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努力没进步的你(反馈的力量明明很努力)
写给努力没进步的你(反馈的力量明明很努力)答案就藏在经理的话里,小倩之所以成长快、进步大,并不是因为她天资聪慧,而是因为她懂得接纳上司的反馈,并且将反馈作为指导自己进步的指南,而阿丽却总是把上司的反馈当作批评,不仅不愿意真诚接纳,还总为自己找开脱的借口。但同时,阿丽也陷入了迷茫:自己明明很努力,从来没掉过链子,但为什么会被上司说没长进?结果,有一天,阿丽准备去找部门经理签字,她站在门外刚准备敲门,听见部门经理正在和另一个部门经理聊小倩升职的事情。她偷偷站在门口听了几句,经理说:小倩做事谦虚、稳重,这几年成长特别快,我把工作交给她我很放心,就说工作报告,刚开始她写的水平也不行,但我每次给她说问题,她都很认真地思考,下次绝对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所以,水平是越来越高。再看阿丽,这孩子就是特别不上心,给她说个什么,她要么不听,跟我狡辩,要么就是敷衍了事按照我的意思改改,这么多年一点进步都没有。阿丽听完部门经理的这一番话,虽然当时心里非常不
阿丽和小倩都是公司的办公室行政人员,虽然两个人的具体工作有别,但大多都是以写作为主,比如公司的正式公文、上级领导的工作报告、公司的新闻宣传稿等。
两个人差不多同期进公司,但前几天公司决定将小倩升职为行政部主管。
阿丽得到这个消息,觉得一定有内幕。因为和小倩在一起共事那么久,她们两个人做的工作几乎是一样的,而且小倩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表现,能力看起来也不是特别强。
所以,阿丽心里很不服,一直耿耿于怀,想不明白为什么升职的人会是小倩。
结果,有一天,阿丽准备去找部门经理签字,她站在门外刚准备敲门,听见部门经理正在和另一个部门经理聊小倩升职的事情。
她偷偷站在门口听了几句,经理说:小倩做事谦虚、稳重,这几年成长特别快,我把工作交给她我很放心,就说工作报告,刚开始她写的水平也不行,但我每次给她说问题,她都很认真地思考,下次绝对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所以,水平是越来越高。再看阿丽,这孩子就是特别不上心,给她说个什么,她要么不听,跟我狡辩,要么就是敷衍了事按照我的意思改改,这么多年一点进步都没有。
阿丽听完部门经理的这一番话,虽然当时心里非常不好受,但也确实解开了心里的疙瘩,也确实觉得主管的位子应该是小倩的。
但同时,阿丽也陷入了迷茫:自己明明很努力,从来没掉过链子,但为什么会被上司说没长进?
答案就藏在经理的话里,小倩之所以成长快、进步大,并不是因为她天资聪慧,而是因为她懂得接纳上司的反馈,并且将反馈作为指导自己进步的指南,而阿丽却总是把上司的反馈当作批评,不仅不愿意真诚接纳,还总为自己找开脱的借口。
所以,两个人看似都很认真、努力地工作,但最终收获的成长、能力是截然不同的,而造成这种差距的就是对待反馈的态度。
“明明很努力,就是没长进”,这种现象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但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因为努力不够。但其实,努力和进步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如果你的努力是没有任何技巧、任何反思、任何创新的蛮干,那么你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都还会原地踏步。
真正能带来成长与进步的努力,必须建立在反馈的基础上。只有积极接纳他人的反馈,并且进行深入地反思,才能使得行动不断优化、自身不断进步。
说起反馈,任何人都不陌生,不论你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同事、上司、客户、同学、老师、家长等各种各样的反馈。但不管这个反馈是由谁发出的,绝大多数人在面对反馈时,都会十分反感。
你一定遇到过从来不发火,但突然情绪爆发、甩脸骂人的领导;你也一定遇到过因为取得了好业绩,阴阳怪气说怪话的同事。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反馈就是批评,是个人情绪的宣泄,甚至是毫无理性的人生攻击。对于这样的反馈,自然能躲多远躲多远。
但其实,反馈并不是通过指责、批评、情绪宣泄等方式指出一个人错误所在,让人产生自责、自自卑、忏悔等感受,而是通过正面或负面的反馈方式,让一个人变得更好。
你之所以接收到的大部分反馈是指责、批评和情绪宣泄,只不过是因为反馈者没有掌握正确的反馈方式而已,并不是对方故意诋毁。
所以,在面对来自他人的反馈时,尤其是负面反馈时,要保持冷静,管理好自身的情绪,因为你要知道,对方的初心一定是希望你变得更好,正所谓“打是疼,骂是爱”,而只有你能客观对待他人的反馈,才能让反馈助力自身更好的成长。
基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视角,反馈指的是仅为帮助个人或集体取得提高、成长和发展,而被人主动寻求或给出具体明了的信息。
首先,反馈中分享的信息要足够具体、足够清晰、易于理解,这样才能给人期待,让人采取行动。
其次,反馈是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要主动寻求反馈,另一方面要及时给出反馈,两者同等重要。
最后,反馈需要以帮助个人或集体成长为目的,尤其是当某一行为、方法、态度等阻碍了事情的发展,用反馈来帮助人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反馈就没有任何意义。
反馈包含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两种,正面反馈即通过积极的语言传递信息,而负面反馈多表现为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
