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胆囊切除术后5大后遗症(胆囊切除了有哪些后遗症)
如何避免胆囊切除术后5大后遗症(胆囊切除了有哪些后遗症)胆囊切除了有哪些后遗症呢?这三种症状很常见,病人很不好受,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千万别切胆囊。经过咨询医生才知道,这些都是胆囊切除的后遗症,很多人都有,可能有些人症状不那么明显,而张大姐就属于症状比较严重的,需要时间恢复,也需要药物调整。第二个方法是直接将胆囊切除,好处是这样治疗更彻底,不会有胆囊癌的发生,坏处最明显是可能对消化功能有影响。张大姐和家人商议了以后选择了胆囊切除手术,毕竟这样就能够以绝后患了。手术很顺利,看到那么大的胆囊结石,家里人感觉手术的痛苦是值得的。不过没有不久,张大姐却是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常。张大姐自从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以后,不仅食欲减退了,而且经常会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手术做得不成功吗?
40岁的张大姐最近很烦恼,她这一段时间经常闻到油腻的味道后感到恶心,在进食之后还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还伴随着恶心、呕吐、腹胀的症状,自己在家吃了两天治胃病的药物没有好转,就来到医院看医生。
医生经过仔细的问诊和触诊之后,怀疑可能是胆囊炎或者是胆囊结石,经过验血和超声检查以后,医生告诉她这是患上了胆囊结石并胆囊炎。
医生根据超声检查的结果告诉张大姐“您的胆囊结石已经超过2cm了,而且这么大的结石会对胆囊壁形成一个长期持续的刺激,容易导致胆囊炎反复发作,从而胆囊壁增厚,容易发生癌变”。
他对张大姐有两个建议:一是输液抗炎保守治疗,这样好处是能够保留胆囊,但是坏处是胆囊结石还存在,还会再犯胆囊炎,甚至胆囊癌的可能。
第二个方法是直接将胆囊切除,好处是这样治疗更彻底,不会有胆囊癌的发生,坏处最明显是可能对消化功能有影响。
张大姐和家人商议了以后选择了胆囊切除手术,毕竟这样就能够以绝后患了。手术很顺利,看到那么大的胆囊结石,家里人感觉手术的痛苦是值得的。不过没有不久,张大姐却是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常。
张大姐自从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以后,不仅食欲减退了,而且经常会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手术做得不成功吗?
经过咨询医生才知道,这些都是胆囊切除的后遗症,很多人都有,可能有些人症状不那么明显,而张大姐就属于症状比较严重的,需要时间恢复,也需要药物调整。
胆囊切除了有哪些后遗症呢?这三种症状很常见,病人很不好受,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千万别切胆囊。
胆囊在什么位置,有哪些作用?人们常说一个成语—“肝胆相照”,没错,正常胆囊位置就是在胆囊的下方,在我们的右下方的肋骨处。
和肝脏相比,胆囊的体积很小,但是它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胆囊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第一、储存胆汁
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胆汁。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觉得胆囊应该是分泌胆汁的,而真相却是肝脏才是合成胆汁的场所,分泌出来的胆汁由肝总管排泄出肝脏,进入胆囊内储存。胆囊其实是储存胆汁的仓库,如果没有胆囊了,这些胆汁就没有地方安放了。
第二、浓缩胆汁
胆囊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对储存的胆汁进行浓缩。当人体进食一些比较油腻的食物时,就会使胆囊受到刺激,进而促进其收缩,将这些浓缩的胆汁集中释放在肠道当中,帮助人体进行消化,减少脂肪的堆积。
胆囊虽然只是胆汁的储存器官,但也是人体中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没有保护好胆囊,胆囊也会出现疾病,轻者影响到消化功能,严重的会导致癌变。
1、胆囊炎
胆囊炎是一种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在临床上将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两种。急性胆囊炎以严重的腹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胆绞痛,因为结石梗阻而导致出现阵发性的疼痛加剧。由于急性胆囊炎感染严重,也可能会合并出现全身感染的症状,如畏冷、寒战、发热等。还有恶心、呕吐、厌油、乏力等消化道症状。
而慢性胆囊炎在早期时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炎症的持续发展,疼痛感也会随之表现出来,并且呈现出放射性的状态,还会放射到右肩部位。
大部分胆囊炎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与胆囊结石合并产生,这样一来患者的疼痛更剧烈,治疗难度也会增大。胆囊炎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可以选择保守治疗、药物治疗,严重的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2、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胆囊疾病,主要见于成人年,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胆囊结石的大多数患者平时没有症状,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部分患者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
