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当一个人开始放低自己的时候(不再以别人的标准来苛求自己了)

当一个人开始放低自己的时候(不再以别人的标准来苛求自己了)如果这次失败了,我该怎么办呢?那又怎么样呢?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行动是最好的生活态度;冷静分析自己的优点,进一步增强优势;知道自己是谁,明确自己要什么,害怕什么;集中精力在今日要完成的事,积累积极的经验;

阿德勒:“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行动起来,走出当下的泥沼。”

过去的已经过去,你能把握的是未来;

过去的事并不会重复发生,接受过去的失误;

认可竭尽全力的自己;

冷静分析自己的优点,进一步增强优势;

知道自己是谁,明确自己要什么,害怕什么;

集中精力在今日要完成的事,积累积极的经验;

行动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如果这次失败了,我该怎么办呢?那又怎么样呢?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人不是为了失败而活着,我们可以追求更加进步的状态;

......

第一部分 幸福双重奏:自我接纳和课题分离

第一重奏 幸福的源泉:自我接纳

关键词:选择、自我接纳、责任、自立、积极经验、探索自我、改变自我、自信心、存在就是价值

1. 什么是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一切幸福生活的基础。自我接纳,意味着接纳自己的好与坏,意味着能尊重自己的选择,能充分信任自己,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每天发生的小事做选择,并为此负责。我们知道自己的喜好,可以抛开别人的观点和标准去寻求自己的人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爱人、事业,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会再感觉到迷茫,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己的选择。

通过“自我接纳”,通过解决和接纳负面记忆这一工作,来治愈心灵、引导变化。分析自己的“早期记忆”,理解自己行为的形成因素,看清真正的自己,理解自己,在工作中为何如此拼命,理解自己为何难以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理解自己为何在与他人相处时总喜欢讨好别人......所有困惑在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的那一刹那会得到理解,所有的担子会在自我接纳的那一刻得以放下,你会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在,你会呼吸到自由空气的感觉。

2. 为什么做决定这么难?

案例中有选择困难症的人、陷入职业倦怠期的人、毕业后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行业的人,他们的迷茫和矛盾产生根本原因就是对自我认知不够以及没有完全自我接纳。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说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对自己不自信不敢相信自己的选择,不愿意承担选择的后果,就干脆把选择权交给别人或者交给时间、命运,走一日算一日,但是依然承受着自我被覆盖的痛苦。

3. 我们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1)转变之路:信念转变-语言转变-行为转变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从信念上开始转变,从不相信自己,到完全尊重自己的感觉,从内心真正去爱惜自己,爱惜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价值,不再为别人的价值观所困惑,认为应该怎么样才是有价值的人,比如,认为成功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能赚钱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努力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

语言系统上的“我做不了”到“我来做”的转变,我们不再攻击自己,比如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我们改变原先的语言“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倒霉”到安抚自己“没事的,你可以的。就算做不到,尽力过就好了。我相信你。”从而促成行为上的根本转变。

我们用行动赋予生活意义,用行动去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在每个小小的行动中积累我可以做到的满足感,体会那种自己做主的快乐和力量感。我们知道自己拥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力量,有事说事,有问题解决问题。

2)感受自由的空气

我们知道我们的存在就是价值本身,这个世界就是因为这些不同的存在变得多姿多彩。知道这一点,我们并不会因此而消沉,而是更加爱惜自己的羽毛,能够抛开束缚心灵的似是而非的传统观念或是伪道德观念,直接看到自己真实的模样,并为自己真实的理想而努力奋斗。遇到事情,我们首先要问一问自己的感觉。如果感觉不好,我们就分析一下为什么,是自己的选择还是他人的选择。

“当我们意识到,现在的生活找那个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时,我们会与自己和解,会理解自己的行为,会回头安慰自己,在遇到令自己迷惑的人际关系时,会选择从另一种角度去解释自己的行为。”如人际关系中的讨好型人格,你会发生改变,会真正听从自己的感受,在讨好别人时,你会觉得自己不舒服。先停下来听听自己的感受,并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讨好别人。如果是儿时沿袭的惯性思维,你便可以告诉自己,可以停下来,你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转而先安抚自己的心灵。那一刻,你会发觉自己整个人都条顺了。别人也会发现你的变化,会转而尊重你的感受,世界会更加符合你的预期。接纳自己以后,我们的世界更加透亮了,呼吸也更加自由了。

第二重奏 课题分离

关键词:课题分离、人际关系、想法和情绪、过去现在未来

在做好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课题之后,便可以采用“课题分离”的思路,着手处理困扰我们的各种问题:童年经历、自卑与自信、朋友同事家庭等人际关系、职场事业等。

