发。
然后便是酒精蒸馏
蒸馏利用混合液体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使得其分离的过程。酒精沸点是78摄氏度,稍加控制温度(千空这里没有控温手段,如果要控温需要用水浴加热而不是大火直接烧),酒精沸腾而水尚未沸腾,接着冷凝酒精让酒精流出即可(千空收集装置敞口容易导致酒精的蒸发,效率低下)
如果自己打算做硝酸酒精溶液的话,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假设你的硝酸和酒精纯度都比较高),必须得先加入硝酸后加入酒精,就像浓硫酸稀释一样。因为配制原则都是先倒比重小的,后倒比重大的。因为有时两种液体混合时会产生强烈的放热反应,比重大的后加入有利于该液体的下沉混合,使混合所产生的热量分散开,就不会产生爆炸。总之就是散热必须得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