在很多人看来,负面的反馈才会使人进步,比如,小孩子做错事,只有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才会让他认识到自己错误,并且积极改正。但其实,负面反馈往往无法达到使人改变的目的,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批评,甚至有些人会因为负面的反馈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所以,如果在他人没有犯下严重错误,或导致严重后果时,最好不要使用负面反馈的方式,而要采用正面反馈。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面反馈并不是单纯地夸奖和称赞他人,这充其量只能算是认可,真正有价值的正面反馈需要将内容具体化。比如,“我真的很喜欢和你共事”,这是一句表达认可的话,而非反馈,但如果你能告诉对方,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共事,他身上有哪些优点,这才更能给对方带来动力,激发对方的潜能,让他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和努力。
简而言之,有效的反馈一定要基于帮助个人或集体成长,如果无法给个人或集体带来改变的动力,那么反馈就是无效的。要实现有效的反馈,就要多采用正向反馈,并且在反馈的过程中将信息具体化,因为越是具体,越能使他人受到反馈的鼓舞。
在反馈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扮演三种角色:征求反馈者、接受反馈者、提出反馈者。
征求反馈者指的是为了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主动找别人要反馈的人。
接收反馈者指的是接受反馈的人,不管接受反馈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自愿还是非自愿。
提出反馈者指的是给出反馈的人,不论是主动提出反馈,还是经询问后提出反馈。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无时不扮演着这三种反馈角色。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将这三个角色演好,从而帮助自己和他人实现更好的成长?
首先,不论你充当什么角色,你都要知道,反馈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比如,你很尊敬的一位上司或者长辈,不论给你怎样的反馈,你或许都会格外重视,并且积极采取行动,但如果是一个陌生人,你可能压根就不会在乎他说了什么。
所以,信任关系是否牢靠直接决定了反馈是否有效,信任关系越是稳固,反馈才越能被吸收,越能激发一个人做出改变。
其次,你要掌握三种反馈角色在进行反馈时的技巧,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反馈,并且利用反馈让自己不断进步。
当你作为征求反馈者主动寻求反馈时,你要先和他人建立联系,再开口提问,因为跟你关系不熟的人,往往不愿意也不喜欢提出反馈。
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提问的技巧,问题不能过于宽泛,比如“我表现如何”,这样的问题会让人不知从何说起,或者对反给出的反馈并不是你想要的。相反,如果你说“我等下演讲,你看看我的肢体动作是否合适“,这样就会让对方有很明确的关注重点,并且能针对重点给你更为高质量的反馈。
当你作为接收反馈者时,不管你收到的反馈是肯定,还是否定,也不管你有没有主动询问,内动到底跟你有多大关系,你都要把所接收到信息收进自己的大脑,并且克制住如膝跳反应般下意识做回应的冲动,你必须在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出处理的决定。
要保持淡定,明确自我价值和自我信念非常重要,因为不是所有反馈都是对的,你不需要因为随意的一个反馈就随意做出改变,所以,在面对让你感到质疑的反馈时,你就需要拿出自身的价值倾向和信念做判断,到底要不要相信并付诸行动。
当你作为提出反馈者时,你的任务就是关注周围的每个人,在他们向你提出反馈请求时,你能给出内容真实、具体、客观的反馈。需要注意的是,在你向他人反馈时,千万别说夹心坏话,即给原本非常难听的话加上让人接受的内容,使其听起来顺耳一些,比如,先严厉地批评对方,然后再说点温柔的软话。这样的做法看似不伤情面、不伤尊严,但实际上,时间长了,这会破坏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因为这会让对方觉得你嘴里根本没有实话。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3F法则”,即当你想要提升某项技能时,你要能做到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it)。
其中,反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当你为某项技能不断投入努力训练时,如果缺乏他人的反馈,你很难进步,所以,要想快速掌握一个技能,就必须在专注练习的同时,积极寻找他人的反馈,并且根据反馈进行纠正,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成长和强大起来。
由此可见,反馈在我们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不懂寻求反馈,不能接纳反馈,那么你只能在自以为是的小世界里打转,很难大步向前。
所以,让一个人实现改变和突破的,往往不是努力,而是能否正确面对和应用来自他人的反馈。如果你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但就是没长进”,那么问题可能就出在缺乏反馈上,因为不管你喜不喜欢反馈,每个人都是在反馈中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