课题分离,简单来说,就是学会划清界限。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各自课题的分界线呢?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们下决定的时候,认真思考一下这个决定的最终承受主体是谁,是自己?是对方?还是其他什么人?我们没有必要干涉其他人的课题,同理,其他人也没有理由干涉我们的课题。”用最粗俗但是最简单的话来解决这些个矛盾,就是想清楚“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课题分离应用一: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区分“想法”与“情绪”。

比如说,上述案例中有一个重返职场的两个孩子的母亲,在面对上司欺负时,无法表达愤怒情绪,她面临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向上司表达自己的攻击性。

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母亲没有充分尊重自己的感觉。她用外界的观点(如善良、不能发脾气等)覆盖了自身的感觉。在外界的观点和自己感觉发生冲突的时候,她选择了外界的观点。这是她对自己的抉择机制并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这位母亲知道自己的选择机制,她会重新审视自己采取退让的姿势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感觉表达。她担心的是,她表达了负面情绪和发脾气的时候,别人会如何看待她。

采用课题分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是自己的课题,自己要关注的是自己的感觉和表达愤怒的方式。而别人如何对她是别人的课题。经过分析,这位妈妈就可以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对方也会根据她的愤怒表达有所收敛。

这位妈妈也可以试着区分“想法”和“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不对自己使用暴力,不漠视或遏制自己内心的想法。接受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区分“想法”和“情绪”,即:“对方无视我的说话”是想法,而“生气”是情绪。在某种想法下产生了情绪。我们可以好好回忆什么样的想法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给自己的情绪列个清单,认识到情绪的来源,可以更了解自己,可以解决很多情绪上的问题,也能更加成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会感到内疚或者不恰当表达情绪。

课题分离应用二:自卑与自信,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案例中有一个感到自卑的人,因为别人的一点点忽视就感到愤怒的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我接纳程度不够,外界对他的评价凌驾于自己对自己认可之上,自我的内核不够坚定,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导致容易感到自卑。

想要拿回力量,就可以冷静地给分析自己到底在意别人的什么?想一想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别人对你的评价影响你的生存吗?做好课题分离,认真想一想,这是谁的课题。这个决定的最终承受主体是谁,是自己?是对方?还是其他什么人?我的课题我负责,你的课题你负责。别人的评价是别人的课题,你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你对评价的反映是你的课题。知道这一点,就专注在自己的课题上,不管对方的反应,专注在自己想要的,自己可以做的,想要去的地方。“我的价值我决定”的独立自我决定性。与人相处中,有这样的自我认知,方可明白:称赞他人是自己的选择,给予回报是别人的选择,提出请求是他认得选择,拒绝与否是我们的选择。我们不决定他认得选择,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这样的思想改变,比选择去改变他人或者等待他人对你好一些,让自己感觉自己有掌握生命选择权的力量,会感到自己的内在充满了力量。

在做好课题分离,并且做好自己的课题之后,你会发现,你还能腾出手来帮助别人,在他人许可的情况,你还拥有帮助他人的力量。做好自己的课题,按照自己的意图生活,就不会过分探究别人,不会让自己变得被动。相反,还能根据自己的现状和能力来判断,主动思考自己能为对方做些什么。这样就不必担心对方的指责或者他人的关注。我们应该清楚,无论是提供帮助,还是选择拒绝,都是我们根据客观情况的最优选择。这样,你在人际关系中就有了处理事情的方向,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内耗。

阿德勒说:“一切快乐都来自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一个不可逃避的课题。以上,我们知道,自己才是人际关系的核心,先建立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就是先了解自己、尊重自己、接纳自己,练习“即使一个人也幸福”,和自己建立舒适的关系,他人才会感觉到舒适。

亲密关系是我们感到更多快乐的途径。父母、爱人、朋友、同事.....你的人际关系,应该成为你的动力,而非你的羁绊。做好了课题分离,你可以好好享受人际关系给你带来的快乐,在人群中坚定自己想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真的好自由。

课题分离应用三:区分“过去”“现在”“未来”,幸福就在眼前。

一个偏颇的说法:“过去是原因,现在是结果。”正确的逻辑关系应该是:“过去影响现在”,影响程度的大小不取决于事件,而是“你”如何看待处理此事。我们必须放弃“过去现在因果论”,你现在的选择(你的主观)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课题分离在这个里的应用是,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现在不会一直重复过去,所以,我们尽可以从过去中汲取经验教训,积累经验用以判断现在的处境。过去父母对你有形无形的伤害,都不是你自甘堕落或者其他表现的理由,你的选择才是决定你现在处境的主要影响因素。

