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霸权主义百科(霸主就意味着霸权主义吗)

霸权主义百科(霸主就意味着霸权主义吗)一、时代背景春秋第一任霸主,所有人都认为唯一符合霸主标准的人是齐桓公。那么,齐桓公是通过什么事情让其他诸侯,甚至是周天子承认他的霸主地位的呢?首先,春秋霸主的“霸”,有说法认为通方伯的“伯”,指的是诸侯之长,还并没有“蛮横地欺压”的意思。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其次,看霸主的作为。虽然不可否认,历任霸主们也依靠自身强横的实力,做过欺压他国,领土扩张等等上不得台面的事,但理想中的,或者作为他们榜样的霸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霸,在现代汉语里不是指依靠权势蛮横地欺压群众的坏人,就是指霸占,再不则指霸权主义,反正不是什么好的意思。

人们常说的霸权主义,主要指某国,也没有什么好的意思,虽然认同其领先全球的实力,但对其为了自身利益发起战争,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潜在对手,为了达到目的任意破坏国际规则,近几年屡屡违反诺言“退群”却是深恶痛绝。

受此影响,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的人,认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应该是和某国做法类似的货色,是不是也尽干些经常欺压小国、发动战争、干涉他国内政的事?

但事实上,春秋时期霸主的含义,和现在还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春秋霸主的“霸”,有说法认为通方伯的“伯”,指的是诸侯之长,还并没有“蛮横地欺压”的意思。

霸权主义百科(霸主就意味着霸权主义吗)(1)

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其次,看霸主的作为。虽然不可否认,历任霸主们也依靠自身强横的实力,做过欺压他国,领土扩张等等上不得台面的事,但理想中的,或者作为他们榜样的霸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春秋第一任霸主,所有人都认为唯一符合霸主标准的人是齐桓公。那么,齐桓公是通过什么事情让其他诸侯,甚至是周天子承认他的霸主地位的呢?

一、时代背景

霸主的产生,本质上是填补周王室衰落后形成的权力真空。

在西周,中原诸侯是周王室的统领下的联邦,依靠着四通八达的周道系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诸侯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霸权主义百科(霸主就意味着霸权主义吗)(2)

有历史记载周夷王年间,周夷王曾经因为纪侯的诬陷,烹杀了齐哀公,周天子的权威可见一斑。

周天子的权威除了依靠在严密的宗法制度外,强大的军事威慑也是一方面。

据说周天子在洛邑驻扎了周八师,而诸侯国的军事力量则不能超过三军,也有“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的说法。

依靠这些力量,周天子虽然还没有达到秦以后大一统皇帝那种对天下的控制,但维持整个中原的安定却也是绰绰有余。

在《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列举了诸侯有以下这九种行为,天子就会讨伐他:

冯弱犯寡则眚之;

贼贤害民则伐之;

暴内陵外则坛之;

野荒民散则削之;

负固不服则侵之;

贼杀其亲则正之;

放弑其君则残之;

犯令陵政则杜之;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但到了东周后,周天子实力衰弱,各国诸侯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国与国之间以大欺小,互相攻伐时有发生;诸侯国内臣子叛乱弑君、为了争夺君位大打出手;一直驯服的戎狄开始侵扰;不讲规则僭越称王的楚国大肆扩张,对当时稍微有些理想的的各国贵族来说,无异于世界末日。

这为霸主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二、综合实力

前人积累

作为周初被分封在东方的大国,太公望的在建国之初,就赋予了齐国任人唯贤,积极进取的传统。

霸权主义百科(霸主就意味着霸权主义吗)(3)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

-《淮南子》●卷十一 齐俗训

齐桓公的祖父齐庄公,在位六十四年,是春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齐庄公在位期间,齐国局势稳定,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鱼盐之利,齐国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管仲改革

《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对管仲改革齐国内政、军事的记述极为简略。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而在《国语.齐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就详细得多了,对都、鄙的划分,对士农工商的相应策略,对国家法令的革新、对军队的征集都有涉及。

“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霸权主义百科(霸主就意味着霸权主义吗)(4)

士农工商

经过管仲的规划、治理齐国积累的财富迅速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具备了称霸的国力。

只是,此时齐桓公还没有理解管仲以德服人的理念,依然依靠军事力量扩张,攻灭了谭、遂两个小国,对北边的邻国——鲁国大举兴兵。

虽然,齐鲁之间的战争有胜有负,但结果上却还是齐国侵占了鲁国的大片领土。

直到柯之盟被鲁庄公与曹沫以利剑劫持后,齐桓公才开始反思,接受了管仲的建议,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看天下,走上了称霸的道路。

