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虚实变化是什么意思(绘画评论巧)
绘画虚实变化是什么意思(绘画评论巧)
一般来说,最常听见的是对用笔要求“巧拙并用”。“巧”本来就是好事,常言道:熟能生“巧”、巧妙、巧干、巧媳妇。高超的技巧等等,都说有了纯熟的技能的意思,在绘画技法里,基本上还是提倡技巧的。但是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证明,巧笔太多,就有可能产生流弊,就容易流于华丽,也就有可能滑向媚俗,从而导致格调不高。为了追求一种古朴、高雅、清新、自然的风格,常常提倡生涩、稚拙的味道。这类似我们画一个物象时,太像太逼真,使人一览无余,倒不如有点变形更有味。也像服装一样,锦缎固然华丽,但有时反而不像民间的蜡染显得古朴、自然,能给人以回味。
从理论上说,“稚拙”是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体现,有如书法上的“返童”现象,但是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艺术技巧并不到家,而是为“稚拙”而“稚拙”,单纯的模仿儿童画和儿童书画的线条,以标榜“稚拙美”,这就未必正确。怎么办?首先要有“巧”的基本功。巧笔能用,并用的很好,也能作出华丽的作品,但总是感到格调不高,而另有高度的追求,这是可以的。另外,真正的拙,不是故意用拙笔和人为的从表面上就表现稚拙味道。严格要求,应该是“大巧若拙”的“拙”,表面似乎没有巧笔,但因为技艺高,巧到使人看不出有巧的痕迹,这才真正的“拙”,这才是真正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最高艺术境界。当我们对自己的艺术实践和品评他人作品的时候,都应该记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