有了这个想法,是不是感觉从过去拿回了整个人生的力量。推翻这个因果论,也可以延伸到未来,知道你的主观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你的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千百年来流行的“八字算命”“占星”等是不是能够客观看待了。这种未知的无法验证的神秘学我们不否认也不承认它是否真的存在影响,比如人出生时的生辰八字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生,不得而知。但是我们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自己的选择可以再很大程度上让人生走向不同。

有以上这个认知,心中掠过一种极度自由透气的感觉,那种一直被愚昧的思想蒙蔽的脑袋忽然间彻底清醒了,那种原来相信冥冥之中看不见大手掌握命运的恐惧也消失了,该来的都会来,事情来的时候,尊重自己的感觉去做出选择是我的课题,生命中随机出现的人和事是老天爷的课题。将人生方向盘拿回到自己的手中的感觉实在太好了,那种对自己充分信任的感觉,那种能够为自己的事情做主做选择的主人翁的感觉,就是存在的人生的价值。

第二部分 幸福和你的距离:书中的19个案例,有你吗?

看似波澜不惊的表面,内心波涛汹涌,事业选择的迷惑,人际关系的困惑,父母教育子女的困惑,与固执父母相处的困难,教育青春期孩子的难题......

1. 景文已经工作一段时间了。大学时因为对动漫感兴趣,选择了日语专业,毕业后做了导游,却因性格原因,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想转行到自己喜欢的动漫行业,却前怕狼后怕虎,心里想,有人帮他做决定该多好啊。

2. 洪奎已经工作五年了,别人都认为他工作很出色,甚至是个工作狂。但他心里却总是感到十分焦虑,特别是接到新任务时。为此,他十分苦恼,不知道如何才能不焦虑。

3. 钟敏,已经工作三年,却仍面临“选择困难症”。她再面对需要做决定的事情时,总会拖延到最后,十之八九都会让别人做决定。读大学选专业由母亲做决定,工作后面临工作选择时依然犹豫不决,甚至因为自己的拖延给公司带来不小的麻烦。

4. 尚浩,面临大学毕业,因为大二时的小组汇报出现重大失误,无法从失败阴影中走出来,仍不敢在人前说话,尤其是人多的场合。现在他担心自己面试无法发挥好,找不到工作。

5. 明静,上有老,下有小,背负房贷,需要工资养家糊口,日复一日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却觉得生活枯燥无味。想通过社交或者钻研专业让生活有滋有味。但是真正去做点什么事情就嫌麻烦,东不成西不就的,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6. 圣贤,是一个已婚的上班族。最近却陷入了极度颓废中,总感到懒惰疲惫不堪。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曾经斗志昂扬的他到现在一心只想混日子。对家中妻子、孩子也提不起热情。他想重新找回热情,苦恼不已。

7. 智星,在一家IT公司上班二十余年,错过了最佳适婚年龄,还未成家。他感觉除了工作,没什么可以证明自己,总处在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状态。身体也出现了各种僵硬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

8. 仲基,已经工作三年了。他自称是一个普通员工,表现地洒脱随和。但实际上他认为自己做事小心谨慎,顾虑很多,常常在意他人的眼光,无法容忍别人忽视他,哪怕是一点点,他就会感觉很愤怒。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形成这种性格,不知道该怎么改变这种状态。

9. 泰植,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喜欢结交朋友,喜欢与朋友聚会。后来,有几次因为健康问题未参加朋友的聚会发现,朋友们并不会因为他的缺席有什么不同,而感到被朋友们忽视,心理有些失落。另外,他有点讨好型人格,总是会牺牲自己去帮忙别人。他发现自己这种性格还被有些人利用了,经常被他们指使着去做一些诸如取快件、买东西等一些事情。他的烦恼是,他想维持好人际关系,所以不想拒绝别人,但是又不想被人利用做个傻瓜。

10. 新泽,是一个已经工作八年的老员工了。工作中,他常常抱着“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想法,在发生冲突时,选择直接让步或者直接放弃的做法,导致他常常在做其他人职责范围的工作,反而耽误了自己的工作。他经常下班了还把工作带回家,面对妻子时,又担心妻子不高兴,陪她唠嗑。等到他有空忙自己工作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他直达哪里不对,但是不知道该如何拒绝,也觉得不能理解自己,难以继续忍受这样的自己。