引发胆囊结石的原因也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家族遗传,不良的生活习惯,肥胖,久坐不运动,女性多次妊娠等多种原因有关。
当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炎症时可出现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的表现,如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但会误以为是胃病,不能及时就诊。
3、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也是比较常见的胆囊疾病之一,它是由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所引起的病变。大部分患者只有在体检的时候做胆囊超声才会发现胆囊息肉,一般情况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而有些患者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上腹部偶尔疼痛、恶心、呕吐等。
虽然有5%的胆囊息肉有恶变的可能,但是对于大部分良性息肉,而且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的患者来说,不需要进行治疗,只需要定期超声检查看看有没有增长。
而对于胆囊息肉出现病变或者是持续增大的患者来说,就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方式来进行治疗。
对以下6种情况的胆囊息肉,均应行胆囊切除术以防癌变,但是这些不是癌变的诊断标准:
1.胆囊息肉直径>1cm;
2.息肉基底宽广
3.单发息肉
4.息肉合并结石
5.年龄>50岁
6.患者担心癌变的想法强烈,要求手术者。
4、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病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胆囊疾病,为胆囊增生性疾病的一种,以慢性增生为主,兼有退行性改变,也是胆囊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胆囊腺肌病的症状也会出现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其症状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癌等症状比较相似,因此需要通过 CT来进行确诊。
5、胆囊癌
胆囊癌是起源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息肉、胆道系统感染、肥胖症、糖尿病、遗传因素等都是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有研究提示,有胆囊结石患者罹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特别是单个胆结石直径>3cm的患者,胆囊癌的发病率是胆囊结石直径<1cm患者的10倍,所以对于胆囊结石较大的患者手术切除胆囊是首选。
胆囊癌早期大多没有症状,如果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病史,近期出现反复的、难以缓解的腹部隐痛不适、右上腹触及包块和进行性黄疸时,常提示可能是胆囊癌。
胆囊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手术方法的选择依据肿瘤临床分期,根治性手术是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可能获得治愈的唯一方法,其他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等可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期或改善症状。
哪些疾病情况需要切除胆囊?1、症状性胆囊结石:指那些出现典型的胆绞痛、右上腹痛、消化不良、上腹饱胀、嗳气等症状的胆囊结石。
2、无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胆囊功能不良或无功能者;急性胆囊炎早期或经治疗后症状缓解者;陶瓷样胆囊等均应行胆囊切除术。
3、胆囊息肉样病变:主要包括胆囊腺瘤、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等。对于胆囊息肉患者来说,如果发现胆囊息肉不断变大,体积明显大于10毫米时,就需要考虑切除胆囊了。对于胆囊息肉直径小于10毫米,却有明显症状,并且呈现恶化的趋势,那么也需要考虑胆囊切除。
胆囊切除后,有哪些后遗症呢?胆囊疾病出现时,不是说切除了就万事大吉了,可能还会出现以下几种后遗症:
第一、引起消化不良
胆囊具有存储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在胆囊切除之后,胆汁持续不断地进入胆道,进入肠道,缺乏食物和胃酸的综合,在胆汁的稀释下可以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症状。
第二、胆汁反流性胃炎
当胆汁持续进入肠道之后,在十二指肠内蓄积,有可能反流到胃里面引起反流性的胃炎。
第三、乳化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胆盐浓度减小,胆汁酸浓度降低,对于胆固醇的溶解能力也跟着降低,就容易形成胆固醇的累积和结石的形成。
小结: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储存胆汁,促进脂肪的吸收和消化。所以说发现胆囊有疾病之后,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不是迫不得已,尽量不要切除胆囊。#头号周刊#
胆囊的作用不和成年人的阑尾一样,没有什么作用了,切除了就切了。很多人切除了胆囊以后,虽然可能去了一个心病,但是很多后遗症还是会找上门来的,痛苦不已。
很多胆囊疾病都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作息规律导致的,确保胆囊的健康,就必须要远离高油高盐高脂肪和辛辣刺激的饮食,避免熬夜,避免不吃早饭等一些不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