二、匡扶周室

通过北杏会盟、柯地会盟、鄄地会盟、幽地会盟,齐桓公在一次次会盟上被选作盟主,逐渐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但真正得到诸侯发自内心的拥戴,却还是在做了以下几方面努力后。

  • 扶危济困

齐桓公在邢、卫两国被狄人灭过后,联合诸侯对这两国的人民进行了安置,不但派出公子无亏率领的军队,还贴心得提供了恢复生产继续的牛、羊、猪、鸡、狗,建安置房的材料(门材),以及国君、夫人需要的礼服等。

文公为卫之多患也,先适齐。及败,宋桓公逆诸河,宵济。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

————

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二年,封卫于楚丘。邢迁如归,卫国忘亡。

《左传》说,救助诸侯的忧患、分担诸侯的忧患、讨伐诸侯的罪过,是符合“礼”的。

 夏,邢迁夷仪,诸侯城之,救患也。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 抗击戎狄

戎狄并非我们理解中的野蛮人,他们中的一些甚至接受了周王的册封,也位列诸侯。

只是他们的文化和中原诸侯不同,虽然在周王强大时可以和诸侯共处,但一旦失去了周王的压制,迅速和诸侯们交恶,开始不停袭扰诸侯们,甚至有时还进攻周天子。(四十二年,戎伐周,周告急於齐,齐令诸侯各发卒戍周。)

齐桓公于是联合诸侯们和狄戎作战。

当然,过程并不顺利,《左传》里记载了齐桓公邀请鲁国一起出征讨伐侵犯燕国的山戎,但却没有下文,齐桓公只好自己前去。

霸权主义百科(霸主就意味着霸权主义吗)(5)

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齐人伐山戎。

齐桓公子讨伐取得胜利后,把战利品或者俘虏献给了鲁庄公,虽然可能隐含有讽刺的意思,但明面上做的却是仁至义尽了,鲁国人也只能说这是不符合周礼的。

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遗俘。

当然,华夏和戎狄的战争是长期的。

其中,攻灭卫国的主角长狄,曾从属于赤狄,组成北狄国。《左传》载长狄有兄弟五人,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缘如。

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北狄内乱而分裂。曾攻打过齐、鲁、宋、卫等国,公元前607年为齐、卫所瓜分,兄弟五人也纷纷被杀。

鄋瞒侵齐。遂伐我。公卜使叔孙得臣追之,吉。侯叔夏御庄叔,绵房甥为右,富父终甥驷乘。冬十月甲午,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舂其喉以戈,杀之,埋其首于子驹之门,以命宣伯。

  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公子谷甥为右,司寇牛父驷乘,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皇父之二子死焉。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晋之灭潞也,获侨如之弟焚如。齐襄公之二年,鄋瞒伐齐,齐王子成父获其弟荣如,埋其首于周首之北门。卫人获其季简如,鄋瞒由是遂亡。

  • 对抗楚国

楚国和戎狄不同,和华夏各国同属于周天子治下,只是楚国长期生活在南方,对周天子的认同弱化,屡屡挑战周王的权威,僭越称王,而且不停得兼并他国,是中原诸侯除夷狄外得另一个大敌。

齐桓公借讨伐楚国的小弟蔡国要和楚国过招,迫使楚人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霸权主义百科(霸主就意味着霸权主义吗)(6)

通过外交谈判,楚国答应遵守诸侯的本分,恢复向周天子纳贡。于是齐桓公和各小国诸侯共同与楚国在召陵订立盟约,互相结盟,各自退兵,史称“召陵之盟”

  • 维护周礼

齐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发生更立太子之事:周惠王已立王子郑为太子,因惠后喜欢小儿子带,周惠王便欲废郑立带。在周惠王死后,齐桓公约集鲁、宋、卫、许、曹、陈等国在洮会盟,正式将王太子郑扶上周天子宝座,是为周襄王。

年春,盟于洮,谋王室也。郑伯乞盟,请服也。襄王定位而后发丧。

三、“尊王攘夷”

齐桓公的霸业,以葵丘之盟为鼎盛,在这次盟会上,周天子、齐桓公、各国诸侯一同订立了条约,确立了霸主的制度。

后来称霸的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等基本也是这一制度的延续,只是没有他做得这么完美而已。

霸权主义百科(霸主就意味着霸权主义吗)(7)

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会盟最终形成的共识在《孟子》中有记载:

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

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归于好。”

这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联合国宪章。

综上所述,在春秋,真正的霸主应该是扶危济困、带领诸侯面对共同的敌人、维护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而不是仗着兵强马壮,到处扩张,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他国制造事端。只是,除了齐桓公,后世的霸主们都没有做得这么彻底而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