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3-6岁幼儿不规则拼图(娃啃破了若干拼图后)

3-6岁幼儿不规则拼图(娃啃破了若干拼图后)所以,每次在陪玩的时候,我都是戏精上身,让自己的表情和语气都足够夸张:在这个阶段,要求不能太多,所以我只是想着多提供“让娃有接触的机会”,尽量抓住娃喜欢上的瞬间。我的好友Mia妈妈,也给女儿买了不少拼图,女儿不感兴趣她就怀疑自己没买对,换一套再试,不行再换一套... 尝试了两年,她得到了让自己意想不到的结论。我觉得这个经验非常有趣,也很能代表一部分孩子玩拼图的情况,分享给大家一起从另一个视角看待玩拼图。文:Mia妈妈

OK妈说:

拼图是益智玩具中最常见的一种,种类形式都很丰富,从适合低幼的手抓板,到大龄一些的不规则拼、多层拼,片数从几十片到更大龄甚至是成人的几百片,难度跨度很大,也很好切入。

拼图有各种被认可的好处,比如可以锻炼娃的逻辑思维、观察力、专注力,所以我也给大家推荐过几次拼图......但我也特别想说,不要把单一的一种玩具或者教具作为孩子能力开发和检测的工具。

会玩拼图固然是好事,我们培养激发孩子玩拼图的兴趣也一样特别好,但不是说不会玩,就要给孩子打上“专注力不够”、“观察能力太弱"的标签,大家太执着在能拼几块上,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衡量和训练的。

我的好友Mia妈妈,也给女儿买了不少拼图,女儿不感兴趣她就怀疑自己没买对,换一套再试,不行再换一套... 尝试了两年,她得到了让自己意想不到的结论。

我觉得这个经验非常有趣,也很能代表一部分孩子玩拼图的情况,分享给大家一起从另一个视角看待玩拼图。


文:Mia妈妈

在这个阶段,要求不能太多,所以我只是想着多提供“让娃有接触的机会”,尽量抓住娃喜欢上的瞬间。

所以,每次在陪玩的时候,我都是戏精上身,让自己的表情和语气都足够夸张:

"真好玩呀,原来这样就能拼成彩虹了”。

但是,娃对拼图看都不看一眼,她更感兴趣的是会唱会亮的声乐玩具。

好吧,既然不喜欢,那就再等等,但是我得让她习惯有这个东西,所以我一直把拼图放在围栏里,想着突然某一天,她能突然开窍,自己玩起来。

果然,在某一天,女儿终于注意到了这几个小纸板,只见她摇摇晃晃的走向了这些拼图,拿起一块——塞到了嘴巴里!

这抓握方式、大小都恰到好处,绝对满足口欲期的娃的需求,吓得我赶紧把拼图拿走,再也不单独留给她了。

这之后还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我把拼图拿出来,娃就马上过来抢走,塞进嘴巴里,速度快的让我怀疑这到底是有多好吃,拼图的边角都被她啃烂了。

3-6岁幼儿不规则拼图(娃啃破了若干拼图后)(1)

等过了口欲期再说吧,我这么安慰自己。

02

持续过了两个月,某天逛街的时候,看到小店里有个太阳系的拼图在打折。我突然想到,娃不拼别的拼图,也许是图案不喜欢,买个她喜欢的银河系图案,说不定就愿意坐下来玩了。而且这些图案就是几个圈圈,没有难度,也不会有挫败感。

当我喜滋滋的把这一堆大块拼图摊在娃面前的时候,她果然被吸引了,而且是立刻被红色的火星吸引,指着这个喊,喊"太阳太阳。"

3-6岁幼儿不规则拼图(娃啃破了若干拼图后)(2)

第一步,吸引关注√

"哎呀,太阳破了一角,怎么办?“我把"太阳"中间的一块拿了下来。

"破了“。娃的表情有些呆滞,看来太阳破了她也不是很开心。

第二步,制造问题√

"那我们把它拼回去好不好,你看,只要放在这里,放回去,太阳又好了,是不是?"

第三步,引导解决问题√

我再次把相同的那块拿下来,递给女儿"这次你来,把太阳拼回去好不好?”

14个月大的娃虽然不一定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但是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我心里期待着,她会学我的样子把拼图放回去。

结果,没想到在犹豫了几秒后,娃果断的把拼图递给了我,并且把我的手拉到拼图那,示意我拼上去。

“好的,妈妈拼,放这里,哇,太阳又完整了!”没关系,我再来演示一遍。拼回去后,我又重新拿了下来给她,"这次你来好不好?"

可是,娃再次接过了拼图,又再次递回到了我手里,好吧,她就是不想拼。

第四步,通过鼓励、引导培养兴趣X

于是,拼图除了可以吃之外,又有了第二个功能——坐垫。

03

在这之后,我就没有买过拼图了,一来我知道急也没用,二来第一套的0阶拼图还不会,我也不想在每一个点上都投入太多试错成本,家里的玩具已经够多了。

拼图就这么一直躺着在书架里,除了娃偶尔去咬两口,尝尝味道,从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用。

娃到了两岁,还是对拼图没有多大兴趣,我也就听之任之了。偶然间看到加入的育儿群里有个妈妈在说,她家娃突然有一天就喜欢上拼图了,而且没怎么教,就玩的很溜。我就突然想到,现在娃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飞速发展,说不定再好好引导,马上就会了。

于是,下班回家后,我又重新把拼图拿了出来,娃对这个图案已经很熟悉了,一看到就喊,"彩虹破了,彩虹破了"。

"对啊 彩虹破了怎么办?我们把它拼回去好不好?你来帮妈妈找出来,我们一起拼回去"(我还是同样的套路)

"胡萝卜真好吃啊"娃马上跳跃到了另一张拼图上,用手假装捡起胡萝卜,往我嘴里塞。

3-6岁幼儿不规则拼图(娃啃破了若干拼图后)(3)

好吧,我顺着她的思路,"诶,小白兔呢,小白兔怎么不见了呢?"(胡萝卜上有块小白兔的拼图),这次我降低难度,直接把小白兔找出来,递给她。

这一次,娃非常配合,她真的第一次把小白兔放进了位置里!我简直太高兴了,看起来很有希望,虽然别的娃都能拼五六十、甚至上百块了,但是只要她有进步,我就有足够的信心,陪着她慢慢来。

“小松鼠呢,小松鼠也放回去好么?”娃第二次成功的把小松鼠放了进去。

“真棒,我真棒"娃对自己的成果也非常满意。

于是我趁胜追击,把彩虹这块不规则的拼图继续递给她,她也没有抗拒,但是因为方向没放对,拼不进去。

3-6岁幼儿不规则拼图(娃啃破了若干拼图后)(4)

“换个方向,朝这边。”不确定娃有没有听懂,我示范了一下放法。但是,本来不做还好,一动,娃突然哇哇大哭,大发脾气,"不再来一次,不再来一次",顺便把所有拼图都扔在了地上...

在我这么强力的引导下,娃才稍微配合拼了一块,我还要继续要她接受么?我自己也产生了怀疑。

04

但是我决定再试试,娃已经长大,0阶拼图看起来有点浅,娃不坚持不一定是不会,而有可能是不感兴趣。

所以我跳过启蒙这段,买了另外两款真正意义上的拼图——四片拼图和木制拼图,并且特地选了她最喜欢的小动物图案。

3-6岁幼儿不规则拼图(娃啃破了若干拼图后)(5)

一拿到拼图,我也没给她玩,自己坐在那里拼起来,歌唱的好,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平时看我玩手机、用电脑这些不能给她玩的东西,她都是扑过来要来跟我抢的,所以这次我想不动声色的让她喜欢上。

可是,即使我动用了全身的演技,假装很好玩,很投入的样子,娃却一点都没被套路,从我旁边走过无数次,看都没看我一眼,顺便偷偷摸摸的抢走了手机。

好吧,用回老方法——"这是小羊的头,这是小羊的脚,小羊在看羊妈妈呢"。

无动于衷。

"小羊怎么叫的?咩咩咩,拼好了,小羊就可以看着妈妈说咩咩咩了"。

抬头看我一眼,继续冷漠脸。

“是这样拼的,这块放这里,拼在一起”,我决定跳过激发兴趣的步骤,直接教拼法可能会来的更直接有效。

结果,娃直接跑到了书房找爸爸了,独留我默默收拾一堆散落的拼图。

所以,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事实就是娃对拼图就是没什么热情,老母亲是没法扭转乾坤了。

05

跟朋友聊起来,她说她家娃都四岁了,也不会拼图,但是不是不会,而是压根不感兴趣。我问她,那你都不会担心缺少这项能力么?她说不担心,虽然拼图玩的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但是不会也不代表不好,一项能力有很多种方式可以锻炼,智力开发,也不只拼图这一个玩具

我想了想,确实,娃爸是拼图发烧友,从小拼图玩到大,现在成了拼图和乐高的终极收藏玩家,但也没见他在能力技巧和思维方式上有特别突出。而且,因为玩惯了拼图,他在拼的时候并没有动用多少思考,更多的只是在机械的打发时间。

娃虽然拼图玩得不好,但是她并不是笨,相反,她的语言能力挺强,说话也有逻辑有条理。更何况,在锻炼娃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有很多别的玩具和活动来帮助,我又何必把我和她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拼图上呢?

我自个很挫败不说,对娃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失败。所以,既然尽了努力,娃还是继续不喜欢,那么就跳过它——找到另一个她喜欢的玩具就好

OK妈说:

带娃的过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Mia妈妈从死磕拼图的经历中找到了自己的经验,我觉得这真的比执着于娃会拼多少块拼图重要得太多。

另外,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OK开始玩拼图,是1岁半左右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自己摸起来的。那天我在书房码字,他实在太无聊,在我腿边爬来爬去,就开始大闹书房,把书房每个他能够着的柜门都打开,每个角落都翻遍,突然找到了一套《疯狂动物园》的拼图,里面里有个8页拼图,都是《疯狂动物园》里每个人物角色的场景图,于是他就顾自己地拼了起来,我是在他拼了很久才发现怎么突然安静了,听到他自言自语的唏窣声,才发现他已经一口气拼了3幅,每幅大概是12片的样子。

那次,我发现他对拼图有点兴趣,但后来每次我特意端出一幅拼图想和他玩时,他反倒没啥兴趣,反倒是一些无聊的时候,他会自己摸出一套拼图玩起来。还有一次家里就我爸在做饭,他一个人在客厅玩耍,等我爸饭菜烧喊他吃饭时,意外发现他居然拼好了100块的拼图,正在得意洋洋地欣赏,但事实上,他并不总会玩拼图。

所以,如果孩子不爱玩拼图,大家也不用太焦虑,如果他的选择非常丰富,并且身边总有人陪他打发无聊时光,那他可能就不会选择,这也真的没啥。

任何形式的益智玩具都一样,总有孩子爱,也有孩子不爱。我们要做的事提供一些不同类型的玩具给他尝试,不要成为考核孩子的“武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