11. 京美,是一个2个孩子的母亲,她重回职场在一个商超工作。不知为何,上司对她总是特别严格,做对了从来不表扬,做错了就把她批评地一无是处。有人劝她该发脾气的时候要发脾气,但她觉得发脾气不好,甚至表达负面情绪都不好。现在她感觉自己吃亏了,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12. 佑荣,是一个已经工作三年的上班族,他认为自己的性格十分争强好胜。无论在哪里,都要争赢。为此,他努力工作。生活中,他也常常因为这个原因与人发生争执。他因此感到十分疲惫。当他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翻开自己的通讯录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帮忙的热。他想改变,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13. 美妍,一位单亲妈妈。丈夫在孩子3岁的时候去世,她拉扯孩子长大,现在孩子15岁了,却发现自己教育儿子时心有余力不足。正直青春期的儿子越来越叛逆,甚至出现为了好玩而偷窃的行为和抽烟喝酒等。她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儿子。

14. 正烨,今年30岁了,他自称自己是一个无聊的上班族。由于他认为自己看清了人际关系中只是为了利益,便开始拒绝正常工作或者其他需求的社交,甚至觉得谈恋爱也很麻烦。一方面他拒绝社交,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他在想是不是自己太贪心了。

15. 终于来到了爱情的话题。爱情是每个人都避不开的美好的存在,但是由于爱情带来的痛也是可以痛彻心扉的。

尚勋,是一个30岁的上班族,他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挺好的,可是恋爱一直不顺。恋爱时,不想因为恋爱而放弃个人生活(时间),对方觉得他自私就吵架分手了。后来,他觉得谈恋爱麻烦,还不如一个人舒服自在,就不谈了。但是寂寞来临时,又想找个女朋友。他觉得很困惑,为什么大家都谈的恋爱,对他来说这么困难呢?

16. 允熙是一个女孩子,家中有一个弟弟,父母从小就偏爱弟弟,对她漠不关心。她要是感冒了,父母还会责备她为什么感冒,但是弟弟生病了,父母会通宵达旦地照顾。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她总是在为难弟弟中寻得安慰。考上大学后,她原以为父母会为她感到自豪,但是父母还是一如既往地忽视她。虽然她明白无论父母对她如何,她的人生都要继续,但是依然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爱。爱而不得的苦恼一直纠缠着她。

17. 善英的妈妈是一个脾气暴躁,负能量爆棚的人。从小,她妈妈就说话带刺,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有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吃个发,她也会因为某句话说得让她不舒服,就破口大骂。作为妈妈的女儿,善英感到很苦恼,同时她发现自己继承了和妈妈一样的性格,为此她又感到十分害怕和不安。有时候她想干脆和妈妈保持距离算了。她也在想有没有可以改变妈妈的方法。

18. 修浩今年35岁,是个已婚的上班族。他对自己的人生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包括几岁买什么样的房子、车子,达到什么样的生活品质等等,因此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但是妻子和他不同,妻子认为偶尔也要营造一下氛围,有时还会说他是小气鬼。跟他认为自己在规划将来,而妻子只是活在今天。这是一个关于现在和未来之间平衡的故事。

19. 胜敏,做了五年游戏开发工作,他发现自己总是喜欢做独行侠,不理解为何要开那么多会,感觉与同事团队合作不如自己一个人单干来的快。总想找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为此他还经常跳槽。父母朋友都觉得他性格问题。他想做自由职业,又怕孤独,他感到很矛盾。

十九个故事,看尽人间百态。他们就如同我们身边的某某某,那么普通,烦恼也那么普通,或来自于童年不幸的经历,或来自于职场压力的困扰,或来自于亲密关系的挑战,或来自于事业方向的迷茫等等,但是他们的人生却因为这些烦恼阻滞了,徒增了岁月。应了托尔斯泰那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不同。

这些故事似乎在说,人类主要的烦恼都来自于欲望的不被满足,即“求而不得”。佛家也说世间众生都在承受“得不到已失去”的痛苦。果真如此吗?

也不尽然。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用外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自己活在别人的套子里而动弹不得。我们拿着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挑剔自己的不足,我们的关注点全部在自己的缺陷上,搞得自己疲惫不堪。

朴艺真说:“从现在开始,不要再以别人的标准来苛求自己了,我们可以比任何人都有勇气来认可自己、接纳自己。”这句话令人十分感动,能够真正接纳自己的人是幸福的。大部分普通人的烦恼像蚂蚁一样啃噬着他们的内心,但是如果他们真正接纳了自己,他们也能看到自己的日子是平凡而美丽的。

当一个人开始放低自己的时候(不再以别人的标准来苛求自己了)(1)

感谢《恰如其分的自爱》给我的启发,书中有价值的阐释太多了,不能一一涵盖。作者的语言简单朴实,没有晦涩的心理学专业词汇,却能启发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语言,激励我们的行动,在面对类似人生疑惑的时候,可以细细品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