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保健品套路多业内专家来支招(谨防保健品忽悠)

保健品套路多业内专家来支招(谨防保健品忽悠)8、试吃试用套住你陷阱。7、小恩小惠是诱饵陷阱。4、夸大功效要天价。5、免费体验藏猫腻陷阱。6、 亲情拉拢为牟利陷阱。

保健品行业常见消费套路:

1、 野医游商瞎忽悠陷。

2 、广告明星充专。

3、养生讲座当铺垫。

4、夸大功效要天价。

5、免费体验藏猫腻陷阱。

6、 亲情拉拢为牟利陷阱。

7、小恩小惠是诱饵陷阱。

8、试吃试用套住你陷阱。

9、名头吹噓不靠谱陷阱。

10、科技幌子难分辨陷阱。

11、会员优惠暗下套陷阱。

12、饥饿营销使损招。

注意常用的“行骗”方式:

1、这些骗子秉着治不好病人也吃不坏人的原则去配制所谓的祖传秘方,实际上往往是用一些无毒无害植物剁碎或是磨粉,或者是用番薯、土豆、淮山、豆子等食物切片晒干染色磨粉之类的方法经过处理后,把上述物质再掺些辣椒粉、花椒粉、薄荷粉等辛辣刺激的物质,让人吃起来味道特殊,味蕾和神经受刺激,掩盖部分病症。这样的骗子经常是游方行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其所谓的祖传秘方肯定是无任何治疗作用的。

2、对“老年人讲座”留个心眼儿,多对照生活常识想想,实在无法判断,也要采取“拖”的方式,弄清楚产品的真实面目再出手也不迟。

3、不可过分贪图小利,天上不会掉馅饼。

4、一些非法保健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使用“彻底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诱导老年消费者。老年人往往非常“恨病”,保健品销售人员就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老人想听什么就说什么。”

提醒:要认清“专家”的资质,去正规医院看病就医。要特别防范所谓的“专家”实际上就是企业的销售人员,只是穿了个白大褂而已,趁机向老年人推销高额保健品。千万不要被这种所谓的“免费体验”所诱惑,要知道“免费午餐”背后肯定暗藏猫腻。

5、礼让于人,必有所求。在保健品消费中,要保持一份理智,切忌为了感谢别人所谓的关怀而买了一堆自己不需要或是没有效果的产品,造成了财产损失和身体的损害。

6、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不法商家承诺的免费赠送、半价促销等要经得住诱惑,不贪图小便宜,否则可能会吃大亏。

7、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保健品推销员,老年人不要碍于面子不好回绝。实在回绝不了,就用一些诸如“过两天再说”之类的语言先应付过去,然后离开“是非之地”。

8、2017年初,媒体刊登了脑力智宝骗局,提供被骗信息的数十位老人都是被“补贴”这一套路所骗,买一箱4万元的产品自己只需要花1万元,其他都是“国家”补贴,这种骗局很容易突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线。

9、保健品日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老年人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提高辨别意识。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实际上就是普通的保健品。

10、面对各种诱惑,老年人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

11、不要轻易相信商家的供不应求的广告宣传,要理性观察分析、不要跟风、不要被假象蒙蔽、理性购买。

保健品行业常用夸大宣传语:

“迅速起效”、“治疗多种疾病”、“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纯天然成分”、“最新技术、最高科学”

保健品虚假广告宣传途径:

1、锁定目标群体。

广播电视上的虚假广告一般都是针对农村消费者和城里退休的老年消费者,利用这两个群体比较崇拜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的权威性心理,认为在这些媒介上播放广告的企业,也包括他们的产品,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核的。

2、包装宣传。

一些保健品企业投放的广告,很多都会伪装成软文形式。比如电视的保健品广告,很多保健品企业并不会单纯以广告形式投放,而是购买时段,做成养生类节目。节目大多数时间在传播中医养生知识,培养固定的观众群,在观众中建立起权威感之后,才会搭售自己的产品。而广播节目中的保健品广告,很多会包装成消费者和专家问答的形式,但其实这些专家都是假的,而打电话进来的消费者也是假的。报纸的形式也差不多,很多保健品企业,会购买整个版面,之后包装成新科技产品的报道。为了增加宣传效果,这类虚假广告基本上都会在广告中制造虚假的医学权威,比如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世界医学专家、北京等各大医学院的教授等等。

《广告法》明确保健品不宜进行的广告宣传

1、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2、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3、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

4、与药品、其他保健品进行比较。

5、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保健品套路多业内专家来支招(谨防保健品忽悠)(1)

猜您